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
清明节过后的这段时间,正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候。
天气虽然已经转暖,米缸却已经空了,新粮还远远不到成熟的季节,青黄不接之际,只能薅点野菜撸几把柳芽糊弄糊弄瘪瘪的肚皮,所以民间才有“鬼过清明人过关”的说法。
大明的开国太祖朱元璋本就是出身微寒,当过乞丐做过和尚,爹娘死去的时候连口棺材都置办不起,属于最典型的“无产阶级”。即便是在开创了大明朝做了皇帝之后,也没有忘记少年时代的苦日子,尤其是那段经常饿肚皮的岁月。
每年的这个时候,宫里都会专门蒸些野菜饼子,用来表示不忘民间疾苦的意思。
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传统。(就是民间传说《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蓝本。)
只不过……宫廷御用的野菜饼子和民间老百姓吃的那种野菜饼子绝对是两回事。
御膳房弄出的野菜饼子,虽然确实用了地地道道的野菜,却充分发挥粗粮细作的功夫,先把野菜在浓浓的肉汤里煮熟,再用鱼肉羹细细的搅拌均匀,然后擀成薄薄的面皮,包裹蜜饯果子或者是其他的馅料,用油煎的外焦里嫩,最后辅以数不清的佐料和蘸料,就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每年的这个时节,御膳房多会精心烹制出几千份这样的野菜饼,除了给皇室成员和宫里的人尝鲜儿之外,还当做点心分发给文武大臣。
若是认真的品尝一下贫苦百姓家里的野菜饼子,尝尝那苦涩难咽的味道,或许真的能够想起民生的艰难和创业的不易。这样的野菜饼子色香味俱全,还散发着肉汁的浓香和蜜糖的甜糯,这么好的吃食真能让他们体会民间疾苦?
只怕未必吧?
纵观大明朝两百多近三百年的历史,也就只有开国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知道民间是什么样子。后来的皇帝们多是生于深宫,早不知真正的野菜饼子是什么味道了……
复隆皇帝虽然性情平和为人宽厚,但是对于民间的事物依旧一无所知,充其量也就是个脾气好一点的“公子哥儿”罢了。
自从经历了甲申国变之后,在大旗庄短暂生活过一段时间。也正是那段时间,让他见识到了乡野百姓的真实生活,真正明白老百姓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所以,当御膳房做出色泽金黄还散发着油脂香味的野菜饼,顿时“龙颜大怒”,当场严厉呵斥内务总管大臣,命令他们重新去做真正的野菜饼子。
“今年的菜饼不同以往,朕已经细细的品尝过了,味道果然不同一般!”复隆皇帝对自己的几位肱股大臣说道:“你们也好好的尝一尝吧。”
原汁原味的野菜饼子,墨绿的色泽中带着些黝黑,因为掺杂了麸皮和米糠的缘故,还泛着一层让人恶心的土灰色。吃到口中,滑滑腻腻中带着明显的颗粒感,就好像是在啃一块从烂泥中捞出来的腐朽木头。
野菜特有的草腥味中带着浓浓的苦涩,还有麸皮和米糠的霉变味道,让早已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国之重臣们几欲作呕。
若是在往日里,紫绶金章的大人们肯定会直接把这连狗都不吃的东西扔出去,奈何这是皇御赐之物,只能咬着牙闭着眼吞下去……
勉勉强强吃一块饼,强忍着翻江倒海的呕吐感,内阁首辅大臣程园毕恭恭敬敬的说道:“这野菜饼虽小,却能让臣等不忘我大明太祖皇帝创业之艰,不忘民生之难……”
程园毕说的这些话不过是例行公事的走走过场而已,说几句场面话而已,至于他是不是已经真正体会到了老百姓生活的艰难,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久之前才晋升次辅的黄宏东黄大人附和了程园毕的说法,并且做出了更进一步的阐述:“臣等居庙堂之高,已渐疏远民间。陛下及时赏赐菜饼,让我等体民间艰难,用心之良苦臣已尽知。我大明治下亿兆百姓吃着这样的东西,竟然还有人要加赋税,浑不念升斗小民的死活……”
朝廷最大的难处就是没有钱,国库空虚的可怕,国家没有钱了自然就要加税,要不然如何恢复故土?如何中兴大明王朝?
作为浙党中人,黄宏东的理念和东林党一脉相承,总是把“永不加赋”的高调唱的震天响。
绝不增加赋税,不给老百姓增添负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还能收获一大堆“爱民如子”的好名声。吃了正宗的野菜饼子之后,黄宏东再次提起这个话题也就有了更加充分的现实基础。
问题上,不加税就没有财政收入,国家没有钱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所谓的收复北地中兴大明也就成了空口白话……
朝廷的很多官员都习惯于说这种理论上无比正确但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废话,至于具体的难题如何解决,那就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了。
复隆皇帝未尝不知道这个局面,但是连他自己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民生一定会越来越艰难,国家也会越来越穷,谁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或者说有人知道却不敢说出来……
好在现如今的朝廷已经做了点事情,让“中兴大明”的宏图伟业不再仅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个事情就是收复九江!
复隆皇帝故意做出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云淡风轻的说道:“虽说民生艰难国库空虚,终究还是有些个忠臣良将能做点事情,比如说这克复九江……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嘛!”
听了皇帝的这句话,在场的所有大臣全都愣住了!
什么?克复九江?
朝廷已经收复九江了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何我们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呢?
收复九江的捷没报文书有经过兵部和司务司,而是由李吴山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所以,眼下的京南君臣当中,暂时还只有皇帝本人知道这个消息。
“前日深夜,王师三战三捷,收复了九江,九江以东已重归我大明了。”虽然心中万分得意,还是拿捏着皇帝应有的气度,强忍着心头的极度狂喜,故意表现出一副很沉稳的样子,慢慢的取出那份战败,就好像是炫耀一般说道:“这是昨天下午的战报,诸卿家都看一看吧。”
收复九江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呢,怎么就三战三捷了呢?
众人纷纷传阅那份战报。
看罢了战败之后,这些个国之重臣才知道了湖广方面的消息。
在部堂大员和内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之下,王师就三战三捷顺利克复九江重镇,掐断了长江航运,消除了来自南京上游的巨大威胁,这绝对是一场空前大胜!
“如此大胜,实在可喜可贺。”
“与无声处行雷霆手段,俄顷之间收复九江,我大明军威之盛可见一斑。... -->>
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
清明节过后的这段时间,正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候。
天气虽然已经转暖,米缸却已经空了,新粮还远远不到成熟的季节,青黄不接之际,只能薅点野菜撸几把柳芽糊弄糊弄瘪瘪的肚皮,所以民间才有“鬼过清明人过关”的说法。
大明的开国太祖朱元璋本就是出身微寒,当过乞丐做过和尚,爹娘死去的时候连口棺材都置办不起,属于最典型的“无产阶级”。即便是在开创了大明朝做了皇帝之后,也没有忘记少年时代的苦日子,尤其是那段经常饿肚皮的岁月。
每年的这个时候,宫里都会专门蒸些野菜饼子,用来表示不忘民间疾苦的意思。
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传统。(就是民间传说《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蓝本。)
只不过……宫廷御用的野菜饼子和民间老百姓吃的那种野菜饼子绝对是两回事。
御膳房弄出的野菜饼子,虽然确实用了地地道道的野菜,却充分发挥粗粮细作的功夫,先把野菜在浓浓的肉汤里煮熟,再用鱼肉羹细细的搅拌均匀,然后擀成薄薄的面皮,包裹蜜饯果子或者是其他的馅料,用油煎的外焦里嫩,最后辅以数不清的佐料和蘸料,就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每年的这个时节,御膳房多会精心烹制出几千份这样的野菜饼,除了给皇室成员和宫里的人尝鲜儿之外,还当做点心分发给文武大臣。
若是认真的品尝一下贫苦百姓家里的野菜饼子,尝尝那苦涩难咽的味道,或许真的能够想起民生的艰难和创业的不易。这样的野菜饼子色香味俱全,还散发着肉汁的浓香和蜜糖的甜糯,这么好的吃食真能让他们体会民间疾苦?
只怕未必吧?
纵观大明朝两百多近三百年的历史,也就只有开国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知道民间是什么样子。后来的皇帝们多是生于深宫,早不知真正的野菜饼子是什么味道了……
复隆皇帝虽然性情平和为人宽厚,但是对于民间的事物依旧一无所知,充其量也就是个脾气好一点的“公子哥儿”罢了。
自从经历了甲申国变之后,在大旗庄短暂生活过一段时间。也正是那段时间,让他见识到了乡野百姓的真实生活,真正明白老百姓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所以,当御膳房做出色泽金黄还散发着油脂香味的野菜饼,顿时“龙颜大怒”,当场严厉呵斥内务总管大臣,命令他们重新去做真正的野菜饼子。
“今年的菜饼不同以往,朕已经细细的品尝过了,味道果然不同一般!”复隆皇帝对自己的几位肱股大臣说道:“你们也好好的尝一尝吧。”
原汁原味的野菜饼子,墨绿的色泽中带着些黝黑,因为掺杂了麸皮和米糠的缘故,还泛着一层让人恶心的土灰色。吃到口中,滑滑腻腻中带着明显的颗粒感,就好像是在啃一块从烂泥中捞出来的腐朽木头。
野菜特有的草腥味中带着浓浓的苦涩,还有麸皮和米糠的霉变味道,让早已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国之重臣们几欲作呕。
若是在往日里,紫绶金章的大人们肯定会直接把这连狗都不吃的东西扔出去,奈何这是皇御赐之物,只能咬着牙闭着眼吞下去……
勉勉强强吃一块饼,强忍着翻江倒海的呕吐感,内阁首辅大臣程园毕恭恭敬敬的说道:“这野菜饼虽小,却能让臣等不忘我大明太祖皇帝创业之艰,不忘民生之难……”
程园毕说的这些话不过是例行公事的走走过场而已,说几句场面话而已,至于他是不是已经真正体会到了老百姓生活的艰难,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久之前才晋升次辅的黄宏东黄大人附和了程园毕的说法,并且做出了更进一步的阐述:“臣等居庙堂之高,已渐疏远民间。陛下及时赏赐菜饼,让我等体民间艰难,用心之良苦臣已尽知。我大明治下亿兆百姓吃着这样的东西,竟然还有人要加赋税,浑不念升斗小民的死活……”
朝廷最大的难处就是没有钱,国库空虚的可怕,国家没有钱了自然就要加税,要不然如何恢复故土?如何中兴大明王朝?
作为浙党中人,黄宏东的理念和东林党一脉相承,总是把“永不加赋”的高调唱的震天响。
绝不增加赋税,不给老百姓增添负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还能收获一大堆“爱民如子”的好名声。吃了正宗的野菜饼子之后,黄宏东再次提起这个话题也就有了更加充分的现实基础。
问题上,不加税就没有财政收入,国家没有钱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所谓的收复北地中兴大明也就成了空口白话……
朝廷的很多官员都习惯于说这种理论上无比正确但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废话,至于具体的难题如何解决,那就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了。
复隆皇帝未尝不知道这个局面,但是连他自己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民生一定会越来越艰难,国家也会越来越穷,谁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或者说有人知道却不敢说出来……
好在现如今的朝廷已经做了点事情,让“中兴大明”的宏图伟业不再仅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个事情就是收复九江!
复隆皇帝故意做出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云淡风轻的说道:“虽说民生艰难国库空虚,终究还是有些个忠臣良将能做点事情,比如说这克复九江……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嘛!”
听了皇帝的这句话,在场的所有大臣全都愣住了!
什么?克复九江?
朝廷已经收复九江了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何我们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呢?
收复九江的捷没报文书有经过兵部和司务司,而是由李吴山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所以,眼下的京南君臣当中,暂时还只有皇帝本人知道这个消息。
“前日深夜,王师三战三捷,收复了九江,九江以东已重归我大明了。”虽然心中万分得意,还是拿捏着皇帝应有的气度,强忍着心头的极度狂喜,故意表现出一副很沉稳的样子,慢慢的取出那份战败,就好像是炫耀一般说道:“这是昨天下午的战报,诸卿家都看一看吧。”
收复九江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呢,怎么就三战三捷了呢?
众人纷纷传阅那份战报。
看罢了战败之后,这些个国之重臣才知道了湖广方面的消息。
在部堂大员和内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之下,王师就三战三捷顺利克复九江重镇,掐断了长江航运,消除了来自南京上游的巨大威胁,这绝对是一场空前大胜!
“如此大胜,实在可喜可贺。”
“与无声处行雷霆手段,俄顷之间收复九江,我大明军威之盛可见一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