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气得面色涨红,一叉腰:“李昭节!“
气鼓鼓地跟了上去。
李绮节摇头失笑,姐妹俩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睡觉、吃饭的时候,其他时间就是在争吵、和好、打架、哭闹、和好之间循环往复,也亏她们俩精力无限,能一直这么折腾。
耳边忽然响起一声问询:“三娘喜欢听戏吗?“
声音非常清晰,孟云晖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到她身旁,和她离得只有几步远。
李绮节心下有些诧异,不动声色退开半步:“什么戏?我只爱听渔鼓戏。“
渔鼓戏是潭州府本地的传统表演方式,开演的时候,艺人竖抱竹筒制成的渔鼓,拍击猪皮、膀胱膜或是羊皮制成的鼓面,边说边唱,唱词大多取材自民间的英雄故事、神话怪谈、传奇小说。
渔鼓戏唱腔优美,活泼生动,乡土气息浓郁,主要是唱词简单口语化,非常通俗易懂,很符合李绮节这种外来人士的口味。
孟云晖怔了一下,抬眼看向李绮节,面露疑惑之色。
李绮节莫名其妙,大大方方任孟云晖打量,我就喜欢看俗气的渔鼓戏,咋了?
孟云晖摸摸鼻尖,避开李绮节的眼神:“三娘什么时候会说官话了?“
李绮节一时哑然,这才发现,孟云晖是用官话问的,她答的,也是官话。
原来他是奇怪她说话的口音,而不是鄙视她的审美爱好。
她笑了笑,道:“四哥的官话是在武昌府学的?“
孟云晖点点头,看李绮节似乎没有回答的意思,也没接着问,自己岔开话道:“今天是中秋,金家请戏班连唱三天夜戏,三娘去看吗?“
孟云晖说的金家就是瑶江县首富金家,他家祖上不是潭州府本地人,是几十年前迁移到潭州府的外姓之一。金家发达以后,想融入本地的世家圈子,赢得本地人的拥护,每年中秋节都会自掏腰包请戏班子到镇上唱戏。届时镇上分外热闹,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摇着小船去镇上听戏,连县城里的人家也不例外。
戏班子是草台班子,三教九流都有,说书、变戏法、渔鼓戏、唱小曲、南戏、北戏,样样都能来两出,老百姓们爱看什么就演什么,从不端架子,在民间很受欢迎。看戏是瑶江县人茶余饭后最热衷的消遣方式。
李绮节摇摇头:“夜里江风大,我要留在家里陪婶婶祭月。“
孟云晖徐徐吐出一口气,笑了笑,“原来如此。“
像是松了口气似的,加快脚步跟上周氏和五娘子,没再找李绮节说话。
徒留李绮节一头雾水:秀才公,您啥意思?
正自疑惑,宝鹊忽然从前门跑进来,面色惶急:“太太,张大少奶奶来了!“
周氏脸上一僵,扭着二蓝色手绢直咬牙:李乙和李子恒还没回来,滴酥鲍螺还没备下,张大少奶奶怎么提前来了?!
张家和李家离得不远。
张家原本家大业大,光是庶兄弟几个,就有几十人口,自早年张家老太太去世后,张家便分了家。
现如今张老太爷带着长子一大家和幼女住着乡里最大的一处宅院,素净淡雅的青砖黑瓦院落,嵌了镂花窗的白围墙从竹山的这边一直绵延到竹山的那头,拢共能有好几十间屋子。
朱漆大门,油黑栏杆,张家门口一般没有家丁戍守,只蹲了两只幼童大小的小石狮子,模样并不威严,憨头憨脑倒显得有些可亲可爱。
虽然张府并不像省城大户人家那般气派庄严,但是于乡镇几百户人家来说,张老太爷可是十里八乡顶顶富裕的财主老爷。
不过财主老爷早年也是泥腿子出身,家里虽则发迹,但并不豪奢。至今张老太爷还在后院种着两亩瓜果菜苗,隔一天才许厨房炖一回肉汤。家里雇佣的仆从丫头也不多,老太太生前只有两个丫头伺候,嫡出的少爷小姐们,都是一个婆子,两个丫头。
家里掌事的大媳妇张大少奶奶时常亲自下厨,为张老太爷和张大爷张金宝置办酒菜吃食,张府上上下下平时都只穿棉衣或是布衣,出门见客才许穿衣料华贵的绸缎纱衣。
饶是如此,张大少奶奶还是能在周氏和整个乡里的妇人们面前摆谱儿,只因她是望族嫡女。
李绮节在明朝生活几年下来,已经充分认识到家世门第的重要性,这个时代宗法道德是维护社会的纽带和根本,出身名门大户的人天然比别人多几分底气。
五娘子看周氏像是有点不高兴,笑道:“府上今天真热闹,张大少奶奶也来了。“
话音刚落,几个打着辫子、穿青花布衫裤的丫头,扶着一个娇小玲珑的美妇踏进内院。
今天是中秋,张大少奶奶/头上勒着镜面轻纱抹额,穿的是八成新银泥色滚边绣月季藤蔓窄袖对襟春绸短袄,湘黄色暗花长裙,莲步轻移,由两个小丫头搀扶着,颤巍巍走到周氏跟前,眼皮微微抬起,“周嫂子。“
声音像黄莺一般,柔婉动听。
轻飘飘扫了旁边的五娘子一眼,见她面皮粗黑,穿着寒酸,便没有搭理。
五娘子不以为意,主动招呼道:“大少奶奶这身衣裳真好看!“
张大少奶奶嘴角轻轻一挑,面露鄙夷之色。
正准备避让到外院去的孟云晖眉头皱起,迟疑了片刻,没有吱声,悄然离开。
李绮节默默打量着张大少奶奶,心中暗暗道:传说张大少奶奶能整治一手好汤水,而张老太爷为了俭省,坚持要媳妇亲自掌厨,不知道这位少奶奶站在锅台前炒大菜的时候,是不是也这么娇滴滴的,站都站不稳的样子。
☆、第13章提亲
周氏和五娘子一左一右,恰好和其他丫头们围成一个u字形,众星捧月似的,把走起路来如弱柳扶风的张大少奶奶让进正房。
曹氏连忙把在树下打闹的李昭节和李九冬叫到跟前,理理姐妹俩的发辫,拍拍衣襟裙角,拿帕子仔仔细细擦干净两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带她们进去给张大少奶奶见礼——曹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奴才,一眼看出张大少奶奶不是寻常乡下妇人,想让李昭节姐妹俩和她多亲近亲近。小姐们多和富贵人家的太太打交道,没有坏处。
李绮节蹑手蹑脚走远了些,没有跟进去瞧热闹,张大少奶奶打量五娘子的眼神她看得真真的,这位大少奶奶显然看不起大脚女子,她可不想进去自讨没趣。
才刚转过月洞门,正巧听见一声熟悉的嗓音响起:“三娘在哪儿呢?“
李绮节欢欢喜喜奔到大门前,“大哥!阿爷!“
李子恒穿着一身簇新的铜绿色圆领细布衫,打扮得格外精神,胳膊底下夹着一只绸纸包,跃下牛车,几步跳到门槛前,弯起两指刮李绮节的鼻子:“三娘这几天闷坏了吧?“
李绮节吐吐舌头,伸手去够绸纸包:“大哥给我带什么好吃的果子了?“
天,气得面色涨红,一叉腰:“李昭节!“
气鼓鼓地跟了上去。
李绮节摇头失笑,姐妹俩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睡觉、吃饭的时候,其他时间就是在争吵、和好、打架、哭闹、和好之间循环往复,也亏她们俩精力无限,能一直这么折腾。
耳边忽然响起一声问询:“三娘喜欢听戏吗?“
声音非常清晰,孟云晖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到她身旁,和她离得只有几步远。
李绮节心下有些诧异,不动声色退开半步:“什么戏?我只爱听渔鼓戏。“
渔鼓戏是潭州府本地的传统表演方式,开演的时候,艺人竖抱竹筒制成的渔鼓,拍击猪皮、膀胱膜或是羊皮制成的鼓面,边说边唱,唱词大多取材自民间的英雄故事、神话怪谈、传奇小说。
渔鼓戏唱腔优美,活泼生动,乡土气息浓郁,主要是唱词简单口语化,非常通俗易懂,很符合李绮节这种外来人士的口味。
孟云晖怔了一下,抬眼看向李绮节,面露疑惑之色。
李绮节莫名其妙,大大方方任孟云晖打量,我就喜欢看俗气的渔鼓戏,咋了?
孟云晖摸摸鼻尖,避开李绮节的眼神:“三娘什么时候会说官话了?“
李绮节一时哑然,这才发现,孟云晖是用官话问的,她答的,也是官话。
原来他是奇怪她说话的口音,而不是鄙视她的审美爱好。
她笑了笑,道:“四哥的官话是在武昌府学的?“
孟云晖点点头,看李绮节似乎没有回答的意思,也没接着问,自己岔开话道:“今天是中秋,金家请戏班连唱三天夜戏,三娘去看吗?“
孟云晖说的金家就是瑶江县首富金家,他家祖上不是潭州府本地人,是几十年前迁移到潭州府的外姓之一。金家发达以后,想融入本地的世家圈子,赢得本地人的拥护,每年中秋节都会自掏腰包请戏班子到镇上唱戏。届时镇上分外热闹,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摇着小船去镇上听戏,连县城里的人家也不例外。
戏班子是草台班子,三教九流都有,说书、变戏法、渔鼓戏、唱小曲、南戏、北戏,样样都能来两出,老百姓们爱看什么就演什么,从不端架子,在民间很受欢迎。看戏是瑶江县人茶余饭后最热衷的消遣方式。
李绮节摇摇头:“夜里江风大,我要留在家里陪婶婶祭月。“
孟云晖徐徐吐出一口气,笑了笑,“原来如此。“
像是松了口气似的,加快脚步跟上周氏和五娘子,没再找李绮节说话。
徒留李绮节一头雾水:秀才公,您啥意思?
正自疑惑,宝鹊忽然从前门跑进来,面色惶急:“太太,张大少奶奶来了!“
周氏脸上一僵,扭着二蓝色手绢直咬牙:李乙和李子恒还没回来,滴酥鲍螺还没备下,张大少奶奶怎么提前来了?!
张家和李家离得不远。
张家原本家大业大,光是庶兄弟几个,就有几十人口,自早年张家老太太去世后,张家便分了家。
现如今张老太爷带着长子一大家和幼女住着乡里最大的一处宅院,素净淡雅的青砖黑瓦院落,嵌了镂花窗的白围墙从竹山的这边一直绵延到竹山的那头,拢共能有好几十间屋子。
朱漆大门,油黑栏杆,张家门口一般没有家丁戍守,只蹲了两只幼童大小的小石狮子,模样并不威严,憨头憨脑倒显得有些可亲可爱。
虽然张府并不像省城大户人家那般气派庄严,但是于乡镇几百户人家来说,张老太爷可是十里八乡顶顶富裕的财主老爷。
不过财主老爷早年也是泥腿子出身,家里虽则发迹,但并不豪奢。至今张老太爷还在后院种着两亩瓜果菜苗,隔一天才许厨房炖一回肉汤。家里雇佣的仆从丫头也不多,老太太生前只有两个丫头伺候,嫡出的少爷小姐们,都是一个婆子,两个丫头。
家里掌事的大媳妇张大少奶奶时常亲自下厨,为张老太爷和张大爷张金宝置办酒菜吃食,张府上上下下平时都只穿棉衣或是布衣,出门见客才许穿衣料华贵的绸缎纱衣。
饶是如此,张大少奶奶还是能在周氏和整个乡里的妇人们面前摆谱儿,只因她是望族嫡女。
李绮节在明朝生活几年下来,已经充分认识到家世门第的重要性,这个时代宗法道德是维护社会的纽带和根本,出身名门大户的人天然比别人多几分底气。
五娘子看周氏像是有点不高兴,笑道:“府上今天真热闹,张大少奶奶也来了。“
话音刚落,几个打着辫子、穿青花布衫裤的丫头,扶着一个娇小玲珑的美妇踏进内院。
今天是中秋,张大少奶奶/头上勒着镜面轻纱抹额,穿的是八成新银泥色滚边绣月季藤蔓窄袖对襟春绸短袄,湘黄色暗花长裙,莲步轻移,由两个小丫头搀扶着,颤巍巍走到周氏跟前,眼皮微微抬起,“周嫂子。“
声音像黄莺一般,柔婉动听。
轻飘飘扫了旁边的五娘子一眼,见她面皮粗黑,穿着寒酸,便没有搭理。
五娘子不以为意,主动招呼道:“大少奶奶这身衣裳真好看!“
张大少奶奶嘴角轻轻一挑,面露鄙夷之色。
正准备避让到外院去的孟云晖眉头皱起,迟疑了片刻,没有吱声,悄然离开。
李绮节默默打量着张大少奶奶,心中暗暗道:传说张大少奶奶能整治一手好汤水,而张老太爷为了俭省,坚持要媳妇亲自掌厨,不知道这位少奶奶站在锅台前炒大菜的时候,是不是也这么娇滴滴的,站都站不稳的样子。
☆、第13章提亲
周氏和五娘子一左一右,恰好和其他丫头们围成一个u字形,众星捧月似的,把走起路来如弱柳扶风的张大少奶奶让进正房。
曹氏连忙把在树下打闹的李昭节和李九冬叫到跟前,理理姐妹俩的发辫,拍拍衣襟裙角,拿帕子仔仔细细擦干净两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带她们进去给张大少奶奶见礼——曹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奴才,一眼看出张大少奶奶不是寻常乡下妇人,想让李昭节姐妹俩和她多亲近亲近。小姐们多和富贵人家的太太打交道,没有坏处。
李绮节蹑手蹑脚走远了些,没有跟进去瞧热闹,张大少奶奶打量五娘子的眼神她看得真真的,这位大少奶奶显然看不起大脚女子,她可不想进去自讨没趣。
才刚转过月洞门,正巧听见一声熟悉的嗓音响起:“三娘在哪儿呢?“
李绮节欢欢喜喜奔到大门前,“大哥!阿爷!“
李子恒穿着一身簇新的铜绿色圆领细布衫,打扮得格外精神,胳膊底下夹着一只绸纸包,跃下牛车,几步跳到门槛前,弯起两指刮李绮节的鼻子:“三娘这几天闷坏了吧?“
李绮节吐吐舌头,伸手去够绸纸包:“大哥给我带什么好吃的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