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重生之将门弱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听说薛贵妃去御花园拜月去了,想到拜月一般是心有所求,他觉得该来看看,多少算是安抚一下这个最宠爱的妃子。见到薛贵妃带着些美丽而矜持的笑容,皇帝笑着扶了薛贵妃的手臂:“爱妃请起,朕许久不来,可是想朕了?”
薛贵妃心思急转,做出了欣喜的神情:“皇——上——,臣妾日夜都在想念皇上,七夕时还去御花园拜了月老,求与皇上……”她故作害羞地低头。
皇帝呵呵笑着说:“看来朕那天倒是该来呢。”
薛贵妃回答:“当然该来呢,谁不知七月七日……”她停口不说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可不是个吉利的话,虽有长相守的意愿,可却是无绝期的遗恨了。
皇帝也知道她想到了什么词,转了个话题道:“爱妃近来有何所喜?”
薛贵妃笑着说:“臣妾忽然喜欢品茶,最喜南方闽地所出的茶叶,越泡越香浓,正想荐与皇上享用呢。”
皇帝笑着说:“好好,朕就尝尝。朕现在喜欢清淡,不想吃那些大鱼大肉了。”
薛贵妃忙说:“臣妾知道,后面是人参排骨煨的莲藕汤,皇上肯定是会喜欢的。”她小时听母亲教导,人参不该与茶同饮,尤其是味道沉重的茶,但是这种事,知道人也不多,许多人还做人参茶呢,可见也没有多大的坏处,但是有一点坏处就算得上一点。她突然受不了皇帝了,皇帝有暮年人的口臭,他说话时她得屏住呼吸。皇帝的手,怎么那么软?像是团棉花一样,摸到她的胳膊上,让她觉得要起鸡皮疙瘩……过去她使尽心思解数来讨好皇帝,现在却恨不得他马上死了,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薛贵妃暗自惆怅。
皇帝自然没有察觉到薛贵妃的不喜,觉得薛贵妃如过去一样懂事,他走时也没有纠缠。次日是他上朝的日子,在朝堂上,皇帝听到了许多好消息:
“江南幽林十郡稻谷大丰收……”
“高湖左近的州县,秋粮大喜……”
皇帝点头道:“感谢上苍,垂顾我朝。”
大臣们纷纷上奏:“此乃皇上德行圆满,得上天赐福……”
“皇上乃古今明君……”
在一片赞扬声里,三皇子启奏道:“父皇,现在既然收成好了,就该扩充军需,为边关镇北侯调运粮草,这些年朝廷没有开支军费,边关必然兵粮紧缺。我朝丰收,可北戎不事耕作,不见得有足够的粮食,必会兴兵犯境……”
他又来了!太子忙说:“父皇,得父皇的英明教导,我朝才能维持安稳。现在刚刚过了灾年,许多流民百姓还无家可归,需要赈济。若是贸然开支军用,恐各地粮食紧缺,易生民变……”他现在知道,皇帝最不喜的就是民变,说了这话,皇帝就会觉得对。
果然,皇帝点头说:“灾年才过,民生不稳,此时的确不该骤然增加军费,还是等几年,国库有些积蓄了,再用于军事不迟。”
三皇子着急了:“父皇,如果北戎近期就举事……”
太子说道:“三皇弟多虑了,北戎与我朝早就缔结了盟好,本宫的亲妹妹和番北戎……”说到此,他哽咽了一下,接着说:“还病死在了那边。北戎必然对我朝知恩感德,愿与我朝和睦相处。”
三皇子皱眉道:“那为何镇北侯来信说北戎一直在边关屯兵,这岂是和睦之意?”
太子内心恨道:不和睦最好!杀光了镇北侯的兵,看你还敢这么与本宫对着干!表面上很正经地说:“三皇弟方才也说了,北戎不事耕耘,也许聚集在边境,是想与我朝贸易,也许边境那边土地肥沃,牧草丰盛,也许是镇北侯夸大其词,想让朝廷对他多加援助。上次他曾说北戎大军压境,可最后不是不了了之?……”
三皇子又急了:“镇北侯才不是夸大其词的人,你如此猜疑,若是耽误了军机……”
太子打断:“哪里有军机?哪里有军情?三皇弟不要因一己之私偏听偏信。”
不等气得脸红的三皇子答言,一个大臣出位道:“三皇子殿下言之有理,边关情势虽然尚不到紧急之时,但其风险巨大,若有失误,就是举国之灾。如此险恶后果,不得不防……”
太子方面的臣子出位道:“这么多年,边关一直没有重大战情。镇北侯也不是在那里一朝一夕了,沈家军威名远扬,北戎想必是不敢侵犯。”
又有一人说:“我中华巍然屹立,蛮夷宵小岂敢轻犯?早晚有一天,我中华之旅当荡平北戎,让北戎俯首称臣!”众人一片迎合。
三皇子气得脸白:“这种大话空话谁不会说?!”他自幼习武,天天打熬筋骨,尚不敢保证在战场上能胜北戎兵士,放眼朝野,净是些唧唧歪歪的文人墨客,不给边境军粮,还平什么北戎?不让人家平了就万幸了……
太子得意地对三皇子说:“三皇弟,你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一向说镇北侯威武沈家军强悍,岂能不信他们的实力?”
三皇子气愤道:“做饭也得有粮食!朝廷连年不送军需,让镇北侯自生自灭,现在收成好了,还不给,北戎胜了你是不是就高兴了?!……”
皇帝喝止道:“朝堂之上,岂可如此争吵?下去!”
三皇子还要说话,皇帝严厉起来:“下去!”三皇子转身离开了大殿。他气得使劲攥着拳头,一路出宫回到府邸,就到后面练武场,脱了宫袍只着单衫拼命用刀猛砍木头桩。
叶大公子看着他这个样子,也没说话,就在练武场外等着他。三皇子发泄了愤怒,才一边擦着汗,一边把朝堂上发生的事说了。
叶大公子知道这位殿下一生气,肯定胡说八道,于事无补,只能宽慰说:“殿下不必如此动怒,朝廷现在无所作为,并不等于日后不会动作。现在民间振国强兵之声甚高,早晚会上达天听。”他从袖中拿出两本小册子,指着其一说,“看,这是署名路人的文字,疾呼全民警惕北方形势,加强兵建,以抗强夷。他还写了许多文章,思维入情入理,其遣词造句,蔚然是文学大家,人们竞相传阅,深得民心,由此可见,强兵之论已经多么深入人心。”
三皇子叹气道:“光有声势有什么用?实际的金钱粮草在哪里呢?”
叶大公子说:“莫要小看民众的声势。”他又指另一本:“看,此文呼吁各商家出资,购办衣物,送给边关将士御寒,这就是实际的军需。”
三皇子郁闷地说:“民众都有此护边之心,可父皇为何不加强边防呢?”
叶大公子教育三皇子说:“许是皇上恐镇北侯过于强大,功高震主,对皇位有威胁。”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三皇子:日后他成为皇帝后,也会这么顾忌吧。
三皇子却大大咧咧地说:“什么威胁?镇北侯当个将军侯爷不挺好的?谁想当皇帝呀?坐在宫里跟坐牢一样!”
叶大公子无奈地规劝:“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能说这种话!”
三皇子摆手:“你不是外人,对你说也没什么……我去沐浴。”自己走了。
叶大公子又感动又担忧,感动的是三皇子待自己如此真诚,担忧的是这种性子的人,不善阴谋诡计,怎么能赢?
皇帝虽然在朝上斥责了三皇子,可下朝后对太子说:“有关北方的事情你要多留意,一有异动就马上告诉朕,若是需要,也可调动军需援助镇北侯。”他没有同意三皇子的建言,一方面是因为刚刚从灾年出来,朝廷的确还是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是不能让三皇子成功地给镇北侯当枪使,可实际上,他对北方也有隐隐的忧虑,不能漠视不顾。
太子心头一紧,可马上点头称是。
皇帝感慨道:“现在荒年过去,朝事该是容易了。你只要记住,万事维**稳,只要太平无事,无人犯上作乱就好,这也是父皇对朕的教导。”
太子忙说:“谢父皇指点。”
皇帝这意思多少也是在暗示太子早晚帝座是他的了,他比较下来,觉得太子还是更适合做皇帝。但是他是不会这么明确地告诉他的,他在有生之年,如果想安享太平,就得让太子和三皇子相互平衡着,谁都别以为自己肯定能登基,因此就不再把皇帝当回事儿了。他需要始终掌握选择权,让两个人因此尊重自己。
可惜太子没有领会皇帝话里的意思,皇帝无意中把这些话放在了那句要“援助镇北侯”之后,结果太子听了皇帝有可能会援助镇北侯就开始全身心焦虑——北戎一发动,这边就会调动物资支援,那镇北侯不就垮不了了吗?自己要赶快想想办法,把从边关到此地的联系彻底切断才好,那些驿站要赶快撤掉……他没仔细听后面的话,自然就无法领略父皇的深意。
情爱这种事,一旦沾上,就缠绵入骨,思想欲狂。薛贵妃自从与太子入了港,就盼望着再与太子有人生的撞击。其实,太子也同样向往,巴不得将与薛贵妃的情感尽快深刻,达到夫唱妇随的地步。
薛贵妃如果在夜里随便出宫,或者太子去她那里,肯定是不行... -->>
他听说薛贵妃去御花园拜月去了,想到拜月一般是心有所求,他觉得该来看看,多少算是安抚一下这个最宠爱的妃子。见到薛贵妃带着些美丽而矜持的笑容,皇帝笑着扶了薛贵妃的手臂:“爱妃请起,朕许久不来,可是想朕了?”
薛贵妃心思急转,做出了欣喜的神情:“皇——上——,臣妾日夜都在想念皇上,七夕时还去御花园拜了月老,求与皇上……”她故作害羞地低头。
皇帝呵呵笑着说:“看来朕那天倒是该来呢。”
薛贵妃回答:“当然该来呢,谁不知七月七日……”她停口不说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可不是个吉利的话,虽有长相守的意愿,可却是无绝期的遗恨了。
皇帝也知道她想到了什么词,转了个话题道:“爱妃近来有何所喜?”
薛贵妃笑着说:“臣妾忽然喜欢品茶,最喜南方闽地所出的茶叶,越泡越香浓,正想荐与皇上享用呢。”
皇帝笑着说:“好好,朕就尝尝。朕现在喜欢清淡,不想吃那些大鱼大肉了。”
薛贵妃忙说:“臣妾知道,后面是人参排骨煨的莲藕汤,皇上肯定是会喜欢的。”她小时听母亲教导,人参不该与茶同饮,尤其是味道沉重的茶,但是这种事,知道人也不多,许多人还做人参茶呢,可见也没有多大的坏处,但是有一点坏处就算得上一点。她突然受不了皇帝了,皇帝有暮年人的口臭,他说话时她得屏住呼吸。皇帝的手,怎么那么软?像是团棉花一样,摸到她的胳膊上,让她觉得要起鸡皮疙瘩……过去她使尽心思解数来讨好皇帝,现在却恨不得他马上死了,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薛贵妃暗自惆怅。
皇帝自然没有察觉到薛贵妃的不喜,觉得薛贵妃如过去一样懂事,他走时也没有纠缠。次日是他上朝的日子,在朝堂上,皇帝听到了许多好消息:
“江南幽林十郡稻谷大丰收……”
“高湖左近的州县,秋粮大喜……”
皇帝点头道:“感谢上苍,垂顾我朝。”
大臣们纷纷上奏:“此乃皇上德行圆满,得上天赐福……”
“皇上乃古今明君……”
在一片赞扬声里,三皇子启奏道:“父皇,现在既然收成好了,就该扩充军需,为边关镇北侯调运粮草,这些年朝廷没有开支军费,边关必然兵粮紧缺。我朝丰收,可北戎不事耕作,不见得有足够的粮食,必会兴兵犯境……”
他又来了!太子忙说:“父皇,得父皇的英明教导,我朝才能维持安稳。现在刚刚过了灾年,许多流民百姓还无家可归,需要赈济。若是贸然开支军用,恐各地粮食紧缺,易生民变……”他现在知道,皇帝最不喜的就是民变,说了这话,皇帝就会觉得对。
果然,皇帝点头说:“灾年才过,民生不稳,此时的确不该骤然增加军费,还是等几年,国库有些积蓄了,再用于军事不迟。”
三皇子着急了:“父皇,如果北戎近期就举事……”
太子说道:“三皇弟多虑了,北戎与我朝早就缔结了盟好,本宫的亲妹妹和番北戎……”说到此,他哽咽了一下,接着说:“还病死在了那边。北戎必然对我朝知恩感德,愿与我朝和睦相处。”
三皇子皱眉道:“那为何镇北侯来信说北戎一直在边关屯兵,这岂是和睦之意?”
太子内心恨道:不和睦最好!杀光了镇北侯的兵,看你还敢这么与本宫对着干!表面上很正经地说:“三皇弟方才也说了,北戎不事耕耘,也许聚集在边境,是想与我朝贸易,也许边境那边土地肥沃,牧草丰盛,也许是镇北侯夸大其词,想让朝廷对他多加援助。上次他曾说北戎大军压境,可最后不是不了了之?……”
三皇子又急了:“镇北侯才不是夸大其词的人,你如此猜疑,若是耽误了军机……”
太子打断:“哪里有军机?哪里有军情?三皇弟不要因一己之私偏听偏信。”
不等气得脸红的三皇子答言,一个大臣出位道:“三皇子殿下言之有理,边关情势虽然尚不到紧急之时,但其风险巨大,若有失误,就是举国之灾。如此险恶后果,不得不防……”
太子方面的臣子出位道:“这么多年,边关一直没有重大战情。镇北侯也不是在那里一朝一夕了,沈家军威名远扬,北戎想必是不敢侵犯。”
又有一人说:“我中华巍然屹立,蛮夷宵小岂敢轻犯?早晚有一天,我中华之旅当荡平北戎,让北戎俯首称臣!”众人一片迎合。
三皇子气得脸白:“这种大话空话谁不会说?!”他自幼习武,天天打熬筋骨,尚不敢保证在战场上能胜北戎兵士,放眼朝野,净是些唧唧歪歪的文人墨客,不给边境军粮,还平什么北戎?不让人家平了就万幸了……
太子得意地对三皇子说:“三皇弟,你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一向说镇北侯威武沈家军强悍,岂能不信他们的实力?”
三皇子气愤道:“做饭也得有粮食!朝廷连年不送军需,让镇北侯自生自灭,现在收成好了,还不给,北戎胜了你是不是就高兴了?!……”
皇帝喝止道:“朝堂之上,岂可如此争吵?下去!”
三皇子还要说话,皇帝严厉起来:“下去!”三皇子转身离开了大殿。他气得使劲攥着拳头,一路出宫回到府邸,就到后面练武场,脱了宫袍只着单衫拼命用刀猛砍木头桩。
叶大公子看着他这个样子,也没说话,就在练武场外等着他。三皇子发泄了愤怒,才一边擦着汗,一边把朝堂上发生的事说了。
叶大公子知道这位殿下一生气,肯定胡说八道,于事无补,只能宽慰说:“殿下不必如此动怒,朝廷现在无所作为,并不等于日后不会动作。现在民间振国强兵之声甚高,早晚会上达天听。”他从袖中拿出两本小册子,指着其一说,“看,这是署名路人的文字,疾呼全民警惕北方形势,加强兵建,以抗强夷。他还写了许多文章,思维入情入理,其遣词造句,蔚然是文学大家,人们竞相传阅,深得民心,由此可见,强兵之论已经多么深入人心。”
三皇子叹气道:“光有声势有什么用?实际的金钱粮草在哪里呢?”
叶大公子说:“莫要小看民众的声势。”他又指另一本:“看,此文呼吁各商家出资,购办衣物,送给边关将士御寒,这就是实际的军需。”
三皇子郁闷地说:“民众都有此护边之心,可父皇为何不加强边防呢?”
叶大公子教育三皇子说:“许是皇上恐镇北侯过于强大,功高震主,对皇位有威胁。”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三皇子:日后他成为皇帝后,也会这么顾忌吧。
三皇子却大大咧咧地说:“什么威胁?镇北侯当个将军侯爷不挺好的?谁想当皇帝呀?坐在宫里跟坐牢一样!”
叶大公子无奈地规劝:“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能说这种话!”
三皇子摆手:“你不是外人,对你说也没什么……我去沐浴。”自己走了。
叶大公子又感动又担忧,感动的是三皇子待自己如此真诚,担忧的是这种性子的人,不善阴谋诡计,怎么能赢?
皇帝虽然在朝上斥责了三皇子,可下朝后对太子说:“有关北方的事情你要多留意,一有异动就马上告诉朕,若是需要,也可调动军需援助镇北侯。”他没有同意三皇子的建言,一方面是因为刚刚从灾年出来,朝廷的确还是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是不能让三皇子成功地给镇北侯当枪使,可实际上,他对北方也有隐隐的忧虑,不能漠视不顾。
太子心头一紧,可马上点头称是。
皇帝感慨道:“现在荒年过去,朝事该是容易了。你只要记住,万事维**稳,只要太平无事,无人犯上作乱就好,这也是父皇对朕的教导。”
太子忙说:“谢父皇指点。”
皇帝这意思多少也是在暗示太子早晚帝座是他的了,他比较下来,觉得太子还是更适合做皇帝。但是他是不会这么明确地告诉他的,他在有生之年,如果想安享太平,就得让太子和三皇子相互平衡着,谁都别以为自己肯定能登基,因此就不再把皇帝当回事儿了。他需要始终掌握选择权,让两个人因此尊重自己。
可惜太子没有领会皇帝话里的意思,皇帝无意中把这些话放在了那句要“援助镇北侯”之后,结果太子听了皇帝有可能会援助镇北侯就开始全身心焦虑——北戎一发动,这边就会调动物资支援,那镇北侯不就垮不了了吗?自己要赶快想想办法,把从边关到此地的联系彻底切断才好,那些驿站要赶快撤掉……他没仔细听后面的话,自然就无法领略父皇的深意。
情爱这种事,一旦沾上,就缠绵入骨,思想欲狂。薛贵妃自从与太子入了港,就盼望着再与太子有人生的撞击。其实,太子也同样向往,巴不得将与薛贵妃的情感尽快深刻,达到夫唱妇随的地步。
薛贵妃如果在夜里随便出宫,或者太子去她那里,肯定是不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