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乱世第一名相谢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一路,也就是西路,他派出了姚苌、慕容垂他们,大约5万人,到上游去遏制住桓冲的策应,让中路的前锋主力打得安心。另一路,就是东路,由梁成,王显等一大堆名将率领,进兵洛涧,也大约有5万人,打算挡住谢玄从广陵出发的北府兵。(一种说法是,这个梁成和王显是从彭城出发的,也就是那个“幽冀之众汇于彭城”的那些人。不过不论是从哪儿来的,反正这支东路军呢,就是想挡住谢玄的北府兵)。那么这样儿,两头儿强兵都过不来,他和苻融就可以一路直下,豫州不就个桓伊嘛,虽然也能打仗,不过一个名士样的人物,兵又少,那拿下历阳,直逼建康,还不就指日可待?
应该说,苻坚的这个战略布署得挺不错,没啥问题。如果他的想法都能实现,不管最后那个历阳的“渡江战役”,靠他这十几万人能不能打胜吧,但这个豫州,可就首先弄到手了。
不过,苻坚的这个意图,谢安可是看出来了。那么,派兵的那天晚上,他就做出了一个基本是针对于苻坚这个进攻意图的防御部署。
三:谢安的战略
强大豫州,迎阻军锋
苻坚的主力,既然是打算南下豫州,他会怎么进军呢?对当时来说,他有两条路,一条是走陆路,骑兵渡过淝水,一路南下,逼进历阳。另一路,就是走水路,沿淝水向南,经巢湖,直接进到长江。虽然,前秦的水军远不比东晋厉害,数量也不会太多,但是这一路也不能不防。另外,水军是东晋的强项,进军时也不必休息,可以一直往前走。再者,近十万的军队,也需要补给,运输通过水路,是南方军队最惯用的方法了。于是,谢安派出了第一路:东晋的水军。由谢石带领(谢石也一向是领水军的)。从长江进巢湖到淝水。这一路人数不太多,估计有一两万人。这样,首先就能够阻住前秦可能的数量不大的水军南下;另一个,还能担负起前线的运输工作等等。
不过,苻坚最有可能的进攻方向,可是苻融渡淝水走陆路,用前秦骑兵对豫州形成突破呀,那么镇守历阳的桓伊,顶的压力可就大了。对这一路,谢安的做法是,事不宜迟,立即补充兵力,迎上去,尽可能阻住前秦的军锋,不求取胜,但能抗多久就抗多久,以等待谢玄东路军的策应。于是这第二路,就由豫州刺史桓伊带领,从历阳出发,走陆路,向上迎击。人数约2万左右。
其实这两路,虽然是迎击敌军,但总体上说,还是为防守考虑的。主要为阻断秦军两条南下的通路,谢安的意图,还是以攻为守要多一些。
劲旅突破,奇袭侧翼
那么这第三路,也是最后一路。就是谢玄的北府兵了。当然,谢安是把最艰巨的任务,留给了谢玄啊。而且,他也不可能让谢玄把徐州军全都带走。作为建康的门户,多少还要留下个一两万人。
我们来看看,谢玄这一路的战略目标:
如果顺利的话,谢石和桓伊两路,能够暂时阻住前秦的军锋。那么这时,谢玄和谢琰领五六万北府兵,从广陵出发,经过盱眙,进入豫州。首先就会碰到,梁成、王显等等大将驻守的洛涧,在这里,洛涧就必须突破,而且越快越好。所以后来,我们看到,谢玄到这里,兵分两路,以刘牢之带5000人奇袭敌军,对付梁成的主力,他自己,却和谢琰带着大军,渡过洛涧,直向淝水去了。
然后,谢玄就从侧面进攻前秦军的左翼,以正面军锋攻击对方侧翼,在军事上,会占有很大的优势。这样一来,桓伊和秦军的艰难对峙也可以得到缓解。
那么这样看,谢玄这一路,无疑是一支进攻部队,必须节节得胜,不能有半点儿气馁,这样才能缓解豫州的危局。所以,这也正是谢玄如果不能心神稳定,谢安就不放他出征的原因。
这正是谢安针对苻坚的意图,所制订的进兵路线和部署。这样看,无论豫州还是徐州,所有南进的路线,秦军都并不是轻易就能够突破。不过,这个战略部署,最根本的,就是对谢玄的要求极高,那就是,只许胜,不许败。如果败了,虽然江边决战,苻坚也难以打赢,但是豫州呢?也许从此就要落到前秦手里了。
难考后来,这几路人马是谁先抵达战场的,但是,由于谢玄进兵太快,苻融攻下寿阳不到二十天,还不能结束调整,继续向南推进时,谢玄已经攻破洛涧,兵临淝水了。所以,史书没有桓伊军单独和前秦战斗的记载,那么北府兵这原本是打算攻击敌军侧翼的劲旅,由于秦军没来得及南进,却一下子又变成了和敌人正面交锋。
补充一下儿胡彬:
淝水之战中,胡彬带了5000水军的事儿,也一直常被大家提起。其实是这样,这个胡彬,严格来说,并不算在这次战略布署之中。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苻融要进攻寿阳时,谢安派他从淮阴出发,带5000水军沿淮河而上,去增援一下儿。但胡彬快赶到时,寿阳已经失陷了,他就暂时退到了硖石这地方。这时,梁成他们(从彭城来)赶来占了洛涧。正好把个胡彬在淮河上的退路给掐死了。所以后来胡彬给谢石捎信说,自己被围了这么久,军粮已尽,估计再难见到咱们的大军了。胡彬的增援要比谢安这一回的布署早一些,是个被救的对象,实际上,并不该算这次迎击秦军的一支部队啊。
第十一章3000人的"救兵"
“矫情镇物”
现在下游的局势,正是剑拔弩张呀。谢安持之以静,支撑着这个大局。那“震恐”情绪,大家也都发泄得差不多了,再一瞧谢安的举止,倒都想开了:这天塌下来,有他扛着呢。他自己儿子上战场,他都不急,咱们瞎操什么心。没准儿,咱们这一向高深的谢相,早就胸有成竹了呢。就是这军事机密,不能对咱们说罢了。于是,大家也不折腾了,该听歌的听歌,该下棋的下棋。打仗?那是他们谢家的事儿,跟我们没关系。整个建康依然稳定,老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切如常,店铺照样儿营业,也没出现什么抢购风之类。这么大的一场战争,就根本没有渗透进这个国家里来。
有的评论里说,谢安这是“故作镇定”,没错啊,肯定是故作的。《晋书》干脆就评其为“矫情镇物”,这也没有问题。他心里要真像他外表做出来的这个样子,如此没有牵挂,如此外物不入于心……那他就真是神仙了。“神仙”的事,就不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能评价的了。
在这里,我们只能把他当作一个和大家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国家的责任,家人的生死,都在他一个人脑袋上悬着呢,他还必须得把这些压力,这些担心,都按在自己心里,让别人看到他很轻松的样子,不让任何人跟他一块儿操心,就为了稳定住整个国家的局面,让这场战争向最好的方向发展……这“矫情镇物”,可是功夫呀,那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
3000人的“救兵”
好了,军队都已经出发,那么谢安除了给他们搞好后勤,并做好应变准备以外,就没啥事儿了,不管真的假的,他就继续拉着大家,高高兴兴地清谈,游玩儿。
那时的建康就是这情形。结果,远在荆州的桓冲一听说,可实在坐不住了。前秦“百万”大军哪,这谢安真不当回事儿呀。再想,从自己回荆州,谢安一直是能帮忙时就帮忙,那现在建康面临这么大的危机,自己也要出点儿力才对。于是,他就立刻点了3000精兵,让他们马上出发,赶到建康去,增加首都的防卫。
不过,让桓冲实在想不到的是,这些人到了建康,谢安却一口拒绝了。他淡淡地对桓冲的使者说:朝廷这边我已经安排好了,不缺兵少将,你那边也不轻松,还是留下自己用吧。结果这3000人没进城,就又给派回来了。
桓冲一瞧,心里可就来了气。谢安这是不给他面子啊。于是他又问那使者,谢安都安排哪些人带兵出战了?等一听到谢玄谢琰之类,桓冲这个不以为然,立刻就发起牢骚来:这谢安石有庙堂雅量,倒是不假,可惜却不懂用兵之道,大敌当前,还整天清谈、游玩儿,你再看看他派的这些人,居然让不懂事儿的孩子去当什么主力!嘿嘿,依我看,这结局是好不了了,你们等着瞧吧,不用多久,咱们就得一块儿改穿胡服了!
桓冲这也的确是气话,不然他也不会忘了,当初他“畏秦”不进兵,可谢玄那个“孩子”,又是怎么表现的。不过这里,谢安为什么要拒绝他呢?难道建康真的“不缺兵少将”吗?其实并不是。只是,桓冲这个3000精兵,的确要不得。
首先,是这个数量的问题。这事儿桓冲做得的确有点儿不对。你给他3000人,你让他干什么用啊?估计只有在,前秦攻破了建康,晋军都死得差不多了,双方展开巷战,这3000人才能派上点儿用场。说不好听了,你这不是讥讽他守不住建康吗?难道这么大一个首都,就缺这3000人?上游荆州有10多万人啊,就算同样受威胁,但比起下游来要好得多吧,你既然要帮他,那就该像点儿样才对。你要是给他3万,再少点儿,2万,然后任由他去调遣,你看他要不要。桓冲这作法,可是有点儿“小”了。就好像一个人正等一大笔钱救命,你跑来说,哎呀,咱们是朋友,我一定要帮你,来,给你100块钱。谢安要接了这3000兵,那才叫丢人呢。
其次,谢安这样费尽心机地外示闲暇,正是想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一定能打赢的,这个首都根本就没有危险,谁也不要担心。现在,他要了这3000人,大家一瞧,噢,原来我们谢相真是在骗人哪,连3000人都当宝贝儿,看来这建康真是危险得不得了了。谢玄在前线,也会想,原来我叔叔,并不是真的对我很有信心啊……所以,这3000人虽然是小事,但为了这么个“小事”,却把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人心给搅乱,那实在是得不偿失呀。
第十二章洛涧大捷
洛涧大捷
我们经过了这许多的“战前准备”,那么,关于这一场“千古大战”,这双方到底是个啥实底,到底动得啥心思,大家就都摸得比较清楚了。那就赶紧把镜头拉过去,来对准前线。
还从晋军这边儿说:
按照谢安的布署,豫州这头儿,谢石桓伊一个走水路,一个走陆路,主要就是以攻为守,来阻断秦军南下的通路,所以他们即使赶到了前线,也都不会主动去挑战,桓伊就一直没单独跟秦军发生过正面冲突。那么,这场战争的最大亮点,仍然是我们的北府兵啊,由桓冲认为的那两个“孩子”来率领(其实他俩现在都不小了,淝水之战这年,谢玄已经40岁,谢琰也有30多了。就是他俩辈份儿低,所以在桓冲眼里还都是“孩子”。)
瞧瞧摆在谢玄眼前的这条路:从徐州到豫州,几乎就得是一个横扫,遇到拦路的秦军,光实现突破还不行,就算不能把敌人全都干掉,也得让他们再不能有进攻的能力,否则,他们到了你身后,要么就会对你前后夹击,要么就会跑到建康去。要说这将领年轻些,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锐气十足啊,啥也不怕。自从带了北府兵,谢玄就是这么打过来的。那么谢琰呢?谢安这个得天独厚的小儿子,自幼就以“贞干”闻名,又搭上生来就漂亮,一直都“酷”得很,连谢家自己的兄弟们,能让他看得上的也没几个。虽然这是他头回上阵,但也是绝不肯丢人的。
于是,这兄弟俩带着6万左右的北府兵,从广陵出发,一路直指豫州。淮南大战以后,北府兵又经过了4年的调整和充实,也更加精干,也许谢玄从来没有去想,他带领的这支军队,如果论起强大,在当时中国的大地上,很可能是没有人能够匹敌的。
谢玄急速进兵,很快进入豫州,然后就碰上了第一个强敌,已经在洛涧布下了防线的梁成和王显,一共带了5万秦兵。梁成是前秦名将,历来跟东晋作战,是屡战屡胜。谢玄也早听说过他的名气。梁成这防线作得还挺周密,不但沿着洛涧筑了攻事,还在淮河里立了木栅,以防备谢玄可能沿淮河而上的水军。眼看就是非要把谢玄挡住不可,这样,才能让苻坚顺利地南下呀。
谢玄一看,这可不好办。人家早准备好了,就等着自己来呢。看来这硬拼肯定是不行。不过很快,他就想出了个主意,然后,就给刘牢之布置了一个颇为艰巨的任务。
他派给刘牢之5000人,让他夜里趁梁成防备不足,去偷袭他的攻事。要说这任务真是有些难度,谢玄也没法儿给他多派兵。因为毕竟梁成这儿只有5万人,对前秦的大军来说,这不算什么,可谢玄的手里,只有这些兵啊。要都耗在这儿,那下面的仗可怎么打。
那时的北府将领,是人人心气稳定,士气高涨。难,有什么可怕?从前那么难,咱们不也都过来了吗。于是刘牢之接令,没一句废话,立刻赶去布置了。
应该说,刘牢之在这一仗里可是立了大功啊,谢玄交他这个任务,也知道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结果没想到,刘牢之这个趁夜偷袭,就正好打了梁成一个措手不及。刘牢之就带着这5000北府兵,一举攻破了梁成的攻事,北府兵比之4年前,更加神勇,就这5000人,把个措手不及的秦军打得四散奔逃。谢玄这个“奇袭”之计一下儿奏效。刘牢之凭着神武,弄得这梁成还没琢磨过味儿来呢,就被当场斩杀。紧跟着,晋军一拥而上,又杀了王显王永等等大将。
秦兵一下儿可就乱了。本来5万人哪,这主将都死了,还打什么呀,晋军好厉害啊,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灭掉咱们14万人的北府兵?这回算见识了,还是赶紧逃命吧。其实,秦军不摸刘牢之的虚实,谁知道他就有5000人,谢玄在洛涧对岸列阵,总兵力超过梁成,这些人还都以为晋军都杀过来了呢。不过,这已经够了,刘牢之已经打乱了秦军的阵营,而且还斩了他们的主将,谢玄立即下领进兵,这一回,这将近6万晋军是真的都杀过来了。
> 一路,也就是西路,他派出了姚苌、慕容垂他们,大约5万人,到上游去遏制住桓冲的策应,让中路的前锋主力打得安心。另一路,就是东路,由梁成,王显等一大堆名将率领,进兵洛涧,也大约有5万人,打算挡住谢玄从广陵出发的北府兵。(一种说法是,这个梁成和王显是从彭城出发的,也就是那个“幽冀之众汇于彭城”的那些人。不过不论是从哪儿来的,反正这支东路军呢,就是想挡住谢玄的北府兵)。那么这样儿,两头儿强兵都过不来,他和苻融就可以一路直下,豫州不就个桓伊嘛,虽然也能打仗,不过一个名士样的人物,兵又少,那拿下历阳,直逼建康,还不就指日可待?
应该说,苻坚的这个战略布署得挺不错,没啥问题。如果他的想法都能实现,不管最后那个历阳的“渡江战役”,靠他这十几万人能不能打胜吧,但这个豫州,可就首先弄到手了。
不过,苻坚的这个意图,谢安可是看出来了。那么,派兵的那天晚上,他就做出了一个基本是针对于苻坚这个进攻意图的防御部署。
三:谢安的战略
强大豫州,迎阻军锋
苻坚的主力,既然是打算南下豫州,他会怎么进军呢?对当时来说,他有两条路,一条是走陆路,骑兵渡过淝水,一路南下,逼进历阳。另一路,就是走水路,沿淝水向南,经巢湖,直接进到长江。虽然,前秦的水军远不比东晋厉害,数量也不会太多,但是这一路也不能不防。另外,水军是东晋的强项,进军时也不必休息,可以一直往前走。再者,近十万的军队,也需要补给,运输通过水路,是南方军队最惯用的方法了。于是,谢安派出了第一路:东晋的水军。由谢石带领(谢石也一向是领水军的)。从长江进巢湖到淝水。这一路人数不太多,估计有一两万人。这样,首先就能够阻住前秦可能的数量不大的水军南下;另一个,还能担负起前线的运输工作等等。
不过,苻坚最有可能的进攻方向,可是苻融渡淝水走陆路,用前秦骑兵对豫州形成突破呀,那么镇守历阳的桓伊,顶的压力可就大了。对这一路,谢安的做法是,事不宜迟,立即补充兵力,迎上去,尽可能阻住前秦的军锋,不求取胜,但能抗多久就抗多久,以等待谢玄东路军的策应。于是这第二路,就由豫州刺史桓伊带领,从历阳出发,走陆路,向上迎击。人数约2万左右。
其实这两路,虽然是迎击敌军,但总体上说,还是为防守考虑的。主要为阻断秦军两条南下的通路,谢安的意图,还是以攻为守要多一些。
劲旅突破,奇袭侧翼
那么这第三路,也是最后一路。就是谢玄的北府兵了。当然,谢安是把最艰巨的任务,留给了谢玄啊。而且,他也不可能让谢玄把徐州军全都带走。作为建康的门户,多少还要留下个一两万人。
我们来看看,谢玄这一路的战略目标:
如果顺利的话,谢石和桓伊两路,能够暂时阻住前秦的军锋。那么这时,谢玄和谢琰领五六万北府兵,从广陵出发,经过盱眙,进入豫州。首先就会碰到,梁成、王显等等大将驻守的洛涧,在这里,洛涧就必须突破,而且越快越好。所以后来,我们看到,谢玄到这里,兵分两路,以刘牢之带5000人奇袭敌军,对付梁成的主力,他自己,却和谢琰带着大军,渡过洛涧,直向淝水去了。
然后,谢玄就从侧面进攻前秦军的左翼,以正面军锋攻击对方侧翼,在军事上,会占有很大的优势。这样一来,桓伊和秦军的艰难对峙也可以得到缓解。
那么这样看,谢玄这一路,无疑是一支进攻部队,必须节节得胜,不能有半点儿气馁,这样才能缓解豫州的危局。所以,这也正是谢玄如果不能心神稳定,谢安就不放他出征的原因。
这正是谢安针对苻坚的意图,所制订的进兵路线和部署。这样看,无论豫州还是徐州,所有南进的路线,秦军都并不是轻易就能够突破。不过,这个战略部署,最根本的,就是对谢玄的要求极高,那就是,只许胜,不许败。如果败了,虽然江边决战,苻坚也难以打赢,但是豫州呢?也许从此就要落到前秦手里了。
难考后来,这几路人马是谁先抵达战场的,但是,由于谢玄进兵太快,苻融攻下寿阳不到二十天,还不能结束调整,继续向南推进时,谢玄已经攻破洛涧,兵临淝水了。所以,史书没有桓伊军单独和前秦战斗的记载,那么北府兵这原本是打算攻击敌军侧翼的劲旅,由于秦军没来得及南进,却一下子又变成了和敌人正面交锋。
补充一下儿胡彬:
淝水之战中,胡彬带了5000水军的事儿,也一直常被大家提起。其实是这样,这个胡彬,严格来说,并不算在这次战略布署之中。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苻融要进攻寿阳时,谢安派他从淮阴出发,带5000水军沿淮河而上,去增援一下儿。但胡彬快赶到时,寿阳已经失陷了,他就暂时退到了硖石这地方。这时,梁成他们(从彭城来)赶来占了洛涧。正好把个胡彬在淮河上的退路给掐死了。所以后来胡彬给谢石捎信说,自己被围了这么久,军粮已尽,估计再难见到咱们的大军了。胡彬的增援要比谢安这一回的布署早一些,是个被救的对象,实际上,并不该算这次迎击秦军的一支部队啊。
第十一章3000人的"救兵"
“矫情镇物”
现在下游的局势,正是剑拔弩张呀。谢安持之以静,支撑着这个大局。那“震恐”情绪,大家也都发泄得差不多了,再一瞧谢安的举止,倒都想开了:这天塌下来,有他扛着呢。他自己儿子上战场,他都不急,咱们瞎操什么心。没准儿,咱们这一向高深的谢相,早就胸有成竹了呢。就是这军事机密,不能对咱们说罢了。于是,大家也不折腾了,该听歌的听歌,该下棋的下棋。打仗?那是他们谢家的事儿,跟我们没关系。整个建康依然稳定,老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切如常,店铺照样儿营业,也没出现什么抢购风之类。这么大的一场战争,就根本没有渗透进这个国家里来。
有的评论里说,谢安这是“故作镇定”,没错啊,肯定是故作的。《晋书》干脆就评其为“矫情镇物”,这也没有问题。他心里要真像他外表做出来的这个样子,如此没有牵挂,如此外物不入于心……那他就真是神仙了。“神仙”的事,就不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能评价的了。
在这里,我们只能把他当作一个和大家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国家的责任,家人的生死,都在他一个人脑袋上悬着呢,他还必须得把这些压力,这些担心,都按在自己心里,让别人看到他很轻松的样子,不让任何人跟他一块儿操心,就为了稳定住整个国家的局面,让这场战争向最好的方向发展……这“矫情镇物”,可是功夫呀,那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
3000人的“救兵”
好了,军队都已经出发,那么谢安除了给他们搞好后勤,并做好应变准备以外,就没啥事儿了,不管真的假的,他就继续拉着大家,高高兴兴地清谈,游玩儿。
那时的建康就是这情形。结果,远在荆州的桓冲一听说,可实在坐不住了。前秦“百万”大军哪,这谢安真不当回事儿呀。再想,从自己回荆州,谢安一直是能帮忙时就帮忙,那现在建康面临这么大的危机,自己也要出点儿力才对。于是,他就立刻点了3000精兵,让他们马上出发,赶到建康去,增加首都的防卫。
不过,让桓冲实在想不到的是,这些人到了建康,谢安却一口拒绝了。他淡淡地对桓冲的使者说:朝廷这边我已经安排好了,不缺兵少将,你那边也不轻松,还是留下自己用吧。结果这3000人没进城,就又给派回来了。
桓冲一瞧,心里可就来了气。谢安这是不给他面子啊。于是他又问那使者,谢安都安排哪些人带兵出战了?等一听到谢玄谢琰之类,桓冲这个不以为然,立刻就发起牢骚来:这谢安石有庙堂雅量,倒是不假,可惜却不懂用兵之道,大敌当前,还整天清谈、游玩儿,你再看看他派的这些人,居然让不懂事儿的孩子去当什么主力!嘿嘿,依我看,这结局是好不了了,你们等着瞧吧,不用多久,咱们就得一块儿改穿胡服了!
桓冲这也的确是气话,不然他也不会忘了,当初他“畏秦”不进兵,可谢玄那个“孩子”,又是怎么表现的。不过这里,谢安为什么要拒绝他呢?难道建康真的“不缺兵少将”吗?其实并不是。只是,桓冲这个3000精兵,的确要不得。
首先,是这个数量的问题。这事儿桓冲做得的确有点儿不对。你给他3000人,你让他干什么用啊?估计只有在,前秦攻破了建康,晋军都死得差不多了,双方展开巷战,这3000人才能派上点儿用场。说不好听了,你这不是讥讽他守不住建康吗?难道这么大一个首都,就缺这3000人?上游荆州有10多万人啊,就算同样受威胁,但比起下游来要好得多吧,你既然要帮他,那就该像点儿样才对。你要是给他3万,再少点儿,2万,然后任由他去调遣,你看他要不要。桓冲这作法,可是有点儿“小”了。就好像一个人正等一大笔钱救命,你跑来说,哎呀,咱们是朋友,我一定要帮你,来,给你100块钱。谢安要接了这3000兵,那才叫丢人呢。
其次,谢安这样费尽心机地外示闲暇,正是想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一定能打赢的,这个首都根本就没有危险,谁也不要担心。现在,他要了这3000人,大家一瞧,噢,原来我们谢相真是在骗人哪,连3000人都当宝贝儿,看来这建康真是危险得不得了了。谢玄在前线,也会想,原来我叔叔,并不是真的对我很有信心啊……所以,这3000人虽然是小事,但为了这么个“小事”,却把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人心给搅乱,那实在是得不偿失呀。
第十二章洛涧大捷
洛涧大捷
我们经过了这许多的“战前准备”,那么,关于这一场“千古大战”,这双方到底是个啥实底,到底动得啥心思,大家就都摸得比较清楚了。那就赶紧把镜头拉过去,来对准前线。
还从晋军这边儿说:
按照谢安的布署,豫州这头儿,谢石桓伊一个走水路,一个走陆路,主要就是以攻为守,来阻断秦军南下的通路,所以他们即使赶到了前线,也都不会主动去挑战,桓伊就一直没单独跟秦军发生过正面冲突。那么,这场战争的最大亮点,仍然是我们的北府兵啊,由桓冲认为的那两个“孩子”来率领(其实他俩现在都不小了,淝水之战这年,谢玄已经40岁,谢琰也有30多了。就是他俩辈份儿低,所以在桓冲眼里还都是“孩子”。)
瞧瞧摆在谢玄眼前的这条路:从徐州到豫州,几乎就得是一个横扫,遇到拦路的秦军,光实现突破还不行,就算不能把敌人全都干掉,也得让他们再不能有进攻的能力,否则,他们到了你身后,要么就会对你前后夹击,要么就会跑到建康去。要说这将领年轻些,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锐气十足啊,啥也不怕。自从带了北府兵,谢玄就是这么打过来的。那么谢琰呢?谢安这个得天独厚的小儿子,自幼就以“贞干”闻名,又搭上生来就漂亮,一直都“酷”得很,连谢家自己的兄弟们,能让他看得上的也没几个。虽然这是他头回上阵,但也是绝不肯丢人的。
于是,这兄弟俩带着6万左右的北府兵,从广陵出发,一路直指豫州。淮南大战以后,北府兵又经过了4年的调整和充实,也更加精干,也许谢玄从来没有去想,他带领的这支军队,如果论起强大,在当时中国的大地上,很可能是没有人能够匹敌的。
谢玄急速进兵,很快进入豫州,然后就碰上了第一个强敌,已经在洛涧布下了防线的梁成和王显,一共带了5万秦兵。梁成是前秦名将,历来跟东晋作战,是屡战屡胜。谢玄也早听说过他的名气。梁成这防线作得还挺周密,不但沿着洛涧筑了攻事,还在淮河里立了木栅,以防备谢玄可能沿淮河而上的水军。眼看就是非要把谢玄挡住不可,这样,才能让苻坚顺利地南下呀。
谢玄一看,这可不好办。人家早准备好了,就等着自己来呢。看来这硬拼肯定是不行。不过很快,他就想出了个主意,然后,就给刘牢之布置了一个颇为艰巨的任务。
他派给刘牢之5000人,让他夜里趁梁成防备不足,去偷袭他的攻事。要说这任务真是有些难度,谢玄也没法儿给他多派兵。因为毕竟梁成这儿只有5万人,对前秦的大军来说,这不算什么,可谢玄的手里,只有这些兵啊。要都耗在这儿,那下面的仗可怎么打。
那时的北府将领,是人人心气稳定,士气高涨。难,有什么可怕?从前那么难,咱们不也都过来了吗。于是刘牢之接令,没一句废话,立刻赶去布置了。
应该说,刘牢之在这一仗里可是立了大功啊,谢玄交他这个任务,也知道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结果没想到,刘牢之这个趁夜偷袭,就正好打了梁成一个措手不及。刘牢之就带着这5000北府兵,一举攻破了梁成的攻事,北府兵比之4年前,更加神勇,就这5000人,把个措手不及的秦军打得四散奔逃。谢玄这个“奇袭”之计一下儿奏效。刘牢之凭着神武,弄得这梁成还没琢磨过味儿来呢,就被当场斩杀。紧跟着,晋军一拥而上,又杀了王显王永等等大将。
秦兵一下儿可就乱了。本来5万人哪,这主将都死了,还打什么呀,晋军好厉害啊,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灭掉咱们14万人的北府兵?这回算见识了,还是赶紧逃命吧。其实,秦军不摸刘牢之的虚实,谁知道他就有5000人,谢玄在洛涧对岸列阵,总兵力超过梁成,这些人还都以为晋军都杀过来了呢。不过,这已经够了,刘牢之已经打乱了秦军的阵营,而且还斩了他们的主将,谢玄立即下领进兵,这一回,这将近6万晋军是真的都杀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