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布拉格之夜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很久没有写这种游记性的历史散文了,从前年的故国游魂、周庄的个性到去年的西安故事、广州不太冷陆续在各大媒体上发表以来,读者反响强烈。但是近年一直在写长篇。一直没有动笔写此类型的文章。时隔一年,不免有些怀念。。权写一文,以资纪念。
——作者题记
一
最早从文化这个角度了解上海,是从唐人先生的金陵春梦第一卷那里看来的。
唐人先生笔下的上海,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当时的上海人,最有个性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大买办和各式各样的帮会人物。之所以是有个性,是因为这些人物你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根本无从看到。这就构成了上海的独立人格。
上海人精明不必说了,这座城市塑造了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大批弄潮儿,他们没有开天辟地的本事,也没有浴血奋战的功勋。但是他们善于在这个地方抓住机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高高地站在潮流的顶端。
褒者有之,贬者有之。
余秋雨先生在散文集文化苦旅上海人是这样评论上海人的
“(上海人)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没有统领全局的强悍,上海人的精明也就与怯弱相伴随。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连玩也玩得不轻松。前顾后盼,拖泥带水。连谈恋爱也少一点浪漫色彩。”
这就是上海人,海派文化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西安的粗犷,广州的婉约,沈阳的大气,和北京的自豪。他们有的,是一种从中国文化最深处走出,又和西方现代文明给相结合的一种人格。他们精明比不过温州人,文化氛围不能和北京人相比。但是他们有他们独特的魅力所在。他们跳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圈子,但是又根源于这个圈子。
其实,他们自己的心里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
无奈上海人。 二
上海原本叫华亭 。
它没有厚重的历史氛围,当西安在秦王朝的威风之下时,它还在东南一隅不为人知。当洛阳在汉王朝的气势之中时。它还在原来的地方,度过着原来的日子。它的历史,从中国正式有了海运外贸开始。
华亭县志是这样记叙上海的:
“上海县旧名华亭,在宋时,番商辐臻,乃以镇名,市舶提举司在焉......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上之洋也。”
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以前,上海这个地方,还不为人所知。历史创造了地域。这就是历史和地域的相依性。上海顺应着历史的潮流出现在世人面前。郑和下西洋的刘家港,黄道婆的松江,都让上海这个地方走进了中国的史册。
可悲的是,上海作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是外国人发现的。
中国人长期有一种老大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地栽在中国人的心中。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它更强的国家。中国的统治者有一句老话“逐鹿中原,问鼎天下”认为中原决定一切。但是在封建王朝最后一缕余辉洒尽之时。王朝的梦被边疆的枪炮震碎了。这是他们才彻底知道了老祖宗的一句话“皮之不存,毛且焉附。”
183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黎逊向英政府呈送了一份报告书。报告书是这样写的:
“......窃以为(上海)地势重要,非各口岸所能比拟。背依平原腹地,长江沿岸支撑,前有日本,澎湖诸岛相拱......诚望帝国与大清政府共管互利......”
外国人发现了上海,上海于是成了一个畸形的地理事物。它一... -->>
很久没有写这种游记性的历史散文了,从前年的故国游魂、周庄的个性到去年的西安故事、广州不太冷陆续在各大媒体上发表以来,读者反响强烈。但是近年一直在写长篇。一直没有动笔写此类型的文章。时隔一年,不免有些怀念。。权写一文,以资纪念。
——作者题记
一
最早从文化这个角度了解上海,是从唐人先生的金陵春梦第一卷那里看来的。
唐人先生笔下的上海,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当时的上海人,最有个性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大买办和各式各样的帮会人物。之所以是有个性,是因为这些人物你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根本无从看到。这就构成了上海的独立人格。
上海人精明不必说了,这座城市塑造了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大批弄潮儿,他们没有开天辟地的本事,也没有浴血奋战的功勋。但是他们善于在这个地方抓住机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高高地站在潮流的顶端。
褒者有之,贬者有之。
余秋雨先生在散文集文化苦旅上海人是这样评论上海人的
“(上海人)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没有统领全局的强悍,上海人的精明也就与怯弱相伴随。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连玩也玩得不轻松。前顾后盼,拖泥带水。连谈恋爱也少一点浪漫色彩。”
这就是上海人,海派文化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西安的粗犷,广州的婉约,沈阳的大气,和北京的自豪。他们有的,是一种从中国文化最深处走出,又和西方现代文明给相结合的一种人格。他们精明比不过温州人,文化氛围不能和北京人相比。但是他们有他们独特的魅力所在。他们跳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圈子,但是又根源于这个圈子。
其实,他们自己的心里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
无奈上海人。 二
上海原本叫华亭 。
它没有厚重的历史氛围,当西安在秦王朝的威风之下时,它还在东南一隅不为人知。当洛阳在汉王朝的气势之中时。它还在原来的地方,度过着原来的日子。它的历史,从中国正式有了海运外贸开始。
华亭县志是这样记叙上海的:
“上海县旧名华亭,在宋时,番商辐臻,乃以镇名,市舶提举司在焉......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上之洋也。”
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以前,上海这个地方,还不为人所知。历史创造了地域。这就是历史和地域的相依性。上海顺应着历史的潮流出现在世人面前。郑和下西洋的刘家港,黄道婆的松江,都让上海这个地方走进了中国的史册。
可悲的是,上海作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是外国人发现的。
中国人长期有一种老大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地栽在中国人的心中。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它更强的国家。中国的统治者有一句老话“逐鹿中原,问鼎天下”认为中原决定一切。但是在封建王朝最后一缕余辉洒尽之时。王朝的梦被边疆的枪炮震碎了。这是他们才彻底知道了老祖宗的一句话“皮之不存,毛且焉附。”
183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黎逊向英政府呈送了一份报告书。报告书是这样写的:
“......窃以为(上海)地势重要,非各口岸所能比拟。背依平原腹地,长江沿岸支撑,前有日本,澎湖诸岛相拱......诚望帝国与大清政府共管互利......”
外国人发现了上海,上海于是成了一个畸形的地理事物。它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