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清明上河图密码4: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花盏,给两人各斟了一杯,而后轻轻放下茶壶,转身出去了。
于燕燕等阿黎出了院子,忙急急说:“三哥,你得帮我!你得帮我去查查,昨天他去了哪里?会过什么人?为何回来就自尽了?”
张用骑在驴子上,一阵一阵地笑。
阿念追上来不住问:“张姑爷,你笑啥?是不是见了那个何扫雪,乐得心尖痒颤?她样貌瞧着虽然比我家小娘子稍稍强半厘,可她的嘴唇也太薄了些,刀削的一般,哪里及得上我家小娘子那小嘴儿?人都爱拿樱桃比美人的嘴,我也见识过许多美人的嘴,除了我家小娘子的,哪个真像樱桃了?不是挤扁的荔枝,就是水泡的杨梅。那个何扫雪的嘴,更是了不得,薄得那样,涂了胭脂的扁豆一般……”
张用却听而未听,心里一直在琢磨何扫雪设的那个谜。
何扫雪说彩画行当头几家,每一家都会有人自杀。何扫雪是个极清冷的人,便是达官显宦去访她,她也只是浅笑礼待,从来不会像其他同行一般施尽媚术。至于那些豪富大商,她更懒于应付。因此,那些人也大多丧了兴致。汴京“念奴十二娇”中,素兮馆生意最清淡,何扫雪却似乎毫不介意。她这样的女子,自然不会轻易顽笑,更不会跟张用戏耍,她说的应该不假。但那彩画行几家一起自杀?张用忍不住又笑出来。
“张姑爷,你又笑!”阿念有些恼,“我家小娘子至今寻不见,你却去瞧妓女,瞧完了还笑个不住!”
“阿念莫急!咱们这就去碾玉典家,去见典如磋;典如磋和李子树最好,见了他,便能打问到李子树的下落;找见了李子树,便能知道那个银器章和宣主簿的下落;知道了这两人的下落,便能寻见你家小娘子了!”
“不是我家,是你家未婚妻子!”
“好好好!”张用随口应着,心里却继续琢磨何扫雪设的那谜。
他虽爱各样工艺,却对彩画并无多少兴致。彩画是给房屋楼阁绘饰彩图纹样,像是给屋宇穿上彩装一般。张用从来懒得花半点心思在衣饰上,避寒还好说,遮羞他则只觉得可笑,有时夜里兴起,他索性脱光了出门,在月下长街上畅走。因此,哪里会对彩画经心?
不过,好友李度醉心于楼阁营造,于彩画极讲究,他也跟着听闻了许多。最初,古人只是用丹朱矿料或黑漆桐油涂于梁柱上,是为防腐防蠹。这一条张用倒没有异议。及至春秋时,各诸侯国渐兴奢华之风,有了丹楹刻桷、雕梁画栋之雕镂彩饰。从这里起,张用便有些厌了。
不过直至隋末唐初,彩画主用红白二色,所谓“朱柱白壁”,只在斗拱、天井等处绘饰云纹、龙纹、锦纹,倒也还算文质相成、繁简得宜。中唐以后,彩画渐趋繁丽,兴起团花、连珠、莲瓣、卷草等纹饰,并且遍满枋柱,称为“遍地华”。张用当时听了,随口便叫它“遍地华不住”。
在张用瞧来,这世间万事,只要奢心一起,便再难停住。他曾细观过对街一个妇人。那妇人生得倒也不丑,只是嫁的这户人家以修幞头帽子、补角冠为生,衣食营生只粗粗过得。前二三十年,文士雅客们纷纷效仿苏东坡所戴乌角巾,中间一个黑漆纱罗高方筒,外围左右各附一层矮壁,戴时一棱向前,露出筒角,叫作“东坡巾”。这十来年,世风渐奢,民间稍有家底的男子也开始兴仿。那妇人的丈夫趁机仿制这东坡巾,赚了些银钱。那妇人起先朴朴淡淡,从不描眉涂脂,家计稍稍宽裕后,先开始抹些唇脂;脸上只两片嘴唇艳红,太豁眼,便又学人描眉;黑眉红唇底下却是一张粗面皮,极不衬,便又开始涂面脂;脸鲜靓了,得些钗环头饰配着才相宜;头美了,便要些好衫裙来映衬……几个月后,这朴淡妇人变作了一个美艳女子。原先做活儿时,身手爽爽利利的,这时却变得娇娇款款的。她丈夫的脸却一天黑似一天,常听他背地里咒骂苏东坡。
彩画到了大宋,因世风大变,一改唐代宏壮奢丽,渐次养成精雅鲜丽之风。用色以青、绿、朱三色为主,辅以黑白,间用金黄褐紫。绘饰也日益精细,仅纹样便有一百多种。又依照品级演化出彩画七门,分为五装二刷:五彩遍装、碾玉装、杂间装、青绿装、解绿装及丹粉刷和黄土刷。
按品级,五彩遍装最高,只有皇宫才能绘饰。但论技法高妙,当今又属碾玉装典家最高。尤其是典家长子典如磋,自幼习画,技艺精妙。他原本立志要进御画苑做画待诏,可惜机缘不到,屡试不中,只得回到祖传本行。碾玉装以青绿为主,善用深浅叠染色晕,又以白色衬边。远望去,如同白玉青碧一般。典如磋以画艺绘梁栋,自然远比一般匠人高妙许多。经他所绘之屋宇殿阁,莹润鲜明,清丽雅逸。尤其那些写生花枝纹样,鲜活如生,因而名列汴京“天工十八巧”。何扫雪的素兮馆翻新彩画时,便是请了典如磋亲自绘饰。
李度最器重典如磋画艺,自己所造楼宇,多半都是由典如磋来绘饰,两人是多年挚友。只是典如磋自负画艺,为人有些清高,脚踏尘土,眼望青云,从来瞧不上同行。张用笑他是啄木鸟叮旗杆,认错林子选错树,为此,典如磋曾大大恼怒过他。若说自杀,他那性情,倒也不意外。
张用好奇的是,犄角儿和阿念去银器章邻居那里打问到,典如磋起先也为《百工谱》,去章家按期赴会,上个月十一以后便再没去过,不知道其间有何原委。
典家在西外城汴河金梁桥边,不一时便到了。典家世代以彩画为业,甚有根基,宅院虽比不上高官富商,却也院宇宽敞,厅堂齐整,在一般民居中,算上等之家了。到了那宅院门前,张用跳下驴子上前拍门。半晌,一个胖仆妇开了门,以前见过。这胖妇往常爱穿些花花缭缭的衣裙,今天却一身白布素装,神色瞧着也不似往日那般和气。张用心里暗诧。
“胖嫂嫂,典大可在?”
“出门去了。”
“哦,没死?他去哪里了?”
“不知道。”
“典二呢?”
“殁了。”
“殁了?何时?”
“上个月。”
“因何?”
“不知道。”
“自杀?”
“嗯……”
“原来应在典二身上了……”
牛慕睡在书房的那张小竹床上,被母亲大声唤醒。
“蠢儿,快起来!你媳妇不见啦!”
“她去哪里了?”牛慕许久没有醉过,头疼欲裂,勉强睁开了眼。
“你问我?你灌饱了尿水儿,便该在外头躲一晚,偏生要回来。回来又说出那些割心拔舌的话来。莫说是她,便是个猫儿狗儿,挨了这般歹话,也要挣跳得远远的。你赶紧起来寻去。”
“那是她该骂,我忍了许久了。”牛慕想起昨夜,心里后怕,却不愿服软。
“该骂?你个忘恩负心货!我们母子身上一丝一线,肚里一米一菜,哪样不是她挣来的?你爹在时,我们穿过哪样、吃过哪样?你瞧这两个月京城物价涨上了天,邻居们个个都在叫苦,咱们却照旧该吃肉吃肉,该穿绸穿绸,哪里短缺过一些儿?”
牛慕再对不出话来,背过身,闭起眼,缩在被子里。这床褥、被子、枕头,连同这间书房里其他物件书籍,也都是宁孔雀成亲后给他新置办的。布置完后,宁孔雀唤他进来瞧,笑着跟他说:“其他的,你都莫分心,只安心读书就好。便是考不中也不怕,我听人说‘天地君亲师’,这师也是至紧要、至尊贵的。若考不中,你就招些小学童,在这里教他们读书,能教出几个进士来,也是件大功业。”
宁孔雀不识字,连她绣过许多回的《心经》,也只知字形,不知其意。她曾央牛慕给他读解过,也只听了个囫囵。她却喜欢瞧他写字,听他读书。又怕搅扰他,每当他读书时,她便将绣架支在书房窗外,边听边绣。还说,听着他读书,绣的花纹都似乎多了些雅气……想起宁孔雀那语态神情,牛慕心里如同群蚁在咬一般,慌乱如麻。他娘仍在床边叨骂,催他去寻。他不由得一恼,翻身坐了起来:“成成成!我这就去寻!”
“饭已经给你煮好了,你赶紧洗脸漱口,吃饱了就去。我寻思她一定是回娘家去了,你便是跪烂了膝盖,也把她接回来。”
他听了越发焦躁,趿了鞋子愤愤离开书房,一瞧院子里,少了个人,四处竟顿时变得静悄悄、空落落。他转头走进自己和宁孔雀的卧房,里头也幽暗冷清,像是许久没住过人一般。他忙走到柜子边,打开里头那只钱箱,见里头三锭银铤、三贯多铜钱——宁孔雀只拿走了一小半。家用的钱日常都放在这里头,他若用钱,便从这里头取。他娘那里,宁孔雀按月另给一些零用花销。剩余的钱,宁孔雀都锁在床底下一只铁箱里,每凑够一百贯,便拿去解铺里放债生利。牛慕并不清楚宁孔雀绣那孔雀缎能挣多少钱,只听宁孔雀说过,生的钱息已足够每个月的用度。他忙转身趴到床边,低头去瞧那只铁箱,箱子锁着。他伸手推了推,有些沉,宁孔雀并没有拿走这里头的钱。他顿时瘫坐到地上,定定望着那只铁箱,心也瘫作泥一般。
其实,他早已知道自己百无一用,他也想自振自救,但就如他拼死了力也提不动一桶水,而这命远比一桶水更重。败过无数回后,他再无心力,每天只能装出读书的样儿,做给宁孔雀看,其实早已一个字都入不了心。唯独孔子骂弟子宰予那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只要读到,他都异常刺心,便将那行字用墨涂去。可一行黑墨越发刺眼,真如发黑的朽木粪土一般。他索性将那一整页都撕净。然而,每读到那里,心里仍然一紧,像是杀了人埋在必经之路上。后来他连《论语》也不敢碰了,偷偷丢到了水沟里。
他怔了许久,他娘又在外头催他。他闷应了一声,想爬起来,一眼瞧见铁箱边摆着一双绣鞋,牛皮底子,绿锦面,尖翘玲珑,鞋面上绣着一朵牡丹,是宁孔雀自家绣的。那牡丹娇丽鲜妍,就如宁孔雀一般。
他眼里顿时涌出泪来,自己全然配不上这样一位好女子,她早就该走。只可惜,成亲三年,自己半分用处都没有。好歹也该替她做成一件事,帮她把姐姐宁妆花寻回来,也算是临别谢礼吧。
他用袖子抹去泪水,站了起来,转身朝外走去。
第六章大板牙
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
——《棋经》
程门板好不容易才拖住那只焦船,没让它沉下去。
可船舱里已经积满了水,那五具尸首也全都浸泡在水中。只要一松手,河水便会涌进船中,他两脚踩在河泥里,扳住焦黑船舷,小心往下按,想把船里的水排出来些。正在忙乱,岸上忽然传来一个声音:“程介史!”
他扭头一看,是将才跟着坊正的那个小厮,身边还有个中年汉子。程门板脸顿时涨红,自己这么些年尽力防着在人前丢丑,却偏生被人瞅见这狼狈相。但这焦船物证比颜面更要紧,他忙喝叫:“快来帮忙!”那两人应声奔下岸来,顾不得泥水,一起把住船舷,将船身扳倾斜,放出里头的积水,船重新浮了起来。程门板又让那两人一起用力,将焦船半拖上岸,放稳后,这才放了心。
花盏,给两人各斟了一杯,而后轻轻放下茶壶,转身出去了。
于燕燕等阿黎出了院子,忙急急说:“三哥,你得帮我!你得帮我去查查,昨天他去了哪里?会过什么人?为何回来就自尽了?”
张用骑在驴子上,一阵一阵地笑。
阿念追上来不住问:“张姑爷,你笑啥?是不是见了那个何扫雪,乐得心尖痒颤?她样貌瞧着虽然比我家小娘子稍稍强半厘,可她的嘴唇也太薄了些,刀削的一般,哪里及得上我家小娘子那小嘴儿?人都爱拿樱桃比美人的嘴,我也见识过许多美人的嘴,除了我家小娘子的,哪个真像樱桃了?不是挤扁的荔枝,就是水泡的杨梅。那个何扫雪的嘴,更是了不得,薄得那样,涂了胭脂的扁豆一般……”
张用却听而未听,心里一直在琢磨何扫雪设的那个谜。
何扫雪说彩画行当头几家,每一家都会有人自杀。何扫雪是个极清冷的人,便是达官显宦去访她,她也只是浅笑礼待,从来不会像其他同行一般施尽媚术。至于那些豪富大商,她更懒于应付。因此,那些人也大多丧了兴致。汴京“念奴十二娇”中,素兮馆生意最清淡,何扫雪却似乎毫不介意。她这样的女子,自然不会轻易顽笑,更不会跟张用戏耍,她说的应该不假。但那彩画行几家一起自杀?张用忍不住又笑出来。
“张姑爷,你又笑!”阿念有些恼,“我家小娘子至今寻不见,你却去瞧妓女,瞧完了还笑个不住!”
“阿念莫急!咱们这就去碾玉典家,去见典如磋;典如磋和李子树最好,见了他,便能打问到李子树的下落;找见了李子树,便能知道那个银器章和宣主簿的下落;知道了这两人的下落,便能寻见你家小娘子了!”
“不是我家,是你家未婚妻子!”
“好好好!”张用随口应着,心里却继续琢磨何扫雪设的那谜。
他虽爱各样工艺,却对彩画并无多少兴致。彩画是给房屋楼阁绘饰彩图纹样,像是给屋宇穿上彩装一般。张用从来懒得花半点心思在衣饰上,避寒还好说,遮羞他则只觉得可笑,有时夜里兴起,他索性脱光了出门,在月下长街上畅走。因此,哪里会对彩画经心?
不过,好友李度醉心于楼阁营造,于彩画极讲究,他也跟着听闻了许多。最初,古人只是用丹朱矿料或黑漆桐油涂于梁柱上,是为防腐防蠹。这一条张用倒没有异议。及至春秋时,各诸侯国渐兴奢华之风,有了丹楹刻桷、雕梁画栋之雕镂彩饰。从这里起,张用便有些厌了。
不过直至隋末唐初,彩画主用红白二色,所谓“朱柱白壁”,只在斗拱、天井等处绘饰云纹、龙纹、锦纹,倒也还算文质相成、繁简得宜。中唐以后,彩画渐趋繁丽,兴起团花、连珠、莲瓣、卷草等纹饰,并且遍满枋柱,称为“遍地华”。张用当时听了,随口便叫它“遍地华不住”。
在张用瞧来,这世间万事,只要奢心一起,便再难停住。他曾细观过对街一个妇人。那妇人生得倒也不丑,只是嫁的这户人家以修幞头帽子、补角冠为生,衣食营生只粗粗过得。前二三十年,文士雅客们纷纷效仿苏东坡所戴乌角巾,中间一个黑漆纱罗高方筒,外围左右各附一层矮壁,戴时一棱向前,露出筒角,叫作“东坡巾”。这十来年,世风渐奢,民间稍有家底的男子也开始兴仿。那妇人的丈夫趁机仿制这东坡巾,赚了些银钱。那妇人起先朴朴淡淡,从不描眉涂脂,家计稍稍宽裕后,先开始抹些唇脂;脸上只两片嘴唇艳红,太豁眼,便又学人描眉;黑眉红唇底下却是一张粗面皮,极不衬,便又开始涂面脂;脸鲜靓了,得些钗环头饰配着才相宜;头美了,便要些好衫裙来映衬……几个月后,这朴淡妇人变作了一个美艳女子。原先做活儿时,身手爽爽利利的,这时却变得娇娇款款的。她丈夫的脸却一天黑似一天,常听他背地里咒骂苏东坡。
彩画到了大宋,因世风大变,一改唐代宏壮奢丽,渐次养成精雅鲜丽之风。用色以青、绿、朱三色为主,辅以黑白,间用金黄褐紫。绘饰也日益精细,仅纹样便有一百多种。又依照品级演化出彩画七门,分为五装二刷:五彩遍装、碾玉装、杂间装、青绿装、解绿装及丹粉刷和黄土刷。
按品级,五彩遍装最高,只有皇宫才能绘饰。但论技法高妙,当今又属碾玉装典家最高。尤其是典家长子典如磋,自幼习画,技艺精妙。他原本立志要进御画苑做画待诏,可惜机缘不到,屡试不中,只得回到祖传本行。碾玉装以青绿为主,善用深浅叠染色晕,又以白色衬边。远望去,如同白玉青碧一般。典如磋以画艺绘梁栋,自然远比一般匠人高妙许多。经他所绘之屋宇殿阁,莹润鲜明,清丽雅逸。尤其那些写生花枝纹样,鲜活如生,因而名列汴京“天工十八巧”。何扫雪的素兮馆翻新彩画时,便是请了典如磋亲自绘饰。
李度最器重典如磋画艺,自己所造楼宇,多半都是由典如磋来绘饰,两人是多年挚友。只是典如磋自负画艺,为人有些清高,脚踏尘土,眼望青云,从来瞧不上同行。张用笑他是啄木鸟叮旗杆,认错林子选错树,为此,典如磋曾大大恼怒过他。若说自杀,他那性情,倒也不意外。
张用好奇的是,犄角儿和阿念去银器章邻居那里打问到,典如磋起先也为《百工谱》,去章家按期赴会,上个月十一以后便再没去过,不知道其间有何原委。
典家在西外城汴河金梁桥边,不一时便到了。典家世代以彩画为业,甚有根基,宅院虽比不上高官富商,却也院宇宽敞,厅堂齐整,在一般民居中,算上等之家了。到了那宅院门前,张用跳下驴子上前拍门。半晌,一个胖仆妇开了门,以前见过。这胖妇往常爱穿些花花缭缭的衣裙,今天却一身白布素装,神色瞧着也不似往日那般和气。张用心里暗诧。
“胖嫂嫂,典大可在?”
“出门去了。”
“哦,没死?他去哪里了?”
“不知道。”
“典二呢?”
“殁了。”
“殁了?何时?”
“上个月。”
“因何?”
“不知道。”
“自杀?”
“嗯……”
“原来应在典二身上了……”
牛慕睡在书房的那张小竹床上,被母亲大声唤醒。
“蠢儿,快起来!你媳妇不见啦!”
“她去哪里了?”牛慕许久没有醉过,头疼欲裂,勉强睁开了眼。
“你问我?你灌饱了尿水儿,便该在外头躲一晚,偏生要回来。回来又说出那些割心拔舌的话来。莫说是她,便是个猫儿狗儿,挨了这般歹话,也要挣跳得远远的。你赶紧起来寻去。”
“那是她该骂,我忍了许久了。”牛慕想起昨夜,心里后怕,却不愿服软。
“该骂?你个忘恩负心货!我们母子身上一丝一线,肚里一米一菜,哪样不是她挣来的?你爹在时,我们穿过哪样、吃过哪样?你瞧这两个月京城物价涨上了天,邻居们个个都在叫苦,咱们却照旧该吃肉吃肉,该穿绸穿绸,哪里短缺过一些儿?”
牛慕再对不出话来,背过身,闭起眼,缩在被子里。这床褥、被子、枕头,连同这间书房里其他物件书籍,也都是宁孔雀成亲后给他新置办的。布置完后,宁孔雀唤他进来瞧,笑着跟他说:“其他的,你都莫分心,只安心读书就好。便是考不中也不怕,我听人说‘天地君亲师’,这师也是至紧要、至尊贵的。若考不中,你就招些小学童,在这里教他们读书,能教出几个进士来,也是件大功业。”
宁孔雀不识字,连她绣过许多回的《心经》,也只知字形,不知其意。她曾央牛慕给他读解过,也只听了个囫囵。她却喜欢瞧他写字,听他读书。又怕搅扰他,每当他读书时,她便将绣架支在书房窗外,边听边绣。还说,听着他读书,绣的花纹都似乎多了些雅气……想起宁孔雀那语态神情,牛慕心里如同群蚁在咬一般,慌乱如麻。他娘仍在床边叨骂,催他去寻。他不由得一恼,翻身坐了起来:“成成成!我这就去寻!”
“饭已经给你煮好了,你赶紧洗脸漱口,吃饱了就去。我寻思她一定是回娘家去了,你便是跪烂了膝盖,也把她接回来。”
他听了越发焦躁,趿了鞋子愤愤离开书房,一瞧院子里,少了个人,四处竟顿时变得静悄悄、空落落。他转头走进自己和宁孔雀的卧房,里头也幽暗冷清,像是许久没住过人一般。他忙走到柜子边,打开里头那只钱箱,见里头三锭银铤、三贯多铜钱——宁孔雀只拿走了一小半。家用的钱日常都放在这里头,他若用钱,便从这里头取。他娘那里,宁孔雀按月另给一些零用花销。剩余的钱,宁孔雀都锁在床底下一只铁箱里,每凑够一百贯,便拿去解铺里放债生利。牛慕并不清楚宁孔雀绣那孔雀缎能挣多少钱,只听宁孔雀说过,生的钱息已足够每个月的用度。他忙转身趴到床边,低头去瞧那只铁箱,箱子锁着。他伸手推了推,有些沉,宁孔雀并没有拿走这里头的钱。他顿时瘫坐到地上,定定望着那只铁箱,心也瘫作泥一般。
其实,他早已知道自己百无一用,他也想自振自救,但就如他拼死了力也提不动一桶水,而这命远比一桶水更重。败过无数回后,他再无心力,每天只能装出读书的样儿,做给宁孔雀看,其实早已一个字都入不了心。唯独孔子骂弟子宰予那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只要读到,他都异常刺心,便将那行字用墨涂去。可一行黑墨越发刺眼,真如发黑的朽木粪土一般。他索性将那一整页都撕净。然而,每读到那里,心里仍然一紧,像是杀了人埋在必经之路上。后来他连《论语》也不敢碰了,偷偷丢到了水沟里。
他怔了许久,他娘又在外头催他。他闷应了一声,想爬起来,一眼瞧见铁箱边摆着一双绣鞋,牛皮底子,绿锦面,尖翘玲珑,鞋面上绣着一朵牡丹,是宁孔雀自家绣的。那牡丹娇丽鲜妍,就如宁孔雀一般。
他眼里顿时涌出泪来,自己全然配不上这样一位好女子,她早就该走。只可惜,成亲三年,自己半分用处都没有。好歹也该替她做成一件事,帮她把姐姐宁妆花寻回来,也算是临别谢礼吧。
他用袖子抹去泪水,站了起来,转身朝外走去。
第六章大板牙
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
——《棋经》
程门板好不容易才拖住那只焦船,没让它沉下去。
可船舱里已经积满了水,那五具尸首也全都浸泡在水中。只要一松手,河水便会涌进船中,他两脚踩在河泥里,扳住焦黑船舷,小心往下按,想把船里的水排出来些。正在忙乱,岸上忽然传来一个声音:“程介史!”
他扭头一看,是将才跟着坊正的那个小厮,身边还有个中年汉子。程门板脸顿时涨红,自己这么些年尽力防着在人前丢丑,却偏生被人瞅见这狼狈相。但这焦船物证比颜面更要紧,他忙喝叫:“快来帮忙!”那两人应声奔下岸来,顾不得泥水,一起把住船舷,将船身扳倾斜,放出里头的积水,船重新浮了起来。程门板又让那两人一起用力,将焦船半拖上岸,放稳后,这才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