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衙内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帝这次出狩,太子没有随侍,听说还禁着足,五皇子尚小,倒是晋王跟了出来,还有皇帝偏宠的六公主,也做了骑装打扮随行,很是英姿飒爽。皇帝身边站得近的不过三位阁老----另外三位不擅骑马,王首辅年纪太大,都没有来,还有晋王和六公主。是以六公主没什么忌讳,直接道,“父皇,这谢小郎就是我们在大佛寺遇见的那个人吗?”
皇帝道,“你竟还记得。”六公主正是出嫁的年纪,皇帝难免多了个心。
六公主笑道,“我还记得他旁边那个呆子,他今日来了没有?”
皇帝道,“朕倒不记得另一人叫什么了。”
六公主笑,“父皇,是徐临溪!”又问旁边的萧阁老,“萧大人,那个徐临溪考中了么?”
萧阁老是主考之一,对徐临溪的名字有些印象,“回殿下的话,此人大概是三十多名,文章写得还算不错。”
孔方----他混得不错,此番竟得以跟着晋王来到围场,低声对晋王道,“王爷,在下同徐临溪有些交情。”
晋王一笑,对六公主道,“皇妹,为兄叫他来便是!”
六公主摇头道,“徐临溪那傻头傻脑的,从马上摔下来就不好玩了。”
就在此时谢文纯来到皇帝马前,一跃下马跪地道,“在下谢文纯,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道,“起来吧,不是宫中,不必拘束。”
谢文纯站起,瞟见到皇帝的脸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装作当初完全没猜到太假了点,“谢圣上。”
皇帝道,“谢文纯,你那篇“富民”的策论朕看了,写得不错,尤其是关于盐税那一段,很有见地啊。”
盐铁本均为大晋官府把持,但私盐贩卖屡禁不绝,尤其是东海四郡一带,朝廷政令几乎不通。谢文纯在那篇“富民”策论中就写道,“请君伐菹薪,使国人煮水为盐,征而积之,如此民富而国少劳焉。”,即允许人民采伐枯柴,煮海水制盐,由官府统一征购,抵部分税收。在古时王朝有此旧例,但大晋和前朝却都牢牢把持盐造,不肯下放。
谢文纯自是谦虚,六公主突插言道,“父皇,你们谈论什么盐税的云里雾里,是不是就是说沿海百姓若可以自己制盐卖给官府,就不费事去买卖私盐,还能赚些外快,官府省了劳力,还能打击那些大族?”
皇帝本来微笑着听着,见最后一句不太对,严厉道,“胡言!”
谢松上前道,“公主天真聪慧,圣上不要动怒。”
皇帝本来就是做个样子----最后一条也是他最想的,于是轻轻放过此事,对谢文纯道,“谢小郎,随朕入场,看看能打下来多少野味!”
谢松对儿子点点头,谢文纯于是纵马跟在皇帝身边,连同晋王和大批的侍卫入场围猎了。为了“哄”皇帝高兴,许多动物都有人直接赶到皇帝面前,一番折腾收获自不可能不大,皇帝尽兴了,又对众臣和权贵子弟们说些勉励的话,赏些东西,这次狩猎就算圆满结束。
谢松和谢文纯带着皇帝赏的一些猎物骑马归家,路上谢松对儿子道,“相处得如何?”问的是谢文纯和那帮权贵子弟。
谢文纯道,“若非阴差阳错离京,儿子现在大概和他们没什么区别。”笑了笑道,“也不是自大,总觉得看见了个新天地似的。”
谢松道,“和勋贵子弟们相处好也很重要,毕竟将来说不定就同朝为官了。”
谢文纯道,“袭荫之制实不见得好……”又摇摇头道,“爹放心,我们相处得还不错,爹别忘了我原来也是天京纨绔党的小头头呢。”
谢松道,“世家、勋贵、文人清流,这个平衡很难把握。殿试之后入朝为官,要步步小心啊。”
谢文纯道,“孩儿受教。”
回到谢府自己房内,濯香对谢文纯道,“楚小姐派人送来一副亲手做的云巾,贺少爷连中两元。”
谢文纯微微一笑,“拿来看看。”只见这云巾天蓝为底,前后用均金线细细屈曲为云状,颇为用心,笑道,“她那手艺,能做出来这么精细的东西?”
濯香在旁笑道,“毕竟是勾线,花些时日总能做出来。”
谢文纯指着一处勾丝道,“看来是亲手做的无误了!”对着铜镜比对一下,让濯香帮他戴上了。
就在围猎后的第二日,皇帝颁布诏书,“太子不法祖徳,不遵朕训,行止无度。于野鸠聚党羽,收贿动国。邀截外蕃入贡宝器,有辱国威。亲昵群小,倡优之技,日夜不息。更兼窥伺朕之左右,其心不端……今废为庶人。”
后来有消息说,太子担心被废索性犯上作乱,当日围猎曾试图派人在皇帝的酒食里下毒,被身边之人出卖,事情未成。谢文纯也听到流言,心中暗暗佩服皇帝城府,当时可是一点神色都没露出来。
无论如何,半月后,谢文纯迎来了科举生涯的最后一关----殿试。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整个故事几乎都在侧面讲(标题双关啊好得意~)…比如第八章一笔带过的朝贡等等。文纯此时还是弱弱的谢松才是真酷炫…
第38章御街夸官
据说先朝,曾发生一名通过会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敌国。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不会黜落考生。虽说如此,一甲和三甲的前途差别仍很大,更不用说大晋有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规矩,若是三甲基本就此生无缘了。
考生们早早起来,在太和殿外先学上一阵规矩----没错,不然冲撞了皇帝可不是闹着玩的。谢文纯身为会元,到时候位置是第一个,更要好好“排练”。折腾了大半个时辰,众考生方才进场,按会试名次落座。皇帝自是不在的,一般都是快结束时皇帝来视察一下,正中龙椅空着,旁边是几张座椅,上面坐着王首辅,还有几位阁老,两旁还站着几位翰林院派来负责巡视的大人。谢松得避嫌,此次殿试就没来。
谢文纯不似许多人那般紧张,他皇帝都见了两次,平时也对几位阁老叫“王伯父”“萧伯父”的叫着,此时大概是场中最不紧张的,唯一紧张的就是自己的名次了。殿试只一天,考三篇策论,有翰林院官员来发下试卷,宣读一下皇帝的口谕,宣布考试开始。
三道策论,第一道“武侯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文公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第二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第三道“问王者之道”。谢文纯先浏览了一下,第一道照例是问商,他在自己会试基础上再深入一下不难写出;第二道为善民,比较老生常谈的话题,这类文章他准备也写过很多;第三道问的则比较宽泛,何为王者之道?写出来容易,出彩难。谢文纯思虑许久,才决定写帝王收权于豪强、富民以兴王道的主题。
帝这次出狩,太子没有随侍,听说还禁着足,五皇子尚小,倒是晋王跟了出来,还有皇帝偏宠的六公主,也做了骑装打扮随行,很是英姿飒爽。皇帝身边站得近的不过三位阁老----另外三位不擅骑马,王首辅年纪太大,都没有来,还有晋王和六公主。是以六公主没什么忌讳,直接道,“父皇,这谢小郎就是我们在大佛寺遇见的那个人吗?”
皇帝道,“你竟还记得。”六公主正是出嫁的年纪,皇帝难免多了个心。
六公主笑道,“我还记得他旁边那个呆子,他今日来了没有?”
皇帝道,“朕倒不记得另一人叫什么了。”
六公主笑,“父皇,是徐临溪!”又问旁边的萧阁老,“萧大人,那个徐临溪考中了么?”
萧阁老是主考之一,对徐临溪的名字有些印象,“回殿下的话,此人大概是三十多名,文章写得还算不错。”
孔方----他混得不错,此番竟得以跟着晋王来到围场,低声对晋王道,“王爷,在下同徐临溪有些交情。”
晋王一笑,对六公主道,“皇妹,为兄叫他来便是!”
六公主摇头道,“徐临溪那傻头傻脑的,从马上摔下来就不好玩了。”
就在此时谢文纯来到皇帝马前,一跃下马跪地道,“在下谢文纯,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道,“起来吧,不是宫中,不必拘束。”
谢文纯站起,瞟见到皇帝的脸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装作当初完全没猜到太假了点,“谢圣上。”
皇帝道,“谢文纯,你那篇“富民”的策论朕看了,写得不错,尤其是关于盐税那一段,很有见地啊。”
盐铁本均为大晋官府把持,但私盐贩卖屡禁不绝,尤其是东海四郡一带,朝廷政令几乎不通。谢文纯在那篇“富民”策论中就写道,“请君伐菹薪,使国人煮水为盐,征而积之,如此民富而国少劳焉。”,即允许人民采伐枯柴,煮海水制盐,由官府统一征购,抵部分税收。在古时王朝有此旧例,但大晋和前朝却都牢牢把持盐造,不肯下放。
谢文纯自是谦虚,六公主突插言道,“父皇,你们谈论什么盐税的云里雾里,是不是就是说沿海百姓若可以自己制盐卖给官府,就不费事去买卖私盐,还能赚些外快,官府省了劳力,还能打击那些大族?”
皇帝本来微笑着听着,见最后一句不太对,严厉道,“胡言!”
谢松上前道,“公主天真聪慧,圣上不要动怒。”
皇帝本来就是做个样子----最后一条也是他最想的,于是轻轻放过此事,对谢文纯道,“谢小郎,随朕入场,看看能打下来多少野味!”
谢松对儿子点点头,谢文纯于是纵马跟在皇帝身边,连同晋王和大批的侍卫入场围猎了。为了“哄”皇帝高兴,许多动物都有人直接赶到皇帝面前,一番折腾收获自不可能不大,皇帝尽兴了,又对众臣和权贵子弟们说些勉励的话,赏些东西,这次狩猎就算圆满结束。
谢松和谢文纯带着皇帝赏的一些猎物骑马归家,路上谢松对儿子道,“相处得如何?”问的是谢文纯和那帮权贵子弟。
谢文纯道,“若非阴差阳错离京,儿子现在大概和他们没什么区别。”笑了笑道,“也不是自大,总觉得看见了个新天地似的。”
谢松道,“和勋贵子弟们相处好也很重要,毕竟将来说不定就同朝为官了。”
谢文纯道,“袭荫之制实不见得好……”又摇摇头道,“爹放心,我们相处得还不错,爹别忘了我原来也是天京纨绔党的小头头呢。”
谢松道,“世家、勋贵、文人清流,这个平衡很难把握。殿试之后入朝为官,要步步小心啊。”
谢文纯道,“孩儿受教。”
回到谢府自己房内,濯香对谢文纯道,“楚小姐派人送来一副亲手做的云巾,贺少爷连中两元。”
谢文纯微微一笑,“拿来看看。”只见这云巾天蓝为底,前后用均金线细细屈曲为云状,颇为用心,笑道,“她那手艺,能做出来这么精细的东西?”
濯香在旁笑道,“毕竟是勾线,花些时日总能做出来。”
谢文纯指着一处勾丝道,“看来是亲手做的无误了!”对着铜镜比对一下,让濯香帮他戴上了。
就在围猎后的第二日,皇帝颁布诏书,“太子不法祖徳,不遵朕训,行止无度。于野鸠聚党羽,收贿动国。邀截外蕃入贡宝器,有辱国威。亲昵群小,倡优之技,日夜不息。更兼窥伺朕之左右,其心不端……今废为庶人。”
后来有消息说,太子担心被废索性犯上作乱,当日围猎曾试图派人在皇帝的酒食里下毒,被身边之人出卖,事情未成。谢文纯也听到流言,心中暗暗佩服皇帝城府,当时可是一点神色都没露出来。
无论如何,半月后,谢文纯迎来了科举生涯的最后一关----殿试。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整个故事几乎都在侧面讲(标题双关啊好得意~)…比如第八章一笔带过的朝贡等等。文纯此时还是弱弱的谢松才是真酷炫…
第38章御街夸官
据说先朝,曾发生一名通过会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敌国。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不会黜落考生。虽说如此,一甲和三甲的前途差别仍很大,更不用说大晋有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规矩,若是三甲基本就此生无缘了。
考生们早早起来,在太和殿外先学上一阵规矩----没错,不然冲撞了皇帝可不是闹着玩的。谢文纯身为会元,到时候位置是第一个,更要好好“排练”。折腾了大半个时辰,众考生方才进场,按会试名次落座。皇帝自是不在的,一般都是快结束时皇帝来视察一下,正中龙椅空着,旁边是几张座椅,上面坐着王首辅,还有几位阁老,两旁还站着几位翰林院派来负责巡视的大人。谢松得避嫌,此次殿试就没来。
谢文纯不似许多人那般紧张,他皇帝都见了两次,平时也对几位阁老叫“王伯父”“萧伯父”的叫着,此时大概是场中最不紧张的,唯一紧张的就是自己的名次了。殿试只一天,考三篇策论,有翰林院官员来发下试卷,宣读一下皇帝的口谕,宣布考试开始。
三道策论,第一道“武侯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文公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第二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第三道“问王者之道”。谢文纯先浏览了一下,第一道照例是问商,他在自己会试基础上再深入一下不难写出;第二道为善民,比较老生常谈的话题,这类文章他准备也写过很多;第三道问的则比较宽泛,何为王者之道?写出来容易,出彩难。谢文纯思虑许久,才决定写帝王收权于豪强、富民以兴王道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