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重生之喜乐年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么她的店那么红火,就是她的产品好,还不断推陈出新。
她可是记得,少林寺素饼一盒300多克,她去世前已卖到近20元一盒。其实配料也就是那些,杜如蒿做出来和超市卖的口感差不多。不过人家是品牌,又有了包装,卖的就贵些。
她不知道为什么张梅英愿意给她机会,不过机会一向青睐有准备的人不是吗?这次,她就准备以此为主打产品,希望能打动张梅英。
她把面粉、泡打粉、小苏打混合均匀,和蛋液、玉米油搅拌后和成面团,掺进花生碎,再把面团搓成小圆球压扁,锅底垫上隔热板,铺上锡纸,把面团放在锡纸上,用最小的火烘烤后放入烤箱,温度调成180度定时。
到时间后,她戴上隔热手套把烤盘端了出来。烤盘上的酥饼色泽金黄、甜香扑鼻,一个个小巧可爱。
杜如蒿忙着的时候,陈松枝眼睛都不敢眨地看着女儿动作,看她有条不紊,动作行云流水,一切熟练得像自己做饭,才放下心。看来女儿是真会,不是说的大话。
待女儿把酥饼烤好端在她面前,她尝了一口,酥香细腻,又带着花生特有的香味,恨不得把自己舌头咬掉一截。
女儿可真厉害,只是自己看书琢磨,这样好吃的点心就做得出来。而这样厉害的好好,是自己的女儿,这让陈松枝油然而生一种骄傲的情绪。
杜如蒿看到妈妈放松享受的表情,微微笑了笑,又做了曲奇饼干及几种咸味的饼干。这些都是她做熟了的,有些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有的是她去交学费学的。
那时候是为了生计,逼迫自己一定要做好。做的是香甜的点心,心里是苦涩的。现在,虽然还是为了生活,不过,家人和她在一起,她更多了一分气定神闲,心情却很愉快。她觉得,自己的手艺好像更进一步了。
因为是样品,每一种点心杜如蒿做得都不多。做好之后,她把分类后的点心装进一个个纸盒子里,把纸盒装进提篮,和陈松枝一起去了张梅英说的地址。
其实那是张梅英家超市旁边的一间小办公室。办公室里冷气开得很足,她们从外面进来,好像进了另一个世界。
看她们进来,正趴在桌子上的李晓路站起来迎了过来,“如蒿,你的点心做好了?”说完,她从杜如蒿手中接过了盒子打开,“很好看,我看着就很有食欲。你们请坐。”
说完她吐了吐舌头,去一边洗了洗手,过来捏起一颗桃酥放入嘴里。
“好吃,甜而不腻,香酥可口。妈,您也尝尝。”李晓路说着也拿起一颗放入张梅英口中。
“你这孩子,也不怕你阿姨和同学笑话。”张梅英说了女儿一句,却没拒绝,小口尝过后,点了点头,笑着和她们谈起来。
“看孩子年纪,我应该比你年纪大,就托大叫你一声妹子。妹子,我听我家晓路说了,你家儿女你都教育得不错啊,全考上了一高。”除了自家两个女儿,她还没见过其他农村出来都这样优秀的。
陈松枝本来有些忐忑,张梅英家可是县里首富。看她人这么平和,心情也不由放松下来。
她笑道:“那是因为如蒿祖上出过一个贡生,我们就是想宁可自己苦些,也一定要让孩子上学,不愿堕了先祖的名声。不过大姐,你家孩子更厉害,晓虹那是远近闻名,晓路也不错,我可是不断听我家如蒿赞扬她。”
张梅英从办公桌后走出来,和陈松枝一起坐在沙发上。闻言也不由笑道:“好了,我们也不用夸来夸去,咱两家想法倒一样,我和晓路他爸也是觉得,哪怕自己苦一些,也一定要让孩子能好好学习。”
别说,两个人年纪差不了几岁,少年时曾经吃过苦,都经历过大食堂,又到后来分产到户,又都是从农村出来,不爱占人便宜,对人真诚,很多观点就相似,居然越说越投机。
看到妈妈和张梅英说得兴高采烈,杜如蒿也觉得很高兴。妈妈为人很好,善良淳朴,但在村里那种环境下,见识并不高。来到城里后也是天天忙于生意,少有和别人交流的时间。现在和李晓虹妈妈谈得来,对她自己对自家都是一件好事。
人家说要多与成功人士多交往,不是说占别人什么便宜,而是成功人士的思维更活跃,比其他人具有前瞻性,多接触对自身也是一种提升。
爸爸原来是煤球厂的,原来也曾有福利发煤球。家里的煤球靠墙放置。在煤球用完后,墙那位置就得得黑乎乎的,擦也擦不掉。上学后杜如蒿知道,这叫渗透,煤球的黑已渗透进了墙里。
人与人的影响也是这样,当时不觉得,久了之后人就会自内而外的变化。就像张梅英,衣着得体,妆容得当,现在谁能看得出来,她原来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呢?
杜如蒿想让自家改变,这种改变并不只是物质上的,还要有精神上的脱胎换骨。原来没有机会不说了,而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杜如蒿自然希望能抓住。
两个妈妈相谈皆欢,李晓路也拉着杜如蒿到一边窃窃私语。杜如蒿既然存了交好李晓路的心思,以她和人打交道多年的经验,谈话氛围也很好。
很快,李晓路就问:“如蒿,作为一个天才的妹妹,你有没有压力?”
这难道就是李晓路对自己热情的原因?杜如蒿看看李晓路。她和她姐姐李晓虹有些像,都随张梅英的鸭蛋脸,但李晓虹大气沉稳。李晓路则热情明快,更多一分邻家女孩的亲和。
是啊,李晓虹这般耀眼,作为她的妹妹,估计她没少被人和姐姐比较,杜如蒿下意识道:“压力?”
“是啊,你看你哥的成绩,比第二名高出一大截,有没有其他人见你就说你是杜如峰的妹妹?”
这件事啊,杜如蒿还真觉得这一点上自己和李晓路不一样。前世,哥哥是家中的顶梁柱,她内向腼腆,一向以哥哥为骄傲和目标。不过,考虑到李晓路的心情,她还是注意了措词。
“我以我哥哥为傲,但我和哥哥是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优点,相信我有我的长处,为什么要有压力呢?”
想了一下,她又加了一句,“一个花园百花盛开,牡丹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梅花有梅花的冷艳芬芳。而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欣赏对象,就像陶渊明独爱菊,而周敦颐则爱莲,所以只要专注自己就好,你就很让人喜欢。”
说实话,杜如蒿早过了那种因外界言辞而介意的年纪,而她前一世的现在,也没有那个心情和精力去感时伤怀。这是她的意见,是对李晓路的劝说,也是发自肺腑的话。就像交朋友,像李晓虹绝对就没有李晓路这样让人喜欢。
“你的话也很有道理。你和我姐有些像呢,她七岁开始卖豆腐,改善家里生活。你虽然晚一些,也卖东西来补贴家用。和你们比起来,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
说完,李晓路又吐吐舌头,“我有些忘形了,和你唠叨这些,实在是你太温柔了,让我忍不住就想说话。”
因为个性原因,杜如蒿从小就是大家的心情倾诉站。“其实你才是有福的,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享受,这是多少人也求不来的。”
“也有人这样说我,我是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李晓路有些迷茫。
“我想你家人都是爱你,才不愿你受累的。你有这条件,就可以好好享受,不用非得吃苦去磨砺自己。等你有了感兴趣的事,也可以去做。”
“如蒿,我觉得我对做糕点挺感兴趣的,你会不会教我?我也想给家人做些什么表示我的心意。”李晓路眼巴巴地望着杜如蒿。
☆、第21章灿烂
这家伙,原来在这里等着自己呢,这样的话李晓路的行为也可以解释了。
李晓路见她犹豫,急忙说:“我学了也只会给我身边的人吃,不会泄露你的秘方去赢利的,我可以发誓!”
以李晓路家的条件,杜如蒿相信她不会贪图这一点小钱。自己的手艺也就是这时候,在县城才显得比较新鲜,随着社会发展,各式各样的甜点是层出不穷地出现。
这也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专业化、精细化。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每一个人只管其中的一种,以图效率最大化,这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食品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这样,每一种做到极致,成了品牌,影响也非常大。
么她的店那么红火,就是她的产品好,还不断推陈出新。
她可是记得,少林寺素饼一盒300多克,她去世前已卖到近20元一盒。其实配料也就是那些,杜如蒿做出来和超市卖的口感差不多。不过人家是品牌,又有了包装,卖的就贵些。
她不知道为什么张梅英愿意给她机会,不过机会一向青睐有准备的人不是吗?这次,她就准备以此为主打产品,希望能打动张梅英。
她把面粉、泡打粉、小苏打混合均匀,和蛋液、玉米油搅拌后和成面团,掺进花生碎,再把面团搓成小圆球压扁,锅底垫上隔热板,铺上锡纸,把面团放在锡纸上,用最小的火烘烤后放入烤箱,温度调成180度定时。
到时间后,她戴上隔热手套把烤盘端了出来。烤盘上的酥饼色泽金黄、甜香扑鼻,一个个小巧可爱。
杜如蒿忙着的时候,陈松枝眼睛都不敢眨地看着女儿动作,看她有条不紊,动作行云流水,一切熟练得像自己做饭,才放下心。看来女儿是真会,不是说的大话。
待女儿把酥饼烤好端在她面前,她尝了一口,酥香细腻,又带着花生特有的香味,恨不得把自己舌头咬掉一截。
女儿可真厉害,只是自己看书琢磨,这样好吃的点心就做得出来。而这样厉害的好好,是自己的女儿,这让陈松枝油然而生一种骄傲的情绪。
杜如蒿看到妈妈放松享受的表情,微微笑了笑,又做了曲奇饼干及几种咸味的饼干。这些都是她做熟了的,有些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有的是她去交学费学的。
那时候是为了生计,逼迫自己一定要做好。做的是香甜的点心,心里是苦涩的。现在,虽然还是为了生活,不过,家人和她在一起,她更多了一分气定神闲,心情却很愉快。她觉得,自己的手艺好像更进一步了。
因为是样品,每一种点心杜如蒿做得都不多。做好之后,她把分类后的点心装进一个个纸盒子里,把纸盒装进提篮,和陈松枝一起去了张梅英说的地址。
其实那是张梅英家超市旁边的一间小办公室。办公室里冷气开得很足,她们从外面进来,好像进了另一个世界。
看她们进来,正趴在桌子上的李晓路站起来迎了过来,“如蒿,你的点心做好了?”说完,她从杜如蒿手中接过了盒子打开,“很好看,我看着就很有食欲。你们请坐。”
说完她吐了吐舌头,去一边洗了洗手,过来捏起一颗桃酥放入嘴里。
“好吃,甜而不腻,香酥可口。妈,您也尝尝。”李晓路说着也拿起一颗放入张梅英口中。
“你这孩子,也不怕你阿姨和同学笑话。”张梅英说了女儿一句,却没拒绝,小口尝过后,点了点头,笑着和她们谈起来。
“看孩子年纪,我应该比你年纪大,就托大叫你一声妹子。妹子,我听我家晓路说了,你家儿女你都教育得不错啊,全考上了一高。”除了自家两个女儿,她还没见过其他农村出来都这样优秀的。
陈松枝本来有些忐忑,张梅英家可是县里首富。看她人这么平和,心情也不由放松下来。
她笑道:“那是因为如蒿祖上出过一个贡生,我们就是想宁可自己苦些,也一定要让孩子上学,不愿堕了先祖的名声。不过大姐,你家孩子更厉害,晓虹那是远近闻名,晓路也不错,我可是不断听我家如蒿赞扬她。”
张梅英从办公桌后走出来,和陈松枝一起坐在沙发上。闻言也不由笑道:“好了,我们也不用夸来夸去,咱两家想法倒一样,我和晓路他爸也是觉得,哪怕自己苦一些,也一定要让孩子能好好学习。”
别说,两个人年纪差不了几岁,少年时曾经吃过苦,都经历过大食堂,又到后来分产到户,又都是从农村出来,不爱占人便宜,对人真诚,很多观点就相似,居然越说越投机。
看到妈妈和张梅英说得兴高采烈,杜如蒿也觉得很高兴。妈妈为人很好,善良淳朴,但在村里那种环境下,见识并不高。来到城里后也是天天忙于生意,少有和别人交流的时间。现在和李晓虹妈妈谈得来,对她自己对自家都是一件好事。
人家说要多与成功人士多交往,不是说占别人什么便宜,而是成功人士的思维更活跃,比其他人具有前瞻性,多接触对自身也是一种提升。
爸爸原来是煤球厂的,原来也曾有福利发煤球。家里的煤球靠墙放置。在煤球用完后,墙那位置就得得黑乎乎的,擦也擦不掉。上学后杜如蒿知道,这叫渗透,煤球的黑已渗透进了墙里。
人与人的影响也是这样,当时不觉得,久了之后人就会自内而外的变化。就像张梅英,衣着得体,妆容得当,现在谁能看得出来,她原来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呢?
杜如蒿想让自家改变,这种改变并不只是物质上的,还要有精神上的脱胎换骨。原来没有机会不说了,而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杜如蒿自然希望能抓住。
两个妈妈相谈皆欢,李晓路也拉着杜如蒿到一边窃窃私语。杜如蒿既然存了交好李晓路的心思,以她和人打交道多年的经验,谈话氛围也很好。
很快,李晓路就问:“如蒿,作为一个天才的妹妹,你有没有压力?”
这难道就是李晓路对自己热情的原因?杜如蒿看看李晓路。她和她姐姐李晓虹有些像,都随张梅英的鸭蛋脸,但李晓虹大气沉稳。李晓路则热情明快,更多一分邻家女孩的亲和。
是啊,李晓虹这般耀眼,作为她的妹妹,估计她没少被人和姐姐比较,杜如蒿下意识道:“压力?”
“是啊,你看你哥的成绩,比第二名高出一大截,有没有其他人见你就说你是杜如峰的妹妹?”
这件事啊,杜如蒿还真觉得这一点上自己和李晓路不一样。前世,哥哥是家中的顶梁柱,她内向腼腆,一向以哥哥为骄傲和目标。不过,考虑到李晓路的心情,她还是注意了措词。
“我以我哥哥为傲,但我和哥哥是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优点,相信我有我的长处,为什么要有压力呢?”
想了一下,她又加了一句,“一个花园百花盛开,牡丹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梅花有梅花的冷艳芬芳。而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欣赏对象,就像陶渊明独爱菊,而周敦颐则爱莲,所以只要专注自己就好,你就很让人喜欢。”
说实话,杜如蒿早过了那种因外界言辞而介意的年纪,而她前一世的现在,也没有那个心情和精力去感时伤怀。这是她的意见,是对李晓路的劝说,也是发自肺腑的话。就像交朋友,像李晓虹绝对就没有李晓路这样让人喜欢。
“你的话也很有道理。你和我姐有些像呢,她七岁开始卖豆腐,改善家里生活。你虽然晚一些,也卖东西来补贴家用。和你们比起来,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
说完,李晓路又吐吐舌头,“我有些忘形了,和你唠叨这些,实在是你太温柔了,让我忍不住就想说话。”
因为个性原因,杜如蒿从小就是大家的心情倾诉站。“其实你才是有福的,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享受,这是多少人也求不来的。”
“也有人这样说我,我是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李晓路有些迷茫。
“我想你家人都是爱你,才不愿你受累的。你有这条件,就可以好好享受,不用非得吃苦去磨砺自己。等你有了感兴趣的事,也可以去做。”
“如蒿,我觉得我对做糕点挺感兴趣的,你会不会教我?我也想给家人做些什么表示我的心意。”李晓路眼巴巴地望着杜如蒿。
☆、第21章灿烂
这家伙,原来在这里等着自己呢,这样的话李晓路的行为也可以解释了。
李晓路见她犹豫,急忙说:“我学了也只会给我身边的人吃,不会泄露你的秘方去赢利的,我可以发誓!”
以李晓路家的条件,杜如蒿相信她不会贪图这一点小钱。自己的手艺也就是这时候,在县城才显得比较新鲜,随着社会发展,各式各样的甜点是层出不穷地出现。
这也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专业化、精细化。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每一个人只管其中的一种,以图效率最大化,这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食品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这样,每一种做到极致,成了品牌,影响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