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乱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人皆以期待的眼神瞅着林纯鸿。
林纯鸿道:“这是因小失大。好不容易借着黄顾二人,将天下名士召集至荆州,共商国事,荆州也有了中枢的气象。若真气走了黄顾二人,荆州算是大跌颜面。”
张道涵四人默然,心里却不约而同地抱怨道: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将黄顾二人留下来?
哪想到,林纯鸿接着说道:“左右不过是顾问权,交给朝廷又何妨?明日,咱们退让一步,提出由朝廷按照我们的讨论出的方案设立最高级光禄院,地点就在北京!”
张道涵四人一听,愣了愣,尽皆大喜,言道:“杨嗣昌要是不嫌苍蝇多,给他又何妨?”
……
第二日,张道涵提出最高级光禄院必须设立,就由朝廷在北京设立的建议后,让黄顾二人一下子陷入两难境地。
黄顾二人当然认可朱之瑜的话,荆州现在虽无中枢之名,却有中枢之实,光禄院设在北京,最高级光禄院设立的好处荡然无存。
再则,朝廷已有都察院,光禄院的职权与都察院部分重合,皇上和杨嗣昌会同意在耳边再添一些苍蝇呱噪吗?
顾炎武心思机敏,立即提议道:“不如仿照大明银行,奏请朝廷按照我们讨论出的方案,将光禄院设立在扬州。”
设立在扬州,固然比设立在荆州麻烦,这也是当前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众人都不反对。
于是,关于光禄院的架构,最终达成一致,开始讨论谏官从何处而来。
这点实质没什么好商量的,郑鸿逵、洪齐云认为,大商人开设工坊、转运货物,为地方做出了杰出贡献,对地方行政、监察机构的弊病体会最为深刻,理所当然地具备谏官资格。
黄宗羲、顾炎武认为,有功名之士在地方上声望高,受到老百姓的敬重和追捧,也应该具备谏官资格。
张道涵等人则认为,行政、监察机构精于俗务,时常深入百姓群中调研,对哪些人具备顾问的能力最为了解,应该由行政、监察机构任命谏官。
三方迅速达成妥协,大工坊主、有功名之士、官府任命的各占三分之一。
林纯鸿看着这个方案,暗中哭笑不得:自己呕心沥血建立的荆州政权,最终还是成了大工坊主、士大夫及新贵把持的政权,至于普通工人、农民,压根就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也许,这就是大势,就连林纯鸿也不知道如何让工人和农民发声,争夺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力。
基于此,林纯鸿没有干涉的意思,只是提出:每位烈士,必须有一名家属成为谏官;被工程院奖励过的工匠、技术人员也必须成为谏官。
这点,大家都不反对。毕竟,这些人都为大明做出杰出贡献,应该从政治地位上进行照顾。
谏官的构成业已解决,谏官如何产生才是讨论的重中之重。毕竟,每个县的谏官数量有限,而大工坊主、有功名之人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黄宗羲、顾炎武坚持通过考试来选拔谏官,以确保谏官的质量。郑鸿逵和洪齐云则坚决反对,主张在各自的群体中推举产生。
张道涵等人结合双方的诉求,力主由各县教谕组织考试,合格者拥有成为谏官的资格,然后再由各自的群体推举产生。
张道涵的方案,得到了众人的赞同,皆大欢喜。
三分之一、推举……林纯鸿心里默念着这几个关键词,琢磨着:恐怕再过个十年、数十年,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就要产生了!
第六百七十一章航运中心
春夏之交,风暴稀少,正是南洋行船、贸易的大好时节,数不清的七桅乃至九桅大商船结成船队,来往于广州至淡马锡之间,将黄金、白银、象牙、药材、香料等贵重物品运送至广州,然后分发至中小型商船上,再运往马尼拉、厦门、上海、日本、朝鲜。
与此同时,豪商又从广州购买棉布、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货物前往淡马锡,在淡马锡又分发至中小型商船上,运至雅加达、印度乃至东非。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州、淡马锡迅速发展成为航运、贸易中心。
背靠着大明,南洋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水道,海商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赚取巨额利润。
甚至有传闻,有些海商为了降低成本,试图订购十一桅超大型商船,并要求海事都督府在广州、淡马锡修建供十一桅商船停靠的码头。
海事都督府算了一笔账后,提出条件:若由海商出资修建,海事都督府将提供各种方便。
海商们也算了一笔账,觉得并不划算,放弃了这个打算,安心地组织九桅大商船船队来往于广州和淡马锡间。
提出这个建议的实际上是郑梦帆,他还说服杨邵仁、贾思宜等人一同参与此事。
此时,郑梦帆与贾思宜正好在同一艘船上。他们组织了一个超大型商船队,从广州前往淡马锡。
“浩文(郑梦帆的表字)老弟的算计是好的,想借着十一桅商船之机,抢占造船工坊的先机,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笔账还是一笔糊涂账!”
贾思宜在郑梦帆的造船工坊里有份额,见谋划失败,自然有点失望,语气显得有点泄气。
郑梦帆眼睛盯着波浪扑向船体,眉头皱得紧紧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贾思宜接着说道:“要说浩文老弟真是好眼光,七八年前就看出了上海造船工坊缺乏木材的窘境,拼命在温州府聚敛栋梁之才,目前好像除了温州、广州之外,就没有足够造十一桅大型商船的船材。瓯江之上全部都是山,栋梁之才极多,恐怕只比珠江略差……”
说到这里,贾思宜突然顿住了话头,复又大声叫道:“莫非浩文老弟在海安筹划造船工坊,就是为了红河上游的栋梁?浩文老弟又抢占了先机!哈哈……哈哈……为兄跟着老弟算是发了大财!”
郑梦帆将眼睛离开了浪花,看向贾思宜,嘿嘿笑道:“湄公河三角洲,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贾思宜兴奋得手舞足蹈,连声道:“对,对,虽然无法垄断,但至少能抢占先机!”
郑梦帆点了点头,眉头复又皱了起来,道:“只可惜十一桅商船造出来没用,否则,现在就是我们迅速壮大的最好机会!”
贾思宜颇为神秘地笑了笑,道:“浩文老弟切莫着急,为兄有点计较。江陵侯迟早要修十一桅商船停靠的码头。”
“哦?”郑梦帆大感兴趣,眼睛里闪耀着热切的光芒。
“为兄曾让手下的伙计算了一笔账,发现了一个事实:上海作为大型贸易、航运中心,比广州的条件要好得多!现在不如广州,唯一的原因就是广州起步早,而江陵侯一直未统和江南。现在江南统和在即,上海超过广州也就为期不远了!”
郑梦帆搬起手指头,一一数道:“好像还真是这样的!超大型商船到了上海后,从货源上来说,比广州可多得多;从市场来看,上海辐射的荆州、江南,正好是大明最为精华的膏腴之地!从转运成本上来说,也低廉得多。可以分发至中小型商船上,运至沿海各小港口及日本、朝鲜,也可以直接分发至内河船只上,远至扬州、荆州、重庆!我的天,这个转运成本低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可不是?”贾思宜笑得非常开心。继而,他将嘴凑近郑梦帆的耳朵,神叨叨地说道:“去年底,为兄去了一趟荆州,见到了江陵侯!”
郑梦帆极为羡慕,江陵侯事务繁杂,能见到一面可不容易。
“江陵侯在荆州给为兄上了一堂课!哎……江陵侯谋划之深远,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nbs... -->>
四人皆以期待的眼神瞅着林纯鸿。
林纯鸿道:“这是因小失大。好不容易借着黄顾二人,将天下名士召集至荆州,共商国事,荆州也有了中枢的气象。若真气走了黄顾二人,荆州算是大跌颜面。”
张道涵四人默然,心里却不约而同地抱怨道: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将黄顾二人留下来?
哪想到,林纯鸿接着说道:“左右不过是顾问权,交给朝廷又何妨?明日,咱们退让一步,提出由朝廷按照我们的讨论出的方案设立最高级光禄院,地点就在北京!”
张道涵四人一听,愣了愣,尽皆大喜,言道:“杨嗣昌要是不嫌苍蝇多,给他又何妨?”
……
第二日,张道涵提出最高级光禄院必须设立,就由朝廷在北京设立的建议后,让黄顾二人一下子陷入两难境地。
黄顾二人当然认可朱之瑜的话,荆州现在虽无中枢之名,却有中枢之实,光禄院设在北京,最高级光禄院设立的好处荡然无存。
再则,朝廷已有都察院,光禄院的职权与都察院部分重合,皇上和杨嗣昌会同意在耳边再添一些苍蝇呱噪吗?
顾炎武心思机敏,立即提议道:“不如仿照大明银行,奏请朝廷按照我们讨论出的方案,将光禄院设立在扬州。”
设立在扬州,固然比设立在荆州麻烦,这也是当前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众人都不反对。
于是,关于光禄院的架构,最终达成一致,开始讨论谏官从何处而来。
这点实质没什么好商量的,郑鸿逵、洪齐云认为,大商人开设工坊、转运货物,为地方做出了杰出贡献,对地方行政、监察机构的弊病体会最为深刻,理所当然地具备谏官资格。
黄宗羲、顾炎武认为,有功名之士在地方上声望高,受到老百姓的敬重和追捧,也应该具备谏官资格。
张道涵等人则认为,行政、监察机构精于俗务,时常深入百姓群中调研,对哪些人具备顾问的能力最为了解,应该由行政、监察机构任命谏官。
三方迅速达成妥协,大工坊主、有功名之士、官府任命的各占三分之一。
林纯鸿看着这个方案,暗中哭笑不得:自己呕心沥血建立的荆州政权,最终还是成了大工坊主、士大夫及新贵把持的政权,至于普通工人、农民,压根就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也许,这就是大势,就连林纯鸿也不知道如何让工人和农民发声,争夺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力。
基于此,林纯鸿没有干涉的意思,只是提出:每位烈士,必须有一名家属成为谏官;被工程院奖励过的工匠、技术人员也必须成为谏官。
这点,大家都不反对。毕竟,这些人都为大明做出杰出贡献,应该从政治地位上进行照顾。
谏官的构成业已解决,谏官如何产生才是讨论的重中之重。毕竟,每个县的谏官数量有限,而大工坊主、有功名之人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黄宗羲、顾炎武坚持通过考试来选拔谏官,以确保谏官的质量。郑鸿逵和洪齐云则坚决反对,主张在各自的群体中推举产生。
张道涵等人结合双方的诉求,力主由各县教谕组织考试,合格者拥有成为谏官的资格,然后再由各自的群体推举产生。
张道涵的方案,得到了众人的赞同,皆大欢喜。
三分之一、推举……林纯鸿心里默念着这几个关键词,琢磨着:恐怕再过个十年、数十年,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就要产生了!
第六百七十一章航运中心
春夏之交,风暴稀少,正是南洋行船、贸易的大好时节,数不清的七桅乃至九桅大商船结成船队,来往于广州至淡马锡之间,将黄金、白银、象牙、药材、香料等贵重物品运送至广州,然后分发至中小型商船上,再运往马尼拉、厦门、上海、日本、朝鲜。
与此同时,豪商又从广州购买棉布、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货物前往淡马锡,在淡马锡又分发至中小型商船上,运至雅加达、印度乃至东非。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州、淡马锡迅速发展成为航运、贸易中心。
背靠着大明,南洋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水道,海商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赚取巨额利润。
甚至有传闻,有些海商为了降低成本,试图订购十一桅超大型商船,并要求海事都督府在广州、淡马锡修建供十一桅商船停靠的码头。
海事都督府算了一笔账后,提出条件:若由海商出资修建,海事都督府将提供各种方便。
海商们也算了一笔账,觉得并不划算,放弃了这个打算,安心地组织九桅大商船船队来往于广州和淡马锡间。
提出这个建议的实际上是郑梦帆,他还说服杨邵仁、贾思宜等人一同参与此事。
此时,郑梦帆与贾思宜正好在同一艘船上。他们组织了一个超大型商船队,从广州前往淡马锡。
“浩文(郑梦帆的表字)老弟的算计是好的,想借着十一桅商船之机,抢占造船工坊的先机,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笔账还是一笔糊涂账!”
贾思宜在郑梦帆的造船工坊里有份额,见谋划失败,自然有点失望,语气显得有点泄气。
郑梦帆眼睛盯着波浪扑向船体,眉头皱得紧紧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贾思宜接着说道:“要说浩文老弟真是好眼光,七八年前就看出了上海造船工坊缺乏木材的窘境,拼命在温州府聚敛栋梁之才,目前好像除了温州、广州之外,就没有足够造十一桅大型商船的船材。瓯江之上全部都是山,栋梁之才极多,恐怕只比珠江略差……”
说到这里,贾思宜突然顿住了话头,复又大声叫道:“莫非浩文老弟在海安筹划造船工坊,就是为了红河上游的栋梁?浩文老弟又抢占了先机!哈哈……哈哈……为兄跟着老弟算是发了大财!”
郑梦帆将眼睛离开了浪花,看向贾思宜,嘿嘿笑道:“湄公河三角洲,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贾思宜兴奋得手舞足蹈,连声道:“对,对,虽然无法垄断,但至少能抢占先机!”
郑梦帆点了点头,眉头复又皱了起来,道:“只可惜十一桅商船造出来没用,否则,现在就是我们迅速壮大的最好机会!”
贾思宜颇为神秘地笑了笑,道:“浩文老弟切莫着急,为兄有点计较。江陵侯迟早要修十一桅商船停靠的码头。”
“哦?”郑梦帆大感兴趣,眼睛里闪耀着热切的光芒。
“为兄曾让手下的伙计算了一笔账,发现了一个事实:上海作为大型贸易、航运中心,比广州的条件要好得多!现在不如广州,唯一的原因就是广州起步早,而江陵侯一直未统和江南。现在江南统和在即,上海超过广州也就为期不远了!”
郑梦帆搬起手指头,一一数道:“好像还真是这样的!超大型商船到了上海后,从货源上来说,比广州可多得多;从市场来看,上海辐射的荆州、江南,正好是大明最为精华的膏腴之地!从转运成本上来说,也低廉得多。可以分发至中小型商船上,运至沿海各小港口及日本、朝鲜,也可以直接分发至内河船只上,远至扬州、荆州、重庆!我的天,这个转运成本低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可不是?”贾思宜笑得非常开心。继而,他将嘴凑近郑梦帆的耳朵,神叨叨地说道:“去年底,为兄去了一趟荆州,见到了江陵侯!”
郑梦帆极为羡慕,江陵侯事务繁杂,能见到一面可不容易。
“江陵侯在荆州给为兄上了一堂课!哎……江陵侯谋划之深远,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