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中华秘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云谷大师帮了凡改变命运的方式,完全就是按照流行的因果说法操作。了凡那些操作之所以奏效,则是因为他的阿赖耶识天生就是按照三世因果经那种模式进行索引的。正因为天生按照那个模式索引,所以他才会被那位道长把几十年命运都给算准了。
了凡的那种改命方式,看起来是起到一定效果了,但实际上并不根本。因为那些因果的实质是由阿赖耶识索引方式决定,如果换一个人,索引方式不同,那样操作将难以见效,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效果。
前面提到,《三世因果经》是中国人杜撰出来的,并非佛祖原版说法。佛祖所讲的三世因果,整个系统非常复杂,要全面了解,需要先学好多概念、理论体系,等到把那些都学完之后,大家也被转晕了。
然而,佛祖的原版描述虽然要比《三世因果经》高深许多,但简单概括,便是“过去决定了现在”,否则就失去了因与果之间的关联,对现实失去指导意义。
佛祖讲述的内容比起《三世因果经》来说,给大家留下了比较多的改命机会,因为他强调决定人们命运的业有三种:身、口、意。在袁了凡改变命运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他几乎都是靠特定行为来产生改命效果,也就是通过身业造作来影响未来的命运。
既然业有三种,那么除了行为造作可以改变命运外,说特定的话和进行特定的意识活动同样可以改变命运。事实上,通过意业造作来改变命运通常比前二者要灵活,能够改变的幅度也比较大。
比如六祖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便是在意业上面作文章达到大幅度改变的效果,从而禅宗出现了“顿教”,可以“顿悟成佛”。
六祖能开创这样的路子出来,得益于他出家前听人诵《金刚经》。他听到“当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一下子明白了。
为何这么简单的事情,佛祖却要用异常复杂的理论体系来让他的徒弟们淹没在一辈子都读不完的佛经里面呢?既然当下就能颠覆过去身、口、意三业,佛祖为何总是用过去几百世某某事情导致现在某某结果的说法,来让徒弟们陷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暗示从而难以真正开启智慧呢?
如果我们大胆地去触及佛祖“无住生心”的这个心,谜底自然会真相大白。
从佛门三宝“戒定慧”的第一宝“戒”就可以看出佛祖有多强烈的控制*了。
在《金刚经》里面,他很明白地说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很清楚,任何形式上的执着都不能产生真正的智慧、自由和解脱,所以他把这二十个字推崇得至高无上。
可是,他又偏偏设立很多复杂的、高难度的戒律来要求佛教徒持守,结果后世的佛教徒普遍心思都在怎么样守住戒律上,由此所产生的“定”不过是像石头一样的顽固,根本不是蕴藏灵性的清静,那么又如何产生智慧呢?
这样的效果,必然是后世佛教徒对佛祖的无限崇拜,因为自己修得那么苦却出不来多少智慧,跟佛祖相比还不及他的一个小指头,能不崇拜吗?
让众多教徒死守戒律,就是佛祖的控制*的表现。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超人智慧,一方面给别人套上精神枷锁,从而实现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有人可能会反驳,佛祖从没有把戒律强加于别人身上,都是佛教徒自愿的。
这个比强加于人还要糟糕。他引导了别人自愿给自己套精神枷锁,那样智慧被禁锢得更为严重。
当然,如果行为被禁锢的时候能够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道理,不被戒律吸引注意力,外紧而内松,外定而内通,是可以产生比较高智慧的。但这在众多佛教徒里面比例实在太少,整体比例还不如非佛教徒。
让众多佛教徒严守戒律从而达到极少数高智慧僧人出现,便如同垂下鱼钩钓鱼。鱼儿都是自愿上钩,没有人要求它们咬钩,绝大多数的鱼因为咬钩痛苦地死了,极少数的鱼学会了脱钩而出的技巧,从而得到了更大的自由——从此不怕鱼钩了。
但不管怎么说,佛祖还是很慈悲的。他给大家挖下一堆陷阱的同时,还给大家留下了破解的办法,钓鱼的人可不会留给鱼儿如何脱钩的秘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无所住是老子说的常无与常有,于无和有之间自由穿梭。能达到这个境界,便是整体性思维。
问题在于生其心的这个心上面。老子无心,所以他只... -->>
云谷大师帮了凡改变命运的方式,完全就是按照流行的因果说法操作。了凡那些操作之所以奏效,则是因为他的阿赖耶识天生就是按照三世因果经那种模式进行索引的。正因为天生按照那个模式索引,所以他才会被那位道长把几十年命运都给算准了。
了凡的那种改命方式,看起来是起到一定效果了,但实际上并不根本。因为那些因果的实质是由阿赖耶识索引方式决定,如果换一个人,索引方式不同,那样操作将难以见效,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效果。
前面提到,《三世因果经》是中国人杜撰出来的,并非佛祖原版说法。佛祖所讲的三世因果,整个系统非常复杂,要全面了解,需要先学好多概念、理论体系,等到把那些都学完之后,大家也被转晕了。
然而,佛祖的原版描述虽然要比《三世因果经》高深许多,但简单概括,便是“过去决定了现在”,否则就失去了因与果之间的关联,对现实失去指导意义。
佛祖讲述的内容比起《三世因果经》来说,给大家留下了比较多的改命机会,因为他强调决定人们命运的业有三种:身、口、意。在袁了凡改变命运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他几乎都是靠特定行为来产生改命效果,也就是通过身业造作来影响未来的命运。
既然业有三种,那么除了行为造作可以改变命运外,说特定的话和进行特定的意识活动同样可以改变命运。事实上,通过意业造作来改变命运通常比前二者要灵活,能够改变的幅度也比较大。
比如六祖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便是在意业上面作文章达到大幅度改变的效果,从而禅宗出现了“顿教”,可以“顿悟成佛”。
六祖能开创这样的路子出来,得益于他出家前听人诵《金刚经》。他听到“当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一下子明白了。
为何这么简单的事情,佛祖却要用异常复杂的理论体系来让他的徒弟们淹没在一辈子都读不完的佛经里面呢?既然当下就能颠覆过去身、口、意三业,佛祖为何总是用过去几百世某某事情导致现在某某结果的说法,来让徒弟们陷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暗示从而难以真正开启智慧呢?
如果我们大胆地去触及佛祖“无住生心”的这个心,谜底自然会真相大白。
从佛门三宝“戒定慧”的第一宝“戒”就可以看出佛祖有多强烈的控制*了。
在《金刚经》里面,他很明白地说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很清楚,任何形式上的执着都不能产生真正的智慧、自由和解脱,所以他把这二十个字推崇得至高无上。
可是,他又偏偏设立很多复杂的、高难度的戒律来要求佛教徒持守,结果后世的佛教徒普遍心思都在怎么样守住戒律上,由此所产生的“定”不过是像石头一样的顽固,根本不是蕴藏灵性的清静,那么又如何产生智慧呢?
这样的效果,必然是后世佛教徒对佛祖的无限崇拜,因为自己修得那么苦却出不来多少智慧,跟佛祖相比还不及他的一个小指头,能不崇拜吗?
让众多教徒死守戒律,就是佛祖的控制*的表现。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超人智慧,一方面给别人套上精神枷锁,从而实现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有人可能会反驳,佛祖从没有把戒律强加于别人身上,都是佛教徒自愿的。
这个比强加于人还要糟糕。他引导了别人自愿给自己套精神枷锁,那样智慧被禁锢得更为严重。
当然,如果行为被禁锢的时候能够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道理,不被戒律吸引注意力,外紧而内松,外定而内通,是可以产生比较高智慧的。但这在众多佛教徒里面比例实在太少,整体比例还不如非佛教徒。
让众多佛教徒严守戒律从而达到极少数高智慧僧人出现,便如同垂下鱼钩钓鱼。鱼儿都是自愿上钩,没有人要求它们咬钩,绝大多数的鱼因为咬钩痛苦地死了,极少数的鱼学会了脱钩而出的技巧,从而得到了更大的自由——从此不怕鱼钩了。
但不管怎么说,佛祖还是很慈悲的。他给大家挖下一堆陷阱的同时,还给大家留下了破解的办法,钓鱼的人可不会留给鱼儿如何脱钩的秘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无所住是老子说的常无与常有,于无和有之间自由穿梭。能达到这个境界,便是整体性思维。
问题在于生其心的这个心上面。老子无心,所以他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