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节、婚姻法新解 (2/2)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这番话说得这些年轻人频频点头,他们早就不是那些只懂之乎者也的道学书呆子,知道这个地球究竟有多大,也知道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虽然暂时蛰伏,难保不会有一天卷土重来,所以对于这种优待本族子民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只有赞同的份。汉唐时那种勇于拓展的民族基因似乎正在觉醒,和全世界的庞大相比,中国那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人口基数正显得微不足道,这也是本朝为什么要大肆引进日韩移民戍边,毕竟从文化上说他们还是和中国人沾点边的,勤劳程度与智商都属于优秀移民的范畴,并且最重要的是本族文化同中原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会对社会造成过于强烈的冲击。但是他们再好也是外国人,别说中国国籍不好获取,就算过了两三代完全被汉族同化了也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而这一百年的时间汉族至少能培养四代优秀的人口,从效率与安全性上说鼓励生育在中长期上更有优势。
普通的民众除了感叹姜大人宅心仁厚宽待下人之外,最受关注的便是姜田版新《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在姜府对门的那个茶馆之中,已经成了全京城或者说全中国少有的民间政治讨论地,而全国的男人们无不对这份新解释恨得咬牙切齿,且不管是耄耋老者还是青年汉子,也不管是庙堂上的老爷还是贩夫走卒,很少见的在全国范围内高度统一的反对此解释。至于他们的妻子、女儿们虽然欢欣鼓舞,却还不曾有任何翻身做主的觉悟。一切新鲜事物要想被社会大众接受,都需要时间的积淀。
“你的嘴也太快了,朕本想再过几年逐步推行更细化的法律,让你这么一搅合,不少事情都要提前。”龙书案后张韬一点都没有恼怒的样子,反倒是有点幸灾乐祸:“这下好了,你成了全国男人的公敌!”
“不会的……”姜田嬉皮笑脸的从随身的书袋之中掏出一堆装订好的纸张:“要是我不让他们纳妾才会真的激起民愤。再说用不了多久您就要出兵扫北,这家里的事情总要有个交代,我若不抗下这个重任,岂不是白拿俸禄了。”
“你呀,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张韬起身在自己身后的书架中抽出一些书籍:“这是我抄的一些剧本,本想以后再拿出来,这下就便宜你了。”
姜田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结果书一看,赫然发现头一本的封皮上就写着三个大字《刘巧儿》!拿着书的姜田有点挠头的看着张韬:“这种大作还是放在您老的名下吧,反正《红楼梦》都有了,我就别凑热闹了。”
姜田的顾虑是很现实的,如果说《红楼梦》隐含着控诉社会的内容,算是非主旋律的东西,那么这些新中国的代表作们,就是绝对的主旋律且不容质疑。并且在历史上,它们也的确起到了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而姜田虽然现在是改革派的急先锋,却绝对不想沾作家这个职业,因为以他的国学功底,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
张韬知道自己这个老乡已经明白了这些剧本的作用,但是他还是要多句嘴唠叨一番:“你当咱们老一辈革命家们改造社会那么容易呢,新中国是建立在受到西方文化严重影响的基础上,还搞得磕磕绊绊,不少历史糟粕依旧顽强的挣扎着,说到底这不是和某种制度作抗争,而是在和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男性特权作斗争,从这一点来说我是真佩服那些老人们的魄力与节操,他们是真真正正的在实践着全人类解放这个大目标。”
这话听得姜田直起鸡皮疙瘩,虽然知道这些说辞没有任何虚假和夸张,但是因为类似的口号听太多了,所以本能的有点抵触:“您现在夸他们也没用,这些人在这个时代还没出生呢,现在想用类似的手段带动社会风气和普及法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您这剧本怎么改的?不会出现不合时代的东西吧?”
“这还用你提醒?不过既然你愿意自己当靶子,那这些东西就交给你去传播了,而且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我要求在北边的战役结束之后,必须让全国基本上理解新法的精髓。至于执法的问题就不用你管了。”
让全民知道法律条文还不简单,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来进行普法,这个办法在后世的法制节目中几乎是标准模式,但这也不是后世的原创,最早这么干的其实还是那个小农思想严重的朱元璋,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来源于农民,所以深刻的了解社会底层的心态,便首创了这种通过案例故事的形式普法的办法。至于姜田嘛,虽然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刘巧儿》这部作品也是只闻其名,但是新中国的各种政策却烂熟于心,成功的、不成功的都有很多历史总结,所以也没将这个艰巨的任务太当一回事,只是他们谁都没想到一场酝酿许久的风暴正在袭来。放下了如何普及男女平等思想的这个历史重任,君臣俩人开始研究起姜田带来的各种资料。
“要我说您这个远征军可算是武装到了牙齿,装备这么一支军队够养活三、四倍的旧式军队,这还不算伤亡抚恤标准以及复员的各种优待,这么搞就不怕别的军队不答应?”
“他们谁敢?”张韬很有底气的一瞪眼:“要想得到这种待遇,先要达到新军的标准,以后出国作战的一律是最高福利,朕的军队就是流血牺牲的吃肉,混吃等死的汤都不让你喝饱!”
“可是咱的老传统不是艰苦朴素和群众打成一片吗?”
“艰苦朴素不假,因为那是军纪。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意味着生活质量就要低于群众,再说这些远征军是要走出国门为百姓争取利益的,多拿点辛苦钱又有何不可!”在这个问题上张韬作为共和国的军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八、九十年代也的确产生了一股瞧不起军人的风气,和二十一世纪高工资的军人待遇差别极大。
姜田在这件事上也就是说说罢了,没必要和张韬较真,再说精兵简政与开疆拓土也并不矛盾,谁要是因为待遇不同而造反也是自寻死路,所以军队上的事情让皇帝自己操心就够了,他要说的其实和军队改革有关系,却又不是太过关联:“目前虽然基本上确定了工业化生产酸、碱的流程,但是不仅效率低而且污染环境,所以现在我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厂址,再说这玩意危险性不比白磷差,工人的问题也不好解决,单单是培训出合格的产业工人就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的工业化生产还要再延后一段时间,暂时还要靠磷来混日子。再有就是从商人那里传来消息,似乎郑家的舰队已经出港了!”
张韬得到这种军情报告自然要比姜田快,但他也知道保密的重要性,所以除非军情已经不是秘密,否则国防部没必要通知外交部做出应对,现在既然姜田都知道郑家开始行动了,那么外交部当然要做出应有的反应,无论是防备对方骚扰沿海,还是谴责对方进攻属国,哪怕你是作秀,也要有所表示,而这一切都要看国家的战略是什么。
所以皇帝陛下沉吟了片刻之后说到:“回头让沿海的驻军做好戒备摆摆样子,日本人既然已经撤出了琉球,那么凭那个小国的国力是挡不住郑家的,等他们占领了整个群岛,你们再以外交部的名义发文抗议,要做到我方有理有利有节,至于结果你们也不用去操心了!”
r /> 这番话说得这些年轻人频频点头,他们早就不是那些只懂之乎者也的道学书呆子,知道这个地球究竟有多大,也知道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虽然暂时蛰伏,难保不会有一天卷土重来,所以对于这种优待本族子民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只有赞同的份。汉唐时那种勇于拓展的民族基因似乎正在觉醒,和全世界的庞大相比,中国那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人口基数正显得微不足道,这也是本朝为什么要大肆引进日韩移民戍边,毕竟从文化上说他们还是和中国人沾点边的,勤劳程度与智商都属于优秀移民的范畴,并且最重要的是本族文化同中原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会对社会造成过于强烈的冲击。但是他们再好也是外国人,别说中国国籍不好获取,就算过了两三代完全被汉族同化了也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而这一百年的时间汉族至少能培养四代优秀的人口,从效率与安全性上说鼓励生育在中长期上更有优势。
普通的民众除了感叹姜大人宅心仁厚宽待下人之外,最受关注的便是姜田版新《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在姜府对门的那个茶馆之中,已经成了全京城或者说全中国少有的民间政治讨论地,而全国的男人们无不对这份新解释恨得咬牙切齿,且不管是耄耋老者还是青年汉子,也不管是庙堂上的老爷还是贩夫走卒,很少见的在全国范围内高度统一的反对此解释。至于他们的妻子、女儿们虽然欢欣鼓舞,却还不曾有任何翻身做主的觉悟。一切新鲜事物要想被社会大众接受,都需要时间的积淀。
“你的嘴也太快了,朕本想再过几年逐步推行更细化的法律,让你这么一搅合,不少事情都要提前。”龙书案后张韬一点都没有恼怒的样子,反倒是有点幸灾乐祸:“这下好了,你成了全国男人的公敌!”
“不会的……”姜田嬉皮笑脸的从随身的书袋之中掏出一堆装订好的纸张:“要是我不让他们纳妾才会真的激起民愤。再说用不了多久您就要出兵扫北,这家里的事情总要有个交代,我若不抗下这个重任,岂不是白拿俸禄了。”
“你呀,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张韬起身在自己身后的书架中抽出一些书籍:“这是我抄的一些剧本,本想以后再拿出来,这下就便宜你了。”
姜田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结果书一看,赫然发现头一本的封皮上就写着三个大字《刘巧儿》!拿着书的姜田有点挠头的看着张韬:“这种大作还是放在您老的名下吧,反正《红楼梦》都有了,我就别凑热闹了。”
姜田的顾虑是很现实的,如果说《红楼梦》隐含着控诉社会的内容,算是非主旋律的东西,那么这些新中国的代表作们,就是绝对的主旋律且不容质疑。并且在历史上,它们也的确起到了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而姜田虽然现在是改革派的急先锋,却绝对不想沾作家这个职业,因为以他的国学功底,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
张韬知道自己这个老乡已经明白了这些剧本的作用,但是他还是要多句嘴唠叨一番:“你当咱们老一辈革命家们改造社会那么容易呢,新中国是建立在受到西方文化严重影响的基础上,还搞得磕磕绊绊,不少历史糟粕依旧顽强的挣扎着,说到底这不是和某种制度作抗争,而是在和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男性特权作斗争,从这一点来说我是真佩服那些老人们的魄力与节操,他们是真真正正的在实践着全人类解放这个大目标。”
这话听得姜田直起鸡皮疙瘩,虽然知道这些说辞没有任何虚假和夸张,但是因为类似的口号听太多了,所以本能的有点抵触:“您现在夸他们也没用,这些人在这个时代还没出生呢,现在想用类似的手段带动社会风气和普及法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您这剧本怎么改的?不会出现不合时代的东西吧?”
“这还用你提醒?不过既然你愿意自己当靶子,那这些东西就交给你去传播了,而且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我要求在北边的战役结束之后,必须让全国基本上理解新法的精髓。至于执法的问题就不用你管了。”
让全民知道法律条文还不简单,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来进行普法,这个办法在后世的法制节目中几乎是标准模式,但这也不是后世的原创,最早这么干的其实还是那个小农思想严重的朱元璋,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来源于农民,所以深刻的了解社会底层的心态,便首创了这种通过案例故事的形式普法的办法。至于姜田嘛,虽然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刘巧儿》这部作品也是只闻其名,但是新中国的各种政策却烂熟于心,成功的、不成功的都有很多历史总结,所以也没将这个艰巨的任务太当一回事,只是他们谁都没想到一场酝酿许久的风暴正在袭来。放下了如何普及男女平等思想的这个历史重任,君臣俩人开始研究起姜田带来的各种资料。
“要我说您这个远征军可算是武装到了牙齿,装备这么一支军队够养活三、四倍的旧式军队,这还不算伤亡抚恤标准以及复员的各种优待,这么搞就不怕别的军队不答应?”
“他们谁敢?”张韬很有底气的一瞪眼:“要想得到这种待遇,先要达到新军的标准,以后出国作战的一律是最高福利,朕的军队就是流血牺牲的吃肉,混吃等死的汤都不让你喝饱!”
“可是咱的老传统不是艰苦朴素和群众打成一片吗?”
“艰苦朴素不假,因为那是军纪。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意味着生活质量就要低于群众,再说这些远征军是要走出国门为百姓争取利益的,多拿点辛苦钱又有何不可!”在这个问题上张韬作为共和国的军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八、九十年代也的确产生了一股瞧不起军人的风气,和二十一世纪高工资的军人待遇差别极大。
姜田在这件事上也就是说说罢了,没必要和张韬较真,再说精兵简政与开疆拓土也并不矛盾,谁要是因为待遇不同而造反也是自寻死路,所以军队上的事情让皇帝自己操心就够了,他要说的其实和军队改革有关系,却又不是太过关联:“目前虽然基本上确定了工业化生产酸、碱的流程,但是不仅效率低而且污染环境,所以现在我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厂址,再说这玩意危险性不比白磷差,工人的问题也不好解决,单单是培训出合格的产业工人就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的工业化生产还要再延后一段时间,暂时还要靠磷来混日子。再有就是从商人那里传来消息,似乎郑家的舰队已经出港了!”
张韬得到这种军情报告自然要比姜田快,但他也知道保密的重要性,所以除非军情已经不是秘密,否则国防部没必要通知外交部做出应对,现在既然姜田都知道郑家开始行动了,那么外交部当然要做出应有的反应,无论是防备对方骚扰沿海,还是谴责对方进攻属国,哪怕你是作秀,也要有所表示,而这一切都要看国家的战略是什么。
所以皇帝陛下沉吟了片刻之后说到:“回头让沿海的驻军做好戒备摆摆样子,日本人既然已经撤出了琉球,那么凭那个小国的国力是挡不住郑家的,等他们占领了整个群岛,你们再以外交部的名义发文抗议,要做到我方有理有利有节,至于结果你们也不用去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