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布拉格之夜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能够出版我就感到万幸。但是很多朋友问起我为何要去那些欠发达的地区,我想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
其实我在思考去何地的时候用了很久的时间。其实最先考虑的是去爱琴海以及卫城去寻找曾经的欧里庇德斯和柏拉图的遗迹。我很想在希腊某一个临海的礁石上去思考一些我困惑许久的问题。但是事实上,我无法到达那里。
当希腊之行成为泡影的时候,我决定去北欧,那是我最向往的去处,我想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一直慢慢从地中海游历到波罗的海的格德斯尔摩。我梦想从文艺复兴一直寻找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足迹。正如大江健三郎所说,在那条路线上,你能够寻找到一些你无法领悟也无法明白的一切,但是那一切确实存在。
当我定下这个计划之后,大量的活动和宣传纷至沓来,这不得不导致我再次改变我的行程。我并没有放弃这个行程,只是延缓。我想等时机成熟了我会到达的,但是这次我只能去比较近的去处了。
我没有想很多人一样去选择日本那个我为之不齿的国家。在那里我无法写下如下的文字,也许我会在一时义愤之后在靖国神社那个万树萧疏鬼唱歌的地方涂抹一些对不起武大郎前辈的文字,然后被大使馆遣送回来。
于是我决定去越南。这个让我很期待的国家,不只是安妮宝贝的文字和甘世佳的远行。从各个渠道,我明白了这个去处可以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于是我作出了这个决定。
在这里我还必须提到一笔,我曾经对很多朋友说过我喜欢两个去处,一个是北非,一个是中美洲。在那里我可以看得到有些原始但是却很富有浪漫气息的景色。
这些景色正如村上村树那部挪威的森林一样,完全是没有道理的。我确定,如果不是某一个商家打出了“小资必读”的字样,在中国是不可能创造码洋达到天文数字的销量奇迹。
无所谓在撒哈拉看着夕阳落日,骑着骆驼在荒漠中游走或是在卡萨布兰卡仰望夜景喝着咖啡固然浪漫,但是却不是我要找的景色。在洪都拉斯大峡谷和哥斯达黎加的某个原始森林的吊床上品尝着椰子酒,和相爱的人在亚马逊河饱览热带景色也未尝不可。但是他们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硬伤。那就是没有个性。
这些如同写着那些原本枯燥而又乏味的文字。也许在若干年前,南诏、交趾、安南、澜沧这些曾经很辉煌很神秘的王国。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之间却转瞬即逝。那些在唐文化背景下的王国宛如拉斐尔笔下的奇斯拉王朝,一一灰飞烟灭。没有个性的东西注定要在进化中灭亡。一如我们这些人的文字。
在不经意之间,我已经出了三本书,在此刻,我其实和余秋雨先生在写千年一叹的想法有了很多的雷同。一种从思想到肉体的回归。都累了,都该歇歇。那就歇歇吧。于是在那个时刻身体和精神有了一瞬间的结合。也许在照片和文字的转化间,你能找到它的个性所在。
就是这本书。
和余先生唯一所不同的是,我不是起承转合,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四
最后,我还是提一下一个老调重谈的问题。
那就是八十年代作者的一些议论。
我并不想在这里强调文字的张力和厚重程度,以及这些本来属于文字之外的所有。其实很多专职摄影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无数华丽的照片到最后还是只图一个心境。正如我收入到这个集子里很多的照片,原本只是放在相片夹子里自赏或是落灰,没想到会有如此的用途。
八十年代写手的作品之所以被现在太多的人所不齿。以至于很多热心的文学家帮八十年代作者出文集,拉宣传等等。我个人认为这些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八十年代作者必须明白,自己写了一些什么。
之所以被人如此贬责,我偶尔也作了无力的反驳和申诉。但是仍旧无济于事,其实八十年代作者最大的硬伤就是底气不足。文字上过多的受外来影响,或者是圈子里互相影响,互相模仿,甚至抄袭。
昆德拉关于小说和作者的一些定义有一句伟大而又精辟的阐述,那就是用作者的特性尽量来表达小说复杂的精神。每个作者的背景不同,内容也各有千秋。一如我游历的这些国家,但是如果强行的模仿或是抄袭,那就是违背了小说原本的本质。就会导致整个创作群体的素质低下和作品的单一性。
在八十年代写手里面确实存在这种的现象,某一个作者写某一个题材如果走红,那么全国就会形成一种模仿的狂潮。在这种现象下,我想,到了我们该思考的时候了。也许太多人的作品永远只能是在高阁中的非畅销书。
尽管如此,我的作品仍旧正在尽量转型,努力的向自己不同的方向转型。无论是畅销书也好,精品书也罢。型是要转的,这个转型,也是很费力的。所以说我更看好的是一个作者在本身积累沉淀后的的一种自然的感悟。
这个感悟,是八十年代群体冲破一个既定思维的力量。
无需沉默。
零零碎碎,差强人意,促成一文,聊以为序。
对于在写作过程中受到的关注和支持,再次表示感谢。
能够出版我就感到万幸。但是很多朋友问起我为何要去那些欠发达的地区,我想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
其实我在思考去何地的时候用了很久的时间。其实最先考虑的是去爱琴海以及卫城去寻找曾经的欧里庇德斯和柏拉图的遗迹。我很想在希腊某一个临海的礁石上去思考一些我困惑许久的问题。但是事实上,我无法到达那里。
当希腊之行成为泡影的时候,我决定去北欧,那是我最向往的去处,我想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一直慢慢从地中海游历到波罗的海的格德斯尔摩。我梦想从文艺复兴一直寻找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足迹。正如大江健三郎所说,在那条路线上,你能够寻找到一些你无法领悟也无法明白的一切,但是那一切确实存在。
当我定下这个计划之后,大量的活动和宣传纷至沓来,这不得不导致我再次改变我的行程。我并没有放弃这个行程,只是延缓。我想等时机成熟了我会到达的,但是这次我只能去比较近的去处了。
我没有想很多人一样去选择日本那个我为之不齿的国家。在那里我无法写下如下的文字,也许我会在一时义愤之后在靖国神社那个万树萧疏鬼唱歌的地方涂抹一些对不起武大郎前辈的文字,然后被大使馆遣送回来。
于是我决定去越南。这个让我很期待的国家,不只是安妮宝贝的文字和甘世佳的远行。从各个渠道,我明白了这个去处可以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于是我作出了这个决定。
在这里我还必须提到一笔,我曾经对很多朋友说过我喜欢两个去处,一个是北非,一个是中美洲。在那里我可以看得到有些原始但是却很富有浪漫气息的景色。
这些景色正如村上村树那部挪威的森林一样,完全是没有道理的。我确定,如果不是某一个商家打出了“小资必读”的字样,在中国是不可能创造码洋达到天文数字的销量奇迹。
无所谓在撒哈拉看着夕阳落日,骑着骆驼在荒漠中游走或是在卡萨布兰卡仰望夜景喝着咖啡固然浪漫,但是却不是我要找的景色。在洪都拉斯大峡谷和哥斯达黎加的某个原始森林的吊床上品尝着椰子酒,和相爱的人在亚马逊河饱览热带景色也未尝不可。但是他们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硬伤。那就是没有个性。
这些如同写着那些原本枯燥而又乏味的文字。也许在若干年前,南诏、交趾、安南、澜沧这些曾经很辉煌很神秘的王国。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之间却转瞬即逝。那些在唐文化背景下的王国宛如拉斐尔笔下的奇斯拉王朝,一一灰飞烟灭。没有个性的东西注定要在进化中灭亡。一如我们这些人的文字。
在不经意之间,我已经出了三本书,在此刻,我其实和余秋雨先生在写千年一叹的想法有了很多的雷同。一种从思想到肉体的回归。都累了,都该歇歇。那就歇歇吧。于是在那个时刻身体和精神有了一瞬间的结合。也许在照片和文字的转化间,你能找到它的个性所在。
就是这本书。
和余先生唯一所不同的是,我不是起承转合,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四
最后,我还是提一下一个老调重谈的问题。
那就是八十年代作者的一些议论。
我并不想在这里强调文字的张力和厚重程度,以及这些本来属于文字之外的所有。其实很多专职摄影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无数华丽的照片到最后还是只图一个心境。正如我收入到这个集子里很多的照片,原本只是放在相片夹子里自赏或是落灰,没想到会有如此的用途。
八十年代写手的作品之所以被现在太多的人所不齿。以至于很多热心的文学家帮八十年代作者出文集,拉宣传等等。我个人认为这些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八十年代作者必须明白,自己写了一些什么。
之所以被人如此贬责,我偶尔也作了无力的反驳和申诉。但是仍旧无济于事,其实八十年代作者最大的硬伤就是底气不足。文字上过多的受外来影响,或者是圈子里互相影响,互相模仿,甚至抄袭。
昆德拉关于小说和作者的一些定义有一句伟大而又精辟的阐述,那就是用作者的特性尽量来表达小说复杂的精神。每个作者的背景不同,内容也各有千秋。一如我游历的这些国家,但是如果强行的模仿或是抄袭,那就是违背了小说原本的本质。就会导致整个创作群体的素质低下和作品的单一性。
在八十年代写手里面确实存在这种的现象,某一个作者写某一个题材如果走红,那么全国就会形成一种模仿的狂潮。在这种现象下,我想,到了我们该思考的时候了。也许太多人的作品永远只能是在高阁中的非畅销书。
尽管如此,我的作品仍旧正在尽量转型,努力的向自己不同的方向转型。无论是畅销书也好,精品书也罢。型是要转的,这个转型,也是很费力的。所以说我更看好的是一个作者在本身积累沉淀后的的一种自然的感悟。
这个感悟,是八十年代群体冲破一个既定思维的力量。
无需沉默。
零零碎碎,差强人意,促成一文,聊以为序。
对于在写作过程中受到的关注和支持,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