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煞星夫妻励志实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沈记在锦绣坊正式开了张。
开张的当天,严宓带着一众官员内眷来过来捧场,给沈记开了个亮堂的开门红。
铺子里的一应料子,除了元宵游船那日用过的那匹“邀月起舞”外,不见一匹彻幅独花的缎子,可以说是摆明了告诉隆和记和广昌记,沈记没有要同他们抢生意的打算。
以往在山西那样自织自染,垄断市场的法子搁在京城是万万行不通的。
就说在锦绣坊里,做丝线买卖的有三家,染布的作坊有七家,织布的更多,至于做刺绣的便是数都数不清了。所以,在这里,织布的就做不了染布的买卖,卖丝线的也别妄想着能自己开绣坊。
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沈记的布卖的不好不坏。因为有着之前那些夫人奶奶们的宣传,每天来铺子转的人不少,可仔细算起来真正肯花银买的人却只是看的人里面的三分之一。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三天初的天,桃花已经开的嫣然一片。街上、河畔,到处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枝嫩风声摇翡翠,花妍曙色绽氤氲。
沈记铺子后面的内堂里,沈君佑正坐着听账房报账,屋里还有大掌柜刘庸,二掌柜关恒。
账房老吴撂下算盘,在账本上又添了一笔,递到了沈君佑面前。
沈君佑看了眼新添的数字,撂下账本,没有说话。
一旁站着的刘大掌柜见了,不由得伸出袖子在额头上抹了抹汗。
他原是朔州铺子里的大掌柜,是年掌柜向二爷举荐才得以提升到了京城做新铺子的大掌柜,可如今生意做成了这样,无论如何他都难辞其咎。
沈君佑端起茶盅一口灌了下去,茶盅放下时与茶碟发出的碰撞声,在落针可闻的屋里显得尤为刺耳。
“别站着了,都坐下吧。”沈君佑道。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我,这才各自坐下了。
“咱们来京城的日子短,比不上其他几家布庄,都是京城的老字号,所以生意不好,也怨不得大伙儿。”
刘大掌柜一听这话,屁股还没有坐热,又站了起来。
“二爷说这话,我这张老脸可就没处搁了。我身为铺子的大掌柜,实在有负二爷看重。”
沈君佑摆摆手叫他坐下。
“刘大掌柜做的如何,我都是看的见的。这几日我仔细地琢磨了一番,不管是隆和记还是广昌记,这些老字号们一心想的都是做朝廷的生意,却忽略了老百姓才是最大的买家。我们初来乍到,要想在京城博得一席之地,就一定要先从他们想不到的地方入手,这样等他们转过头发现的时候,我们已经站稳了跟脚。”
“话是这样说,可老百姓手里没有银子,哪里买得起我们的布。”关恒所问的正是众人心里的想法。
“一个老百姓手里的银子是少,可一百个呢,一千个呢,一万个呢,还少吗?”沈君佑看向众人。
众人一下子被问的哑口无言。
“我们之所以跑来京城开铺子,就是因为京城的人流多,人多生意就自然多。”
沈君佑思虑了下,吩咐关恒:“找几个聪明的去打听打听,各地贩布的客商什么时候来,住哪家客栈,买哪家的东西,把他们的行踪都去给我摸清楚了。”
吩咐下去的第二日,就有了回音。
“每年二月、四月、七月、十月是京里客商最多的时候,这些客商里湖广、江西、辽东的居多,其次还有胶州、休宁、扬州的商人,大都住在泰安客栈和流芳客栈。”关恒回道。
泰安客栈和流芳客栈是秦淮两侧最有名的客栈,一家临着东水关,一家在夫子庙附近,都离着码头近。
关恒又道:“前几年都是买隆和记的多,这两年隆和记的价钱高了,买的人就少了。”
沈君佑显然对这个答案颇为满意,“既然嫌隆和记卖得贵,那我们就落价,一匹布里多让他五尺,务必要把这些客商抢过来。”
“二爷……”关恒踌躇了一下,“就算咱们肯让利,可除了隆和记,广昌记,不少布庄都看准了这单生意,跟那些客商又都是老主顾……”
“我问问你,全国上下哪里没有布,杭州的杭绸,潞州的潞绸,四川的蜀锦,他们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坐船来京城?”沈君佑问关恒。
关恒皱着眉头想了想,猛然醒悟过来,一拍大腿道:“为了京城的名字。”
沈君佑点点头,“咱们在忻州的时候也知道,地方的人们都喜欢拿京里的东西来说事显摆,并非是京里的东西多好多好,而是因为京城是天子脚下。所以只要是京城的东西,只要价钱合适,无论是哪个牌子,他们回去都能当成京城最时兴的料子来卖。”
听了这番解释,众人都明白过来。
沈君佑思虑了一下,对刘大掌柜道:“去问问京城各大客栈的被面、床幔都是几年一更换,跟他们掌柜的说用咱们沈记的布,还有酒楼、成衣铺子、喜铺,统统一匹布收半匹的钱,我要叫京城的百姓们都认识我们沈记的牌子。”
若说方才一匹布里减去五尺的利,他们还有的赚头。
可一匹布收半匹的钱?这生意还做个什么意思?
不过刘大掌柜只敢在心里这么想,东家发的话,他只好听从。
这件事还没有消化下去,就又听沈君佑问道:“不知道诸位可去过京城的货栈?”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但脑子里都不明白沈君佑为何这么问。
沈君佑继续道:“各家布铺都聚在锦绣坊,虽然形成了京城闻名的织染街,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譬如说离着远的人想过来买匹布,就要坐轿子甚至是马车,有些人嫌麻烦,索性就会到附近的货栈里去买,久而久之,货栈就形成了京城的一大商行。另外,京城跟咱们那里不同,这里水路通达,商贾行商大都选择水路,不但安全,又节省人力。而大凡有码头的地方也会有货栈,有些小商贾甚至会直接拿着带来的东西去货栈里卖,再把银子换成京城的东西拿回去卖,以此赚其中的差价。如果我们能叫全京城的各大货栈都卖我们沈记的布,我们还用愁生意没处做吗?”
垄断各大货栈?这件事做起来怕不是比上一件还难!
在座的几人脸上都有了为难之色。
沈君佑怎么会看不出来,耐着性子和颜悦色... -->>
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沈记在锦绣坊正式开了张。
开张的当天,严宓带着一众官员内眷来过来捧场,给沈记开了个亮堂的开门红。
铺子里的一应料子,除了元宵游船那日用过的那匹“邀月起舞”外,不见一匹彻幅独花的缎子,可以说是摆明了告诉隆和记和广昌记,沈记没有要同他们抢生意的打算。
以往在山西那样自织自染,垄断市场的法子搁在京城是万万行不通的。
就说在锦绣坊里,做丝线买卖的有三家,染布的作坊有七家,织布的更多,至于做刺绣的便是数都数不清了。所以,在这里,织布的就做不了染布的买卖,卖丝线的也别妄想着能自己开绣坊。
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沈记的布卖的不好不坏。因为有着之前那些夫人奶奶们的宣传,每天来铺子转的人不少,可仔细算起来真正肯花银买的人却只是看的人里面的三分之一。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三天初的天,桃花已经开的嫣然一片。街上、河畔,到处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枝嫩风声摇翡翠,花妍曙色绽氤氲。
沈记铺子后面的内堂里,沈君佑正坐着听账房报账,屋里还有大掌柜刘庸,二掌柜关恒。
账房老吴撂下算盘,在账本上又添了一笔,递到了沈君佑面前。
沈君佑看了眼新添的数字,撂下账本,没有说话。
一旁站着的刘大掌柜见了,不由得伸出袖子在额头上抹了抹汗。
他原是朔州铺子里的大掌柜,是年掌柜向二爷举荐才得以提升到了京城做新铺子的大掌柜,可如今生意做成了这样,无论如何他都难辞其咎。
沈君佑端起茶盅一口灌了下去,茶盅放下时与茶碟发出的碰撞声,在落针可闻的屋里显得尤为刺耳。
“别站着了,都坐下吧。”沈君佑道。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我,这才各自坐下了。
“咱们来京城的日子短,比不上其他几家布庄,都是京城的老字号,所以生意不好,也怨不得大伙儿。”
刘大掌柜一听这话,屁股还没有坐热,又站了起来。
“二爷说这话,我这张老脸可就没处搁了。我身为铺子的大掌柜,实在有负二爷看重。”
沈君佑摆摆手叫他坐下。
“刘大掌柜做的如何,我都是看的见的。这几日我仔细地琢磨了一番,不管是隆和记还是广昌记,这些老字号们一心想的都是做朝廷的生意,却忽略了老百姓才是最大的买家。我们初来乍到,要想在京城博得一席之地,就一定要先从他们想不到的地方入手,这样等他们转过头发现的时候,我们已经站稳了跟脚。”
“话是这样说,可老百姓手里没有银子,哪里买得起我们的布。”关恒所问的正是众人心里的想法。
“一个老百姓手里的银子是少,可一百个呢,一千个呢,一万个呢,还少吗?”沈君佑看向众人。
众人一下子被问的哑口无言。
“我们之所以跑来京城开铺子,就是因为京城的人流多,人多生意就自然多。”
沈君佑思虑了下,吩咐关恒:“找几个聪明的去打听打听,各地贩布的客商什么时候来,住哪家客栈,买哪家的东西,把他们的行踪都去给我摸清楚了。”
吩咐下去的第二日,就有了回音。
“每年二月、四月、七月、十月是京里客商最多的时候,这些客商里湖广、江西、辽东的居多,其次还有胶州、休宁、扬州的商人,大都住在泰安客栈和流芳客栈。”关恒回道。
泰安客栈和流芳客栈是秦淮两侧最有名的客栈,一家临着东水关,一家在夫子庙附近,都离着码头近。
关恒又道:“前几年都是买隆和记的多,这两年隆和记的价钱高了,买的人就少了。”
沈君佑显然对这个答案颇为满意,“既然嫌隆和记卖得贵,那我们就落价,一匹布里多让他五尺,务必要把这些客商抢过来。”
“二爷……”关恒踌躇了一下,“就算咱们肯让利,可除了隆和记,广昌记,不少布庄都看准了这单生意,跟那些客商又都是老主顾……”
“我问问你,全国上下哪里没有布,杭州的杭绸,潞州的潞绸,四川的蜀锦,他们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坐船来京城?”沈君佑问关恒。
关恒皱着眉头想了想,猛然醒悟过来,一拍大腿道:“为了京城的名字。”
沈君佑点点头,“咱们在忻州的时候也知道,地方的人们都喜欢拿京里的东西来说事显摆,并非是京里的东西多好多好,而是因为京城是天子脚下。所以只要是京城的东西,只要价钱合适,无论是哪个牌子,他们回去都能当成京城最时兴的料子来卖。”
听了这番解释,众人都明白过来。
沈君佑思虑了一下,对刘大掌柜道:“去问问京城各大客栈的被面、床幔都是几年一更换,跟他们掌柜的说用咱们沈记的布,还有酒楼、成衣铺子、喜铺,统统一匹布收半匹的钱,我要叫京城的百姓们都认识我们沈记的牌子。”
若说方才一匹布里减去五尺的利,他们还有的赚头。
可一匹布收半匹的钱?这生意还做个什么意思?
不过刘大掌柜只敢在心里这么想,东家发的话,他只好听从。
这件事还没有消化下去,就又听沈君佑问道:“不知道诸位可去过京城的货栈?”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但脑子里都不明白沈君佑为何这么问。
沈君佑继续道:“各家布铺都聚在锦绣坊,虽然形成了京城闻名的织染街,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譬如说离着远的人想过来买匹布,就要坐轿子甚至是马车,有些人嫌麻烦,索性就会到附近的货栈里去买,久而久之,货栈就形成了京城的一大商行。另外,京城跟咱们那里不同,这里水路通达,商贾行商大都选择水路,不但安全,又节省人力。而大凡有码头的地方也会有货栈,有些小商贾甚至会直接拿着带来的东西去货栈里卖,再把银子换成京城的东西拿回去卖,以此赚其中的差价。如果我们能叫全京城的各大货栈都卖我们沈记的布,我们还用愁生意没处做吗?”
垄断各大货栈?这件事做起来怕不是比上一件还难!
在座的几人脸上都有了为难之色。
沈君佑怎么会看不出来,耐着性子和颜悦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