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炮灰司寝绊君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还银这么得罪人的事,摄政王有脑袋都不会干好不好?他可是正跟空降(亲政)的一把手争实权呢,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这时候得罪了百官,分分钟等下岗!!
而且,人家下岗是没钱,他下岗是没命啊!搞不好还要拖累全家,甚至是九族啊!!
摄政王坐镇户部,高抬手轻拿放……于是,还银事件就这么半死不活的拖着,启元帝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直到某天清晨,内阁凌次辅,宗室赵王高调的携数十口木箱,带二,三十壮丁,气势磅礴冲进户部,将正在单间里吃八宝阁酱鸭子的摄政王堵在内堂,又招齐堂官,开箱点验出共计六十七万两白银,当场还银,消帐,入库。
此举一出,朝堂哗然,那可是整整六十七万两白银,白花花闪瞎人眼,亮晶晶让人胆寒,不说那巨额白银的诱惑力,就单说重量,都能活活砸死个十个,八个的。
凌次辅和赵王一直是旗帜鲜明的保皇派,启元帝最铁杆的支持者,他们俩首先站出来,自然代表了一种态度,很明显的,初亲政的小皇帝需要百官们的表态。
古语有云:万事开头难。但俗语也说:有一就有二。还银归库是启元帝亲政后下的第一道圣旨,而执行这道旨意的是本应强烈反对的摄政王,这种微妙的局面,外加一些‘有心人’私下传播的小道消息,让朝中百官们都不由自主的展开了丰富的连想。
能当上官的,尤其还是京官的,都不缺心计,而有心计的人,都难免喜欢‘挖开表面看本质’,在凌次辅,赵王高调还银之后,百官们把自己关进小书房,点灯熬油的‘沉思’半宿,然后,表情微妙的带着自己思索出来的‘本质’,逐一展开了行动。
凌次辅和赵王还银后,京城诡异的呈现出了一片‘暴风雨前的宁静’,而随后的三,五天,便陆续有一些看似无背景且四面不靠的,但其实都是曾和启元帝‘相对泪眼’的庶族里的青年才俊,贵族里的浪子回头,勋爵里的各种二代们,开始小规矩的还银啦。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人家刚亲政的天下共主要他们表明立场,且目前一直掌权的摄政王也都表示了默认(摄政王:掀桌!!老子才没默认呢,老子是被架上去下不来啦),他们即没有结党营私的心,也没有篡位夺权的意,人家小皇帝才十六岁,连个皇子都没有,也不用站队,为‘潜龙’谋福利。大伙都是想好好干工作,以求‘上进’的人,皇帝让还,那就……还呗!
京城居,大不易,能混成京官儿的,基本家里没有太穷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京官们不缺钱,除了那种真正‘清如水,明如镜’,清的只靠俸禄活着的‘真清流’之外,还国库的银子这种行为,虽然会让各家难过一阵子,但说实话,并不会让人伤筋动骨。
毕竟,敢借国库银子,而且拖了好久也不还的,基本都是实权派,实权派,代表的就是有权,有钱,有底蕴,不想还的时候当然就不还,可一旦想还了,拿出银子来也不过就是分分钟的事。
户部的银子,早还晚还都是还,反正也躲不过去的,现在还出来,还能得皇上一个好印象,免得日后被清算,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人家摄政王都没说什么,还帮着皇帝主持大局了不是!(摄政王:强烈抗议,我是被逼哒)
于是,在不起眼的二代们还完银之后,保皇党们闻风而动,中立派们也陆续起航,短短一个月的时候,京中官员已有大半还了户部的银款,就算是摄政王党,也多少跟风还了一部分。
这种情况,给京中和外省的官员,甚至是贫民百姓们,造成了一种启元帝初亲政便言行令止,万民归心的感觉。一时间,启元帝威望大振。
当然,有人高兴,自然有人不高兴,还钱,对一部分有钱的人来说,是很容易的,但对一部分没钱的人,比如靠借银活着的落魄贵族,只有月俸的虚职权好多代,和家里纨绔子弟无数,花钱像流水一般,但进项却不多的,像黄首辅家这类的,却是很难,很难,很难的。
是的,黄首辅,当朝首辅,贵妃之祖父,京中一等一的实权人家,在百姓们想象中,躺着金,喝着银,住着玉的黄府,还不起国库的银砸!!
这说出去都没人信,比如,黄贵妃,她就不信。
“娘,你说咱家没银子?还不起国库?”永和宫内殿里,黄贵妃半靠在诺大的青鸾椅上,嘴张的老大,双眼瞪的溜圆,语气中充满了一种‘我读书读的少,你别骗我’的感觉。
“娘娘不信?”黄桂氏坐在下首,满脸无奈的苦笑一声:“也怪不得你,你爹刚说的时候,我也不信。”
是啊,谁信啊,堂堂内阁首辅家,三个儿子,官职最小的都是五品,孙辈也不缺才俊,后宫里还有一个掌着宫权的贵妃,这样的家族,会没银子还国库,不要开玩笑了好不好?人家七品,八品的小官都还干净了?
“娘还能骗你吗?”黄桂氏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情不自禁从青鸾椅上下来,围着她转了三圈,却依然开口表示不信的女儿说:“又夏,你年纪小,又是女子,因此,以前家中之事长辈不曾提过,你多有不知,大燕开国之前,咱们黄家乃是南方豪族,前朝末帝暴政,高祖揭竿而起,黄家举族之力助之,散尽家财,后高祖立国为燕,遍封功臣,黄家先祖得封皇商,然,士农工商,商为末等,先祖为后代计,弃商从文,三代而下,这才有了你祖父今日首辅之位的荣耀。”
黄桂氏说的确实是真的,不过是改良版,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所谓揭竿而起的燕高祖,其实是个占山为王的山贼,而黄家,就是给高祖消脏的商户之一,而且是只有一间铺子的小商户,消脏也只能消些零碎物件,什么南方豪族,不过是黄先祖往自己往自己脸上抹金而已。
燕高祖占山为王的了五,六年,诸候动乱,民不聊生,燕高祖虽在南方富饶之地,可他占的那个山地处偏远,并无甚豪富,最后抢无可抢。在眼看就要饿死之前,高祖终于‘揭竿而起’,造了反,而黄家先祖也卖了自己的小铺子,跟着高祖一起去了。
后来,高祖一路开着外挂当了皇帝,同高祖起出‘微时’(真的很微了)的黄家也当了个皇商,只可惜,黄家先祖大字不识一个,也无甚武艺,当初跟着高祖的时候,也就是在刚离开山寨时管管伙食,算算帐的伙头兵,后来人家高祖开启‘争霸模式’的时候,黄家人的智商就跟不上趟了,争霸后期就基本被甩没影了。
不过,高祖是个念旧的人,当了皇帝也没忘了‘那些年一起倒卖过的旧衣’,因此,哪怕黄家这个皇商当的并不称职,也没撸了了事,而是派了人,专门‘辅助’他们。
高祖在世时,黄家一直被‘辅助’,到是没出过什么事,只是,高祖驾崩之后,他们就抓瞎了,高祖跟他们有‘情份’,人家高祖的儿子可没有,看在老爹的份上,皇商不撸了,可‘辅助’什么的,麻利接回来,自己想办法吧。
一个皇商还要人‘辅助’,要你们干嘛用啊?自己加油干吧,有压力才有动用,你们一定能干的好,朕相信你们哦!高祖的儿子如是说。
可惜,黄家没能对得起高祖儿子的信任,‘辅助’一走,他们就内乱了,黄先祖的十六个儿子,九个女儿为了皇商之名和家产,人脑袋都快打成狗脑袋了,又脑残的互相陷害,结果,那一年,献进宫的胭脂把一众小宫女擦的人鬼不分,黄家‘被’自愧挂冠,自去弃商从文,当起林间隐世家族了。
直到黄首辅基因突变,异军突起,众人口中的南方贵族(土鳖家族)黄家才又重回到了京中众人的视线里。
“想当年先祖虽为黄家留下不少财物,但无奈族中子孙颇多,数度分家后,已大不如前……”
黄先祖跟着高祖起义时打,砸,抢了不少好东西,可惜,他没逃脱男人有钱就变坏的定律,光小妾就纳了八个,连带着元配,这男女十人,一生创造了十六个儿子,九个女儿,而十六个儿子,都继承了父‘志’,一生励志‘增产报国’,对增加大燕国男女比例失调这项事业,均无比热情。
在多的钱,也架不住分,驾不住糟啊。
“只是分家到也罢了,终归是一个祖宗,都是黄氏一族,就算哪家困难些,总能相互接济,不至于借银渡日,只不过……唉,想必你也知道,先帝虽去的早,却也爱游玩,在位七年间,往南边去了六趟,有五趟就是咱们黄家接的驾……为此,借了户部大笔的银子……”
分家还好,没彻底没完蛋了,但接驾这种事……其浪费钱的程度,请参照江南曹江,欠银两三百万,和悲催后果——依然是曹江,抄的一干二净。更惨的还有李家——灭的一个不剩。
“接驾到是为皇家办事,到还不用担心,可你也知道,咱们黄家人丁兴旺,南边老宅有上千口的族人,除了咱们这一支,多半没什么出息,他们靠着祖产,日子过的颇为艰难……”
黄家人太能生了,可又养活不起,而黄首辅,他这个首辅本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生怕被人拿住把柄,平时收点礼物,安排安排族人都得小心翼翼的,贪污这种事,他压根就不敢做。
“又夏,你祖父是黄家族长,按理不管是接驾的银子,还是族人的欠款,都该你祖父统筹归还,但是……”黄桂氏一脸苦涩的‘但是’。
至于但是什么,想当然的,是没钱还了。
“娘,你就说,咱们家到底欠了户部多少银子吧!”黄贵妃挥手果断制止了黄桂氏无休无止的诉苦,直接问出了最根本的问题。
“这个……又夏啊!”黄桂氏搓了搓手,犹豫不决的,眼泪朦胧的,在闺女‘你说吧,我挺的住’的眼神中,脱口而说:“八百万两。”
“什,什么?八,八百,万万两……”黄贵妃迷茫的重复了一遍,不敢置信的看了一眼亲娘,而后,在亲娘几乎落泪的神情中,眼前一黑,直接昏死了过去。
打击太大了。
还银这么得罪人的事,摄政王有脑袋都不会干好不好?他可是正跟空降(亲政)的一把手争实权呢,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这时候得罪了百官,分分钟等下岗!!
而且,人家下岗是没钱,他下岗是没命啊!搞不好还要拖累全家,甚至是九族啊!!
摄政王坐镇户部,高抬手轻拿放……于是,还银事件就这么半死不活的拖着,启元帝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直到某天清晨,内阁凌次辅,宗室赵王高调的携数十口木箱,带二,三十壮丁,气势磅礴冲进户部,将正在单间里吃八宝阁酱鸭子的摄政王堵在内堂,又招齐堂官,开箱点验出共计六十七万两白银,当场还银,消帐,入库。
此举一出,朝堂哗然,那可是整整六十七万两白银,白花花闪瞎人眼,亮晶晶让人胆寒,不说那巨额白银的诱惑力,就单说重量,都能活活砸死个十个,八个的。
凌次辅和赵王一直是旗帜鲜明的保皇派,启元帝最铁杆的支持者,他们俩首先站出来,自然代表了一种态度,很明显的,初亲政的小皇帝需要百官们的表态。
古语有云:万事开头难。但俗语也说:有一就有二。还银归库是启元帝亲政后下的第一道圣旨,而执行这道旨意的是本应强烈反对的摄政王,这种微妙的局面,外加一些‘有心人’私下传播的小道消息,让朝中百官们都不由自主的展开了丰富的连想。
能当上官的,尤其还是京官的,都不缺心计,而有心计的人,都难免喜欢‘挖开表面看本质’,在凌次辅,赵王高调还银之后,百官们把自己关进小书房,点灯熬油的‘沉思’半宿,然后,表情微妙的带着自己思索出来的‘本质’,逐一展开了行动。
凌次辅和赵王还银后,京城诡异的呈现出了一片‘暴风雨前的宁静’,而随后的三,五天,便陆续有一些看似无背景且四面不靠的,但其实都是曾和启元帝‘相对泪眼’的庶族里的青年才俊,贵族里的浪子回头,勋爵里的各种二代们,开始小规矩的还银啦。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人家刚亲政的天下共主要他们表明立场,且目前一直掌权的摄政王也都表示了默认(摄政王:掀桌!!老子才没默认呢,老子是被架上去下不来啦),他们即没有结党营私的心,也没有篡位夺权的意,人家小皇帝才十六岁,连个皇子都没有,也不用站队,为‘潜龙’谋福利。大伙都是想好好干工作,以求‘上进’的人,皇帝让还,那就……还呗!
京城居,大不易,能混成京官儿的,基本家里没有太穷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京官们不缺钱,除了那种真正‘清如水,明如镜’,清的只靠俸禄活着的‘真清流’之外,还国库的银子这种行为,虽然会让各家难过一阵子,但说实话,并不会让人伤筋动骨。
毕竟,敢借国库银子,而且拖了好久也不还的,基本都是实权派,实权派,代表的就是有权,有钱,有底蕴,不想还的时候当然就不还,可一旦想还了,拿出银子来也不过就是分分钟的事。
户部的银子,早还晚还都是还,反正也躲不过去的,现在还出来,还能得皇上一个好印象,免得日后被清算,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人家摄政王都没说什么,还帮着皇帝主持大局了不是!(摄政王:强烈抗议,我是被逼哒)
于是,在不起眼的二代们还完银之后,保皇党们闻风而动,中立派们也陆续起航,短短一个月的时候,京中官员已有大半还了户部的银款,就算是摄政王党,也多少跟风还了一部分。
这种情况,给京中和外省的官员,甚至是贫民百姓们,造成了一种启元帝初亲政便言行令止,万民归心的感觉。一时间,启元帝威望大振。
当然,有人高兴,自然有人不高兴,还钱,对一部分有钱的人来说,是很容易的,但对一部分没钱的人,比如靠借银活着的落魄贵族,只有月俸的虚职权好多代,和家里纨绔子弟无数,花钱像流水一般,但进项却不多的,像黄首辅家这类的,却是很难,很难,很难的。
是的,黄首辅,当朝首辅,贵妃之祖父,京中一等一的实权人家,在百姓们想象中,躺着金,喝着银,住着玉的黄府,还不起国库的银砸!!
这说出去都没人信,比如,黄贵妃,她就不信。
“娘,你说咱家没银子?还不起国库?”永和宫内殿里,黄贵妃半靠在诺大的青鸾椅上,嘴张的老大,双眼瞪的溜圆,语气中充满了一种‘我读书读的少,你别骗我’的感觉。
“娘娘不信?”黄桂氏坐在下首,满脸无奈的苦笑一声:“也怪不得你,你爹刚说的时候,我也不信。”
是啊,谁信啊,堂堂内阁首辅家,三个儿子,官职最小的都是五品,孙辈也不缺才俊,后宫里还有一个掌着宫权的贵妃,这样的家族,会没银子还国库,不要开玩笑了好不好?人家七品,八品的小官都还干净了?
“娘还能骗你吗?”黄桂氏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情不自禁从青鸾椅上下来,围着她转了三圈,却依然开口表示不信的女儿说:“又夏,你年纪小,又是女子,因此,以前家中之事长辈不曾提过,你多有不知,大燕开国之前,咱们黄家乃是南方豪族,前朝末帝暴政,高祖揭竿而起,黄家举族之力助之,散尽家财,后高祖立国为燕,遍封功臣,黄家先祖得封皇商,然,士农工商,商为末等,先祖为后代计,弃商从文,三代而下,这才有了你祖父今日首辅之位的荣耀。”
黄桂氏说的确实是真的,不过是改良版,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所谓揭竿而起的燕高祖,其实是个占山为王的山贼,而黄家,就是给高祖消脏的商户之一,而且是只有一间铺子的小商户,消脏也只能消些零碎物件,什么南方豪族,不过是黄先祖往自己往自己脸上抹金而已。
燕高祖占山为王的了五,六年,诸候动乱,民不聊生,燕高祖虽在南方富饶之地,可他占的那个山地处偏远,并无甚豪富,最后抢无可抢。在眼看就要饿死之前,高祖终于‘揭竿而起’,造了反,而黄家先祖也卖了自己的小铺子,跟着高祖一起去了。
后来,高祖一路开着外挂当了皇帝,同高祖起出‘微时’(真的很微了)的黄家也当了个皇商,只可惜,黄家先祖大字不识一个,也无甚武艺,当初跟着高祖的时候,也就是在刚离开山寨时管管伙食,算算帐的伙头兵,后来人家高祖开启‘争霸模式’的时候,黄家人的智商就跟不上趟了,争霸后期就基本被甩没影了。
不过,高祖是个念旧的人,当了皇帝也没忘了‘那些年一起倒卖过的旧衣’,因此,哪怕黄家这个皇商当的并不称职,也没撸了了事,而是派了人,专门‘辅助’他们。
高祖在世时,黄家一直被‘辅助’,到是没出过什么事,只是,高祖驾崩之后,他们就抓瞎了,高祖跟他们有‘情份’,人家高祖的儿子可没有,看在老爹的份上,皇商不撸了,可‘辅助’什么的,麻利接回来,自己想办法吧。
一个皇商还要人‘辅助’,要你们干嘛用啊?自己加油干吧,有压力才有动用,你们一定能干的好,朕相信你们哦!高祖的儿子如是说。
可惜,黄家没能对得起高祖儿子的信任,‘辅助’一走,他们就内乱了,黄先祖的十六个儿子,九个女儿为了皇商之名和家产,人脑袋都快打成狗脑袋了,又脑残的互相陷害,结果,那一年,献进宫的胭脂把一众小宫女擦的人鬼不分,黄家‘被’自愧挂冠,自去弃商从文,当起林间隐世家族了。
直到黄首辅基因突变,异军突起,众人口中的南方贵族(土鳖家族)黄家才又重回到了京中众人的视线里。
“想当年先祖虽为黄家留下不少财物,但无奈族中子孙颇多,数度分家后,已大不如前……”
黄先祖跟着高祖起义时打,砸,抢了不少好东西,可惜,他没逃脱男人有钱就变坏的定律,光小妾就纳了八个,连带着元配,这男女十人,一生创造了十六个儿子,九个女儿,而十六个儿子,都继承了父‘志’,一生励志‘增产报国’,对增加大燕国男女比例失调这项事业,均无比热情。
在多的钱,也架不住分,驾不住糟啊。
“只是分家到也罢了,终归是一个祖宗,都是黄氏一族,就算哪家困难些,总能相互接济,不至于借银渡日,只不过……唉,想必你也知道,先帝虽去的早,却也爱游玩,在位七年间,往南边去了六趟,有五趟就是咱们黄家接的驾……为此,借了户部大笔的银子……”
分家还好,没彻底没完蛋了,但接驾这种事……其浪费钱的程度,请参照江南曹江,欠银两三百万,和悲催后果——依然是曹江,抄的一干二净。更惨的还有李家——灭的一个不剩。
“接驾到是为皇家办事,到还不用担心,可你也知道,咱们黄家人丁兴旺,南边老宅有上千口的族人,除了咱们这一支,多半没什么出息,他们靠着祖产,日子过的颇为艰难……”
黄家人太能生了,可又养活不起,而黄首辅,他这个首辅本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生怕被人拿住把柄,平时收点礼物,安排安排族人都得小心翼翼的,贪污这种事,他压根就不敢做。
“又夏,你祖父是黄家族长,按理不管是接驾的银子,还是族人的欠款,都该你祖父统筹归还,但是……”黄桂氏一脸苦涩的‘但是’。
至于但是什么,想当然的,是没钱还了。
“娘,你就说,咱们家到底欠了户部多少银子吧!”黄贵妃挥手果断制止了黄桂氏无休无止的诉苦,直接问出了最根本的问题。
“这个……又夏啊!”黄桂氏搓了搓手,犹豫不决的,眼泪朦胧的,在闺女‘你说吧,我挺的住’的眼神中,脱口而说:“八百万两。”
“什,什么?八,八百,万万两……”黄贵妃迷茫的重复了一遍,不敢置信的看了一眼亲娘,而后,在亲娘几乎落泪的神情中,眼前一黑,直接昏死了过去。
打击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