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战伊始
听到太子继承大统的消息,长平公主顿时感觉天旋地转,好像被抽去了脊梁骨一般软软的瘫倒在地,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再抬头时脸上已满是磅礴的泪水。
此时此刻的长平公主早已泣不成声,又哭又笑的好像疯了一样。又过了约莫五七个呼吸的时间才逐渐恢复正常,腮旁带着亮闪闪的泪珠儿,将一身宫装整理的妥妥帖帖,,面色郑重的趴伏在地上不住的望空而拜:
“先皇在上,后世子孙惶恐难言,谨告我大明列祖列宗。自父皇登基御极以来,勤勉国事抚慰臣民,事事如临渊履薄,时时战战兢兢,奈何我大明当有此劫。贼虏环逼之下,先皇壮烈殉国,祖宗百战而来的基业先是沦于贼手后又为东虏所窃。当此社稷崩坏之时,我等不肖子孙本应追随先皇同殉社稷。每念及太祖洪武皇帝创业艰难,历代先皇守业不易。虽遭奇耻大辱扔腆颜苟且偷生,隐形藏匿如丧家之犬,然胸中血气未曾有一刻消磨,时时抱定复国之坚定信念,时时谨记丧家破国之耻,不曾或忘君父之仇。自北都而沦淮右,终得方寸之地,而今转战淮扬而临南都,万千将士用命亿兆生民景从,此皆先皇之遗德余荫。”
“先皇所立之国储已身登大宝,内有文武团结如一,外有忠勇强兵,民心士气已至极巅。今虏兵过江,国祚存亡气运断续在此一战,万望历代先皇保佑,击退虏兵收拾山河,再现我大明煌煌盛世……”
听说南京城里边的老百姓纷纷拥戴,文武大臣争相阙迎,自己的太子兄弟已经登基称帝,这个消息让长平公主喜不自胜,纷纷进行一场神圣庄严的意识般,祭告了大行崇祯皇帝和大明朝的历代先皇之后,毫不犹豫的在第一时间找到了李吴山,刚一见面就行了个跪拜大礼。
虽说李吴山从来就没有真的把这位公主殿下太当回事儿,毕竟是先皇嫡血,勉强可以算是半个“君上”,这君臣尊卑之别还是要顾忌一下的。
长平公主行此大礼,李吴山情知受不得,正要起身避开,却听她说道:
“这一礼是代先皇拜谢李壮士托付之效。”
既没有称“李侍讲”,也没有用“李大帅”这样的称呼,而是用了一个“壮士”的称谓,看起来好像有些不伦不类,其实暗含深意。
当初崇祯皇帝大行殉国之前,曾将太子、公主等人托付给了李吴山,这叫托孤之重。
李吴山不仅保着太子在万马军中杀了出来,并且一路护送到了南京,现如今太子已经脱离险境,李吴山完成了当初崇祯皇帝的托付,保住了太子等几位殿下。就算不谈君臣的上下尊卑,仅仅只是以家长的身份,崇祯皇帝和大行中宫周皇后也应该对李吴山表示一下谢意。
只可惜帝后二人早已不在人世,长平公主就代替自己的父母表达对李吴山的感激之情了。
这一拜,李吴山受得起!
长平公主再拜。
“这一拜,是拜先皇识人之明!”直到这个时候,长平公主终于说出了隐藏在心底是那句实话:“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李大帅是跋扈之臣,今日方知大错特错。才真正知道当初先皇嘱以托国之重是何等的英明,方知李大帅是何等的忠诚良直!”
一直以来,李吴山都表现的相当跋扈,屡次顶撞甚至是忤逆太子,将权臣本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包括太子和长平公主在内,同时也包括路恭行、程园毕等人,都担心李吴山会成为曹孟德那样的奸雄,担心他会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勾当,但却没有一点办法。
毕竟大旗军是太子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李吴山表现的再怎么跋扈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忍耐下来。
但是现在,在太子继承大统的关键时刻,李吴山却没有率领大旗军进城,更没有趁机“把持朝廷”或者是做出以武力“胁迫天子”的事情来,而是把大旗军主力留在城外,随时准备和汹汹而来的清军决一死战。
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自己不是大明朝的曹孟德,而是扶危定难的周公旦。这份忠诚之心,可昭天地日月,也彻底打消了长平公主的担忧。
换做是旁人,早被长平公主的这番言行感动的一塌糊涂了,但李吴山却表现的非常冷淡,只是淡淡的说道:“福藩不得民心,太子为天下正统国之储君,身登大宝不过是顺应民心的事儿,我也不敢居功……”
民心?
民心这个东西说起来好像很重要,其实只不过是一个虚的不能再虚的概念而已。若是没有李吴山事先安排布置搅动风潮,哪里有什么民心?谁还记得一个前朝太子?若是没有大旗军在外苦战打下的赫赫威名,又怎么会如此轻易的登上皇帝宝座?
&n...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战伊始
听到太子继承大统的消息,长平公主顿时感觉天旋地转,好像被抽去了脊梁骨一般软软的瘫倒在地,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再抬头时脸上已满是磅礴的泪水。
此时此刻的长平公主早已泣不成声,又哭又笑的好像疯了一样。又过了约莫五七个呼吸的时间才逐渐恢复正常,腮旁带着亮闪闪的泪珠儿,将一身宫装整理的妥妥帖帖,,面色郑重的趴伏在地上不住的望空而拜:
“先皇在上,后世子孙惶恐难言,谨告我大明列祖列宗。自父皇登基御极以来,勤勉国事抚慰臣民,事事如临渊履薄,时时战战兢兢,奈何我大明当有此劫。贼虏环逼之下,先皇壮烈殉国,祖宗百战而来的基业先是沦于贼手后又为东虏所窃。当此社稷崩坏之时,我等不肖子孙本应追随先皇同殉社稷。每念及太祖洪武皇帝创业艰难,历代先皇守业不易。虽遭奇耻大辱扔腆颜苟且偷生,隐形藏匿如丧家之犬,然胸中血气未曾有一刻消磨,时时抱定复国之坚定信念,时时谨记丧家破国之耻,不曾或忘君父之仇。自北都而沦淮右,终得方寸之地,而今转战淮扬而临南都,万千将士用命亿兆生民景从,此皆先皇之遗德余荫。”
“先皇所立之国储已身登大宝,内有文武团结如一,外有忠勇强兵,民心士气已至极巅。今虏兵过江,国祚存亡气运断续在此一战,万望历代先皇保佑,击退虏兵收拾山河,再现我大明煌煌盛世……”
听说南京城里边的老百姓纷纷拥戴,文武大臣争相阙迎,自己的太子兄弟已经登基称帝,这个消息让长平公主喜不自胜,纷纷进行一场神圣庄严的意识般,祭告了大行崇祯皇帝和大明朝的历代先皇之后,毫不犹豫的在第一时间找到了李吴山,刚一见面就行了个跪拜大礼。
虽说李吴山从来就没有真的把这位公主殿下太当回事儿,毕竟是先皇嫡血,勉强可以算是半个“君上”,这君臣尊卑之别还是要顾忌一下的。
长平公主行此大礼,李吴山情知受不得,正要起身避开,却听她说道:
“这一礼是代先皇拜谢李壮士托付之效。”
既没有称“李侍讲”,也没有用“李大帅”这样的称呼,而是用了一个“壮士”的称谓,看起来好像有些不伦不类,其实暗含深意。
当初崇祯皇帝大行殉国之前,曾将太子、公主等人托付给了李吴山,这叫托孤之重。
李吴山不仅保着太子在万马军中杀了出来,并且一路护送到了南京,现如今太子已经脱离险境,李吴山完成了当初崇祯皇帝的托付,保住了太子等几位殿下。就算不谈君臣的上下尊卑,仅仅只是以家长的身份,崇祯皇帝和大行中宫周皇后也应该对李吴山表示一下谢意。
只可惜帝后二人早已不在人世,长平公主就代替自己的父母表达对李吴山的感激之情了。
这一拜,李吴山受得起!
长平公主再拜。
“这一拜,是拜先皇识人之明!”直到这个时候,长平公主终于说出了隐藏在心底是那句实话:“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李大帅是跋扈之臣,今日方知大错特错。才真正知道当初先皇嘱以托国之重是何等的英明,方知李大帅是何等的忠诚良直!”
一直以来,李吴山都表现的相当跋扈,屡次顶撞甚至是忤逆太子,将权臣本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包括太子和长平公主在内,同时也包括路恭行、程园毕等人,都担心李吴山会成为曹孟德那样的奸雄,担心他会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勾当,但却没有一点办法。
毕竟大旗军是太子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李吴山表现的再怎么跋扈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忍耐下来。
但是现在,在太子继承大统的关键时刻,李吴山却没有率领大旗军进城,更没有趁机“把持朝廷”或者是做出以武力“胁迫天子”的事情来,而是把大旗军主力留在城外,随时准备和汹汹而来的清军决一死战。
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自己不是大明朝的曹孟德,而是扶危定难的周公旦。这份忠诚之心,可昭天地日月,也彻底打消了长平公主的担忧。
换做是旁人,早被长平公主的这番言行感动的一塌糊涂了,但李吴山却表现的非常冷淡,只是淡淡的说道:“福藩不得民心,太子为天下正统国之储君,身登大宝不过是顺应民心的事儿,我也不敢居功……”
民心?
民心这个东西说起来好像很重要,其实只不过是一个虚的不能再虚的概念而已。若是没有李吴山事先安排布置搅动风潮,哪里有什么民心?谁还记得一个前朝太子?若是没有大旗军在外苦战打下的赫赫威名,又怎么会如此轻易的登上皇帝宝座?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