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武夫当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戴凤翔介绍说道:“去年七月份和十二月份时,中央政府分别调派了两支部队入豫。第一支部队是原来驻防河南省内的第十一镇,该镇在赣宁战役时调往湖北布防,后来因为省内民乱又急忙抽调了一个旅回援。该旅旅长徐劲勋,部队刚刚沿京汉线北上,却不料在许昌城外遭到白朗主力部队伏击,全军覆没。徐劲勋已经被张都督枪决了。”
袁肃深深吸了一口气,脸色阴沉却没有说话。
戴凤翔于是接着说道:“十二月时从安徽又调来一支部队,本是第十四镇刚刚完成改编的陆军第十四师,是参谋本部军事参赞、接任蒋先生出任保定军校校长的曲校长部。一开始还能帮助一些局面,可是随着民军势力越来越大,而且各路民军化整为零,甚至还渗透到安徽省,十四师一时无法顾及全局,战况愈发被动。”
他口中所说的曲校长正是现任保定军校校长曲同丰,袁肃之前还在北京见过对方,却没料到曲同丰人在北京,部队却在河南这边参与围剿白朗起义。也不知道是把部队委托给师部管理,又或者是其在北京远程坐镇指挥。
“那现在十四师是什么情况?”蒋百里问道。
“十四师目前主要还是在镇防河南与安徽边境,周围有好几路民军在活动,若是主动出击反而会被民军牵着鼻子到处跑,所以只能原地固守,几乎是动弹不得了。”戴凤翔说道。
“眼下河南省内有多少城镇沦陷了?”略微停顿了一阵,袁肃继而又问道。
在动身南下之前,他是做了一些功课,了解到白朗起义目前对各省造成的影响。
可以说白朗起义不像是一般的土匪活动,攻击一座城镇抢完东西就跑。这种农民起义性质的军事行动,作战的目的是在攻城略地。据说白朗最强大的时候,曾经一口气连克八座城镇,俨然成了占地为王的“土皇帝”。
对于官府来说,他们不单单是要搜剿躲在深山里面的民军,还要将那些沦陷的城镇夺回来。虽然说最近一段时间民军的声势有所消减,之前被攻占的大城镇一一都收复回来,而民军也化整为零分成了好几路开始打游击并且进行战略转移。但是在一些偏远地方的小城小镇,依然是被民军牢牢掌握着。
正面攻打城镇还算是容易的事情,比起潜伏在山林里面,最起码目标更为集中。可偏偏就是这样,官府都拿民军没有办法,之前那些被攻占的大城镇,大部分是白朗等人主动放弃,这才让官府得到机会收复。至于还被民军占领的城镇,官府根本不会也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归根结底一句话,整整一年应付民军的攻势,各地官府早就被打怕了。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西南山区好一些镇子都是被民军控制,要说大城镇的话,昨天开封那边还发来电报,说商丘是被民军占领的,安徽那边也发来电报,还说在毫州附近也有几个县城被民军胁持。”戴凤翔说道,不过他的语气带着很多怀疑的成份。
“商丘?毫州?你们从淮北出发,不是正好要经过商丘和毫州中间的地方吗?”袁肃同样感到很是疑惑,他加重语气追问道。
“正是。十四师目前就驻扎在永城、夏邑和汤县这几个地方,之前他们也发来电报说商丘是肯定被一支民军占领了,但是他们不敢确定毫州的情况。本来我部行军的时候,也是很担心会在途中遭到不测,所以一开始的计划是绕道到直隶省。但后来淮北的一个商号刚刚跑商回来,表示商丘没有民军,最起码南边是没有发现有什么情况。最后我们第三旅分了三批次,骑兵先行勘探,直到抵达开封都没有遇到敌人。”戴凤翔解释的说道。
“开封那边为什么会认为商丘有民军出没?”蒋百里问道。
“就在上个月月底时,张都督麾下一个骑兵团还在宁陵与民军发生交火,骑兵团侦查到这支民军退回了商丘城内。”戴凤翔说道。
“总之,这件事不能掉以轻心。”袁肃缓缓的说道。
随后,戴凤翔又把整个河南政府军阻敌的防线做了介绍。河南省内除了之前所说的曲同丰十四师之外,另外就是正在筹备的中央陆军第十师张锡元部,和中央陆军第十一师何丰林部,以及张镇芳本人都督府陆军第十九师部。张锡元和何丰林的两个师目前还没有正式挂番号为中央陆军,仅仅只是在司令部设置了中央陆军两个师的筹备处而已,无论是建制还是人员编排,基本上还是保持着之前的旧有体系。
正因为是正在筹备中央陆军的过程,所以张锡元、何丰林以前的番号已经摒弃了,但新的中央军番号还没有配备,所以到头来还是无名部队。在开封和发往北京的官方电文中,也只是以“张锡元部”、“何丰林部”做为代称。
此二人麾下各有两个旅的部队,从去年接到命令开始扩编后,兵力分别从三千人扩充到五千人、四千人扩充七千人。当属何丰林部兵力最多,但论军事装备却是张锡元部最好、最齐全。这两路人马原本是袁世凯寄托于希望的部队,也是袁世凯钦命的嫡系部队,然而之所以让袁世凯雷霆震怒,反而正是这两路人马不争气,与白朗民军作战一年之久,大小战斗二十余此,竟无一次获胜。
最惨的一次就是在许昌驰援徐劲勋一旅时,张锡元最精良两个团居然走错了方向,不仅间接导致徐劲勋旅全军覆没,更是给了白朗主力军喘息的机会,调头过来打了一个反包围。张锡元这两个团被击毙三百余人,一名副团长、两名参谋官阵亡,辎重物资被劫走大半。
想来袁世凯是为了顾全这两支即将挂牌成立为中央军的部队的面子,以免让外国人和南方以为“中央军”不过如此,所以只好让张镇芳来背这个黑锅,通电痛斥张镇芳指挥不利。而事实上张镇芳部那会儿龟缩在开封,当时是真的因为商丘沦陷,而尚且距离开封部过百余里之近,所以担心的不得了。
经过数十次的惨败,张锡元部已经元气大伤,从去年九月份便坚守郑州不出,直到后来白朗从许昌撤退后,才分出一部分人马接管了许昌。
至于何丰林仅仅比张锡元要好一点,之所以说好一点,那就是没有像张锡元那样因为一个小错误而遭到重创。何丰林还算是有骨气的人,在河南所有将领不敢承担围剿山区民军的任务时,他是当仁不让的接下这个重担。
这大半年的时间,他的人马基本上都集中在西南山区附近,而大部分作战失利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中央施压之下,不得已贸然组织进山围剿的行动,结果每次都民军伏击成功。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其部坚守西南山区边境,以战略防守和围困为主要手段,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但却成功截断了民军进入河南中部地区。
不仅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何丰林部的坚守阻截,导致西南山区大批民军断了粮草补给,并与东部的民军彻底失去联系,不得不开始向陕西转移。
总的来说,目前河南的局势已经缓和下来,但是并不是因为官府镇压有利,相反是白朗考虑到河南省内的局面难以打开,所以主动选择战略转移,这才给官府有了喘息的机会。而除了上述几路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则都是地方州县的旧营,也就是素质最差的一类。要说白朗转移最高兴的,莫过于这些地方州县的旧营了,总算不必再去“出生入死”。
第三旅的驻地位于城西近郊的一座兵营,之前正是张锡元部的驻地,后来张锡元抽调了人马驻扎到许昌,因此将这一片营区空了出来。
一行人来到营区,袁肃在戴凤翔的陪同下走出马车,只见营区并不算太大,第三旅三个团近三千五百号人还显得有一些拥挤。营房只有几十间,许多士兵还只能露天搭建帐篷。不过虽然条件不怎么样,但是大营中的秩序井然,营门口站岗士兵也是精神抖擞、姿态昂然。
对于这一幕袁肃感到很是欣慰,看来郭文远果然是一个会练兵的人,才过了半年的时间就把一支新组建的部队训练的有模有样。当然,有门板不代表有实力,对于第三旅真正的战斗力多少还是有几分悬念,毕竟是一支新旅。
来到临时的旅部指挥所,袁肃着急全旅营部以上的军官到场开会,他先郑重的将蒋百里做了介绍,表示蒋百里将出任最高军事顾问一职,同时授予其直接参军军事决策的特别权力。随后,他又对目前河南省内的情况做了大概统筹,接着开始讨论第三旅今后的军事走向。
------------------------------
戴凤翔(1881—1962)字钟奇,号光晔,汉族,湖南长沙县东乡(今北山镇)人,国民党早期高级将领、军事教育家。他少怀大志,能文善武,目睹清廷之愚昧腐败,立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张锡元毕业于保定军官学堂,后任定武新建军教习。宣统三年(1911年),任河南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第五十八标标统。同年10月,参与镇圧武昌起义,因功升第二十九混成协协统。民国元年(1912年),混成协改组为混成旅,张锡元仍任二十九旅旅长。同年12月,升任河南陆军第一师师长。民国三年(1914年),参与镇压白朗起义。同年9月,改任第九师师长。民国五年(1916年),改任京畿歩兵第二旅旅长。
第21章,军事部署
关于这一点,在来的火车上时袁肃与蒋百里已经做了一些讨论。离开北京返回滦州之前,陆军部和总统府军事参议处都找过袁肃谈过南下河南的事情,大致上的意思就是袁肃的部队是第一支带着正式中央军番号入豫的部队,所以政治上的意义远远要大于军事战略上的意义。综合起来而言,中央那边的意思就是“宁可按并不动”,也万万不可“丢人现眼”。
不难看出,在中央政府看来,袁肃麾下的部队是远远不如张锡元、何丰林的部队,毕竟张、何二人是老资历的北洋宿将,而且单单从带兵的时间上都要比袁肃多得多,简单一句话那就是此二人走过的路比袁肃吃过的盐还要多。
但是在火车上袁肃与蒋百里的讨论,却一共总结了三个军事走向,其一是遵照中央政府的命令,采取保守的姿态坐镇郑州,等到省内民军势力消弱之后再另选机会行动;其二则是按照袁肃一开始的计划,专心经营向华中腹地的跳板,在河南开拓一片地盘出来;再者就是积极参与围剿民军的军事行动,争取一战打出名声来。
此时在临时旅部指挥所内,袁肃并没有把自己的计划全部说出来,只是当着所有军官的面强调中央政府的命令,以及中央陆军第三旅调派到河南省内的意义。他要求各团各营全面做好战备工作,保持最佳状态,随时准备出兵作战。
之后,则又与各团了解了目前第三旅的情况,包括各项战略物资、后勤物资的储备,以及目前军中士兵对河南民乱之事的看法。大体上第三旅的军备物资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第三旅自行带来的一部分物资,另外一方面则是开封都督府承诺提供的后勤供应。为此,袁肃要求旅部立刻成立一个后勤小组,赶赴开封都督府常驻,随时协调物资的供应问题。
至于军中士兵们的情况,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虽然贪生怕死是所有人的本性,要让这支新建的部队有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心态,显然是不可能的,最起码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第三旅大部分士兵是淮北本地人,因为郑州与安徽相隔的不算太远,所以这些士兵情绪上并没有不合适。
根据各团团长的汇总,这些士兵都是刚刚完成训练不久的新兵,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对战争没有很大的印象。
对此袁肃表示很欣慰,哪怕这些新兵只是因为“不知无畏”,但也能表现出与河南省内的各路部队截然不同的一面,因而要想做出一番表面工作显然是轻而易举。
在介绍完省内和第三旅内部情况罢了,袁肃便让各营营长先回去,只留下团部以上的军官召开进入主题的军... -->>
戴凤翔介绍说道:“去年七月份和十二月份时,中央政府分别调派了两支部队入豫。第一支部队是原来驻防河南省内的第十一镇,该镇在赣宁战役时调往湖北布防,后来因为省内民乱又急忙抽调了一个旅回援。该旅旅长徐劲勋,部队刚刚沿京汉线北上,却不料在许昌城外遭到白朗主力部队伏击,全军覆没。徐劲勋已经被张都督枪决了。”
袁肃深深吸了一口气,脸色阴沉却没有说话。
戴凤翔于是接着说道:“十二月时从安徽又调来一支部队,本是第十四镇刚刚完成改编的陆军第十四师,是参谋本部军事参赞、接任蒋先生出任保定军校校长的曲校长部。一开始还能帮助一些局面,可是随着民军势力越来越大,而且各路民军化整为零,甚至还渗透到安徽省,十四师一时无法顾及全局,战况愈发被动。”
他口中所说的曲校长正是现任保定军校校长曲同丰,袁肃之前还在北京见过对方,却没料到曲同丰人在北京,部队却在河南这边参与围剿白朗起义。也不知道是把部队委托给师部管理,又或者是其在北京远程坐镇指挥。
“那现在十四师是什么情况?”蒋百里问道。
“十四师目前主要还是在镇防河南与安徽边境,周围有好几路民军在活动,若是主动出击反而会被民军牵着鼻子到处跑,所以只能原地固守,几乎是动弹不得了。”戴凤翔说道。
“眼下河南省内有多少城镇沦陷了?”略微停顿了一阵,袁肃继而又问道。
在动身南下之前,他是做了一些功课,了解到白朗起义目前对各省造成的影响。
可以说白朗起义不像是一般的土匪活动,攻击一座城镇抢完东西就跑。这种农民起义性质的军事行动,作战的目的是在攻城略地。据说白朗最强大的时候,曾经一口气连克八座城镇,俨然成了占地为王的“土皇帝”。
对于官府来说,他们不单单是要搜剿躲在深山里面的民军,还要将那些沦陷的城镇夺回来。虽然说最近一段时间民军的声势有所消减,之前被攻占的大城镇一一都收复回来,而民军也化整为零分成了好几路开始打游击并且进行战略转移。但是在一些偏远地方的小城小镇,依然是被民军牢牢掌握着。
正面攻打城镇还算是容易的事情,比起潜伏在山林里面,最起码目标更为集中。可偏偏就是这样,官府都拿民军没有办法,之前那些被攻占的大城镇,大部分是白朗等人主动放弃,这才让官府得到机会收复。至于还被民军占领的城镇,官府根本不会也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归根结底一句话,整整一年应付民军的攻势,各地官府早就被打怕了。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西南山区好一些镇子都是被民军控制,要说大城镇的话,昨天开封那边还发来电报,说商丘是被民军占领的,安徽那边也发来电报,还说在毫州附近也有几个县城被民军胁持。”戴凤翔说道,不过他的语气带着很多怀疑的成份。
“商丘?毫州?你们从淮北出发,不是正好要经过商丘和毫州中间的地方吗?”袁肃同样感到很是疑惑,他加重语气追问道。
“正是。十四师目前就驻扎在永城、夏邑和汤县这几个地方,之前他们也发来电报说商丘是肯定被一支民军占领了,但是他们不敢确定毫州的情况。本来我部行军的时候,也是很担心会在途中遭到不测,所以一开始的计划是绕道到直隶省。但后来淮北的一个商号刚刚跑商回来,表示商丘没有民军,最起码南边是没有发现有什么情况。最后我们第三旅分了三批次,骑兵先行勘探,直到抵达开封都没有遇到敌人。”戴凤翔解释的说道。
“开封那边为什么会认为商丘有民军出没?”蒋百里问道。
“就在上个月月底时,张都督麾下一个骑兵团还在宁陵与民军发生交火,骑兵团侦查到这支民军退回了商丘城内。”戴凤翔说道。
“总之,这件事不能掉以轻心。”袁肃缓缓的说道。
随后,戴凤翔又把整个河南政府军阻敌的防线做了介绍。河南省内除了之前所说的曲同丰十四师之外,另外就是正在筹备的中央陆军第十师张锡元部,和中央陆军第十一师何丰林部,以及张镇芳本人都督府陆军第十九师部。张锡元和何丰林的两个师目前还没有正式挂番号为中央陆军,仅仅只是在司令部设置了中央陆军两个师的筹备处而已,无论是建制还是人员编排,基本上还是保持着之前的旧有体系。
正因为是正在筹备中央陆军的过程,所以张锡元、何丰林以前的番号已经摒弃了,但新的中央军番号还没有配备,所以到头来还是无名部队。在开封和发往北京的官方电文中,也只是以“张锡元部”、“何丰林部”做为代称。
此二人麾下各有两个旅的部队,从去年接到命令开始扩编后,兵力分别从三千人扩充到五千人、四千人扩充七千人。当属何丰林部兵力最多,但论军事装备却是张锡元部最好、最齐全。这两路人马原本是袁世凯寄托于希望的部队,也是袁世凯钦命的嫡系部队,然而之所以让袁世凯雷霆震怒,反而正是这两路人马不争气,与白朗民军作战一年之久,大小战斗二十余此,竟无一次获胜。
最惨的一次就是在许昌驰援徐劲勋一旅时,张锡元最精良两个团居然走错了方向,不仅间接导致徐劲勋旅全军覆没,更是给了白朗主力军喘息的机会,调头过来打了一个反包围。张锡元这两个团被击毙三百余人,一名副团长、两名参谋官阵亡,辎重物资被劫走大半。
想来袁世凯是为了顾全这两支即将挂牌成立为中央军的部队的面子,以免让外国人和南方以为“中央军”不过如此,所以只好让张镇芳来背这个黑锅,通电痛斥张镇芳指挥不利。而事实上张镇芳部那会儿龟缩在开封,当时是真的因为商丘沦陷,而尚且距离开封部过百余里之近,所以担心的不得了。
经过数十次的惨败,张锡元部已经元气大伤,从去年九月份便坚守郑州不出,直到后来白朗从许昌撤退后,才分出一部分人马接管了许昌。
至于何丰林仅仅比张锡元要好一点,之所以说好一点,那就是没有像张锡元那样因为一个小错误而遭到重创。何丰林还算是有骨气的人,在河南所有将领不敢承担围剿山区民军的任务时,他是当仁不让的接下这个重担。
这大半年的时间,他的人马基本上都集中在西南山区附近,而大部分作战失利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中央施压之下,不得已贸然组织进山围剿的行动,结果每次都民军伏击成功。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其部坚守西南山区边境,以战略防守和围困为主要手段,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但却成功截断了民军进入河南中部地区。
不仅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何丰林部的坚守阻截,导致西南山区大批民军断了粮草补给,并与东部的民军彻底失去联系,不得不开始向陕西转移。
总的来说,目前河南的局势已经缓和下来,但是并不是因为官府镇压有利,相反是白朗考虑到河南省内的局面难以打开,所以主动选择战略转移,这才给官府有了喘息的机会。而除了上述几路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则都是地方州县的旧营,也就是素质最差的一类。要说白朗转移最高兴的,莫过于这些地方州县的旧营了,总算不必再去“出生入死”。
第三旅的驻地位于城西近郊的一座兵营,之前正是张锡元部的驻地,后来张锡元抽调了人马驻扎到许昌,因此将这一片营区空了出来。
一行人来到营区,袁肃在戴凤翔的陪同下走出马车,只见营区并不算太大,第三旅三个团近三千五百号人还显得有一些拥挤。营房只有几十间,许多士兵还只能露天搭建帐篷。不过虽然条件不怎么样,但是大营中的秩序井然,营门口站岗士兵也是精神抖擞、姿态昂然。
对于这一幕袁肃感到很是欣慰,看来郭文远果然是一个会练兵的人,才过了半年的时间就把一支新组建的部队训练的有模有样。当然,有门板不代表有实力,对于第三旅真正的战斗力多少还是有几分悬念,毕竟是一支新旅。
来到临时的旅部指挥所,袁肃着急全旅营部以上的军官到场开会,他先郑重的将蒋百里做了介绍,表示蒋百里将出任最高军事顾问一职,同时授予其直接参军军事决策的特别权力。随后,他又对目前河南省内的情况做了大概统筹,接着开始讨论第三旅今后的军事走向。
------------------------------
戴凤翔(1881—1962)字钟奇,号光晔,汉族,湖南长沙县东乡(今北山镇)人,国民党早期高级将领、军事教育家。他少怀大志,能文善武,目睹清廷之愚昧腐败,立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张锡元毕业于保定军官学堂,后任定武新建军教习。宣统三年(1911年),任河南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第五十八标标统。同年10月,参与镇圧武昌起义,因功升第二十九混成协协统。民国元年(1912年),混成协改组为混成旅,张锡元仍任二十九旅旅长。同年12月,升任河南陆军第一师师长。民国三年(1914年),参与镇压白朗起义。同年9月,改任第九师师长。民国五年(1916年),改任京畿歩兵第二旅旅长。
第21章,军事部署
关于这一点,在来的火车上时袁肃与蒋百里已经做了一些讨论。离开北京返回滦州之前,陆军部和总统府军事参议处都找过袁肃谈过南下河南的事情,大致上的意思就是袁肃的部队是第一支带着正式中央军番号入豫的部队,所以政治上的意义远远要大于军事战略上的意义。综合起来而言,中央那边的意思就是“宁可按并不动”,也万万不可“丢人现眼”。
不难看出,在中央政府看来,袁肃麾下的部队是远远不如张锡元、何丰林的部队,毕竟张、何二人是老资历的北洋宿将,而且单单从带兵的时间上都要比袁肃多得多,简单一句话那就是此二人走过的路比袁肃吃过的盐还要多。
但是在火车上袁肃与蒋百里的讨论,却一共总结了三个军事走向,其一是遵照中央政府的命令,采取保守的姿态坐镇郑州,等到省内民军势力消弱之后再另选机会行动;其二则是按照袁肃一开始的计划,专心经营向华中腹地的跳板,在河南开拓一片地盘出来;再者就是积极参与围剿民军的军事行动,争取一战打出名声来。
此时在临时旅部指挥所内,袁肃并没有把自己的计划全部说出来,只是当着所有军官的面强调中央政府的命令,以及中央陆军第三旅调派到河南省内的意义。他要求各团各营全面做好战备工作,保持最佳状态,随时准备出兵作战。
之后,则又与各团了解了目前第三旅的情况,包括各项战略物资、后勤物资的储备,以及目前军中士兵对河南民乱之事的看法。大体上第三旅的军备物资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第三旅自行带来的一部分物资,另外一方面则是开封都督府承诺提供的后勤供应。为此,袁肃要求旅部立刻成立一个后勤小组,赶赴开封都督府常驻,随时协调物资的供应问题。
至于军中士兵们的情况,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虽然贪生怕死是所有人的本性,要让这支新建的部队有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心态,显然是不可能的,最起码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第三旅大部分士兵是淮北本地人,因为郑州与安徽相隔的不算太远,所以这些士兵情绪上并没有不合适。
根据各团团长的汇总,这些士兵都是刚刚完成训练不久的新兵,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对战争没有很大的印象。
对此袁肃表示很欣慰,哪怕这些新兵只是因为“不知无畏”,但也能表现出与河南省内的各路部队截然不同的一面,因而要想做出一番表面工作显然是轻而易举。
在介绍完省内和第三旅内部情况罢了,袁肃便让各营营长先回去,只留下团部以上的军官召开进入主题的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