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宋帝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萧山走上一步,拉开房门,坐在外面的台阶上,朝远处的一名宫女招手,那名宫女便快步走了过来,萧山道:“去帮我拿壶酒来。”
虞允文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他站在萧山背后,觉得萧山的背影显得有些孤独。虞允文过了一会儿就在他旁边坐下,道:“你不是不喝酒么?”
萧山道:“心里闷的很,喝两杯解闷。”
说话间宫女已经端了一壶酒过来,还拿了两个酒杯。
萧山自己灌了一杯,道:“既然你知道了,我也没什么好瞒的。我很爱他,本来是打算就这样看着,默默的喜欢,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可后来……反正就是那么回事吧,随便了。”
虞允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也觉得很郁闷,好容易在萧山身上看到了一点希望,结果又弄成这个样子。
天空中的烟花还在不停的绽放,萧山微微抬着头,看着在夜空中炸开的璀璨,道:“你们都有妻子,能够和心上人光明正大的来往,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其实有时候我也不想这样,偶尔在一起一次,更多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也很受折磨。不是想引得你同情谅解,只是,憋在心里也不能跟任何人说,想找个人说一说罢了。”
虞允文叹了口气,拍了拍萧山的肩膀:“他终究不同与你我,九五之尊不是能够轻易冒犯的。现在你和他好,他自然不会见怪,现在不见怪未必将来不见怪,自古圣心难测。龙阳君的故事你应该知道,年老色衰之后,被魏王弃如蔽履。当年分桃是爱,过了两年就变成犯上了。其实做哥哥的也是担心你将来。都二十七八了,连个孩子都没有,将来养老送终都不会有人。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趁着事情尚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该断就断了,对大家都好。”
萧山想到自己和赵瑗的将来,也觉得有些迷茫,他觉得自己不像是以色侍君的队伍,过了一会儿又觉得就算是,那就趁着有色的时候多侍奉两次也是好的。只要赵瑗不嫌弃,他就会一直在他身边。即便是赵瑗嫌弃了,他最多低调点在他身边。
虞允文见萧山不说话,知道对方现在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了,况且木已成舟也没得拉。
两人就默默的坐在台阶上喝酒,虞允文最后对此事做了总结:“你自己想好,将来肯定会出事儿的。我现在也是能瞒就瞒,能劝就劝,实在不听也没办法。唉……真是恨铁不成钢,他到底哪里好?长得也就那样,又是皇帝,被别人服侍惯了的,会有什么意思?你这榆木脑袋里面也不知道装的什么,没见过一点世面!”
萧山瞪了虞允文一眼:“指斥乘舆!”
虞允文噗的笑了出来,宛若夜花绽放,萧山心中默默的道:其实也不算没见过世面,你自然是比瑗瑗好看,但我还是觉得他最好。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紫宸殿的酒宴便渐渐的散了,萧山和虞允文也各自回去,第二日休沐日,萧山也乐的清闲,他在城中巡逻过后,便自行去歇息了。
第三日是小朝会,萧山心中有些忐忑的去参加了。
那天趁着赵瑗醉酒,自己没少乱整,不知道对方酒醒了之后,会不会勃然大怒。
赵瑗似乎没有任何特别的表示,看到萧山的时候脸色都没有变过,萧山很想知道赵瑗对于那天醉酒的事情是个什么反映,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没有了这个机会。
完颜亮身亡,金国新皇帝完颜雍主动要求合议,是乘胜一鼓作气北伐,还是接受合议,成了众臣争论的焦点。
以张浚为首的自然是要北伐了,军中大多将领也都认为要趁着士气正盛,一举北伐,夺回旧地。
但以史浩为首的保守派却认为完颜亮南侵是自取灭亡,金人主动议和不该拒绝,在目前的状况下还是不要派兵过于深入敌境的好。
萧山心中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对于目前局面的认识,他还有历史上的轨迹可以作为参考。
历史上完颜亮南侵失败被手下的将军割了脑袋,赵瑗在完颜亮南侵后才登基,全国一片北伐呼声,赵瑗抗住各方面的压力进行北伐,但结果很让人失望。
由于接替完颜亮上台的金国皇帝完颜雍即时的调整了对宋的战略,一方面主动和宋议和,另一方面迅速的召集全国精锐军队,在开封附近部下重兵,使得金国并不那么容易被一举击垮。
而南宋这边,由于长期的腐败和军纪松弛,使得这次北伐成为了单纯的军事冒险行动,在这次行动中,又因为主持北伐的张浚用人失策,使得两名统领北伐的将领不合,最终导致北伐中符离兵溃,十万大军溃散无踪,钱粮损失殆尽,朝中主和派势力大涨,赵瑗也深受打击。
自从此次兵溃之后,赵瑗虽然励精图治,希望能够再次收复河山,但金国皇帝完颜雍也非等闲之辈,他用一系列手段化解了中原各处人民的起义,并且整顿内务,发展经济,使得北伐最终成为梦幻泡影,而赵瑗也灰心失望,早早退位,最后抑郁而终。
萧山是决不希望看到历史上这种情况重演的,如果现在的情形和历史上没有任何改变,他一定会竭力反对北伐。
但现在的局面和历史上的情形又略有不同。
第一点就是赵瑗已经登基两三年,在他登基的这几年中,南宋军队和官场的风气已经有所改变。
第二则是当年负责北伐的两位将领:李显忠和邵宏渊现在已经有了改变,历史上兵溃的关键人物邵宏渊现在已经成了自己的部属,如果北伐,肯定是自己和李显忠领兵,兵溃的事件即便发生,也不会如历史上那般“钱粮财务尽数散落于道,人马践踏被金人收拾殆尽”的情况。
第三就是完颜亮比历史上早死了约莫十年,且他所带的兵力不是溃散后继续投奔金国效力,而是基本上被歼灭收编。
两相权衡,宋朝的综合实力并未全面胜过金国,但也相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如果这时候北伐,胜负很难说清楚。但萧山认为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无论胜利失败,赵瑗都必须做好准备,而不能够像历史上那样因为宋军的全面溃败而在战与和之间犹豫摇摆,使得朝局动荡,目标不坚定。物质和实力是可以改变和互相消长的,但人的内心必须坚定壮大,矢志不移,任何困难都不能够动摇其决心。
主战和主和派在庭上辩论,在双方歇息的时候,赵瑗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萧山:“萧相公怎么看?”
萧山被这个称呼搞的虎躯一震,心中有些旖旎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只是一瞬,萧山便将自己的心思拉回来,躬身道:“臣以为,完颜亮新败,金主完颜雍刚刚登基,金国局势动荡,是个千载难逢的北伐好机会!”
这话一说,张浚等人立刻对萧山投来赞许的目光,萧山并没有理会这些目光,接着说道:“但是我军的实力,却仍不足以支撑全面北伐。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因为完颜亮南侵,赋税非但没有减免反而有所增加,百姓负担沉重。钱粮只是一方面的考虑,军队的素质则是另外一方面,在大胜的时候固然会士气高涨,但是臣很怀疑我军是否能够承受大败而依旧士气高昂。”
史浩忙不迭的插口:“萧相公所见甚是,不当北伐!”
赵瑗心中暗想:这不是说了跟没说一个样么?萧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圆滑,两边都不得罪了?
萧山接着往下道:“臣以为,陛下要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都不为多,若是陛下决心北伐,当排除一切困难,这些年间一切行事,所有的政令,都当以北伐为唯一的目标,而不能胜时则想战,败了就想和。”
这话一说出来,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主战派则是在强调一定会胜,而主和派一直强调必败,并没有人想过要长期抗战。
萧山感觉到赵瑗的目光盯在自己身上,他亦抬头,看着赵瑗,四目相较,萧山一字一句的道:“陛下要做好败的准备,不论是钱粮兵力还是心里,只有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才可能尝试北伐!”
赵瑗的唇紧紧的抿了起来,这些天连日的大胜,的确使得他的头脑有些发昏,多半想的都是北伐胜利后的情形,却很少想过兵败之后要怎么样。
现在听了萧山的一席话后,他开始认真的思考起这个问题了。
殿中都是沉默,几乎是一片死寂。直到夕阳西下,残阳透过窗棂,将大殿中画成斑驳的光影时,赵瑗才道:“萧正平所言甚是,朕当认真考虑,三日后再议!”
在第三天的晚上,一直坐在殿中,反复思量的赵瑗终于抬起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面对着空无一人的大殿,声音前所未有的坚定:“朕已经准备好了,哪怕十年不能成功,朕也绝不会动摇北伐之心!”
> 萧山走上一步,拉开房门,坐在外面的台阶上,朝远处的一名宫女招手,那名宫女便快步走了过来,萧山道:“去帮我拿壶酒来。”
虞允文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他站在萧山背后,觉得萧山的背影显得有些孤独。虞允文过了一会儿就在他旁边坐下,道:“你不是不喝酒么?”
萧山道:“心里闷的很,喝两杯解闷。”
说话间宫女已经端了一壶酒过来,还拿了两个酒杯。
萧山自己灌了一杯,道:“既然你知道了,我也没什么好瞒的。我很爱他,本来是打算就这样看着,默默的喜欢,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可后来……反正就是那么回事吧,随便了。”
虞允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也觉得很郁闷,好容易在萧山身上看到了一点希望,结果又弄成这个样子。
天空中的烟花还在不停的绽放,萧山微微抬着头,看着在夜空中炸开的璀璨,道:“你们都有妻子,能够和心上人光明正大的来往,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其实有时候我也不想这样,偶尔在一起一次,更多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也很受折磨。不是想引得你同情谅解,只是,憋在心里也不能跟任何人说,想找个人说一说罢了。”
虞允文叹了口气,拍了拍萧山的肩膀:“他终究不同与你我,九五之尊不是能够轻易冒犯的。现在你和他好,他自然不会见怪,现在不见怪未必将来不见怪,自古圣心难测。龙阳君的故事你应该知道,年老色衰之后,被魏王弃如蔽履。当年分桃是爱,过了两年就变成犯上了。其实做哥哥的也是担心你将来。都二十七八了,连个孩子都没有,将来养老送终都不会有人。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趁着事情尚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该断就断了,对大家都好。”
萧山想到自己和赵瑗的将来,也觉得有些迷茫,他觉得自己不像是以色侍君的队伍,过了一会儿又觉得就算是,那就趁着有色的时候多侍奉两次也是好的。只要赵瑗不嫌弃,他就会一直在他身边。即便是赵瑗嫌弃了,他最多低调点在他身边。
虞允文见萧山不说话,知道对方现在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了,况且木已成舟也没得拉。
两人就默默的坐在台阶上喝酒,虞允文最后对此事做了总结:“你自己想好,将来肯定会出事儿的。我现在也是能瞒就瞒,能劝就劝,实在不听也没办法。唉……真是恨铁不成钢,他到底哪里好?长得也就那样,又是皇帝,被别人服侍惯了的,会有什么意思?你这榆木脑袋里面也不知道装的什么,没见过一点世面!”
萧山瞪了虞允文一眼:“指斥乘舆!”
虞允文噗的笑了出来,宛若夜花绽放,萧山心中默默的道:其实也不算没见过世面,你自然是比瑗瑗好看,但我还是觉得他最好。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紫宸殿的酒宴便渐渐的散了,萧山和虞允文也各自回去,第二日休沐日,萧山也乐的清闲,他在城中巡逻过后,便自行去歇息了。
第三日是小朝会,萧山心中有些忐忑的去参加了。
那天趁着赵瑗醉酒,自己没少乱整,不知道对方酒醒了之后,会不会勃然大怒。
赵瑗似乎没有任何特别的表示,看到萧山的时候脸色都没有变过,萧山很想知道赵瑗对于那天醉酒的事情是个什么反映,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没有了这个机会。
完颜亮身亡,金国新皇帝完颜雍主动要求合议,是乘胜一鼓作气北伐,还是接受合议,成了众臣争论的焦点。
以张浚为首的自然是要北伐了,军中大多将领也都认为要趁着士气正盛,一举北伐,夺回旧地。
但以史浩为首的保守派却认为完颜亮南侵是自取灭亡,金人主动议和不该拒绝,在目前的状况下还是不要派兵过于深入敌境的好。
萧山心中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对于目前局面的认识,他还有历史上的轨迹可以作为参考。
历史上完颜亮南侵失败被手下的将军割了脑袋,赵瑗在完颜亮南侵后才登基,全国一片北伐呼声,赵瑗抗住各方面的压力进行北伐,但结果很让人失望。
由于接替完颜亮上台的金国皇帝完颜雍即时的调整了对宋的战略,一方面主动和宋议和,另一方面迅速的召集全国精锐军队,在开封附近部下重兵,使得金国并不那么容易被一举击垮。
而南宋这边,由于长期的腐败和军纪松弛,使得这次北伐成为了单纯的军事冒险行动,在这次行动中,又因为主持北伐的张浚用人失策,使得两名统领北伐的将领不合,最终导致北伐中符离兵溃,十万大军溃散无踪,钱粮损失殆尽,朝中主和派势力大涨,赵瑗也深受打击。
自从此次兵溃之后,赵瑗虽然励精图治,希望能够再次收复河山,但金国皇帝完颜雍也非等闲之辈,他用一系列手段化解了中原各处人民的起义,并且整顿内务,发展经济,使得北伐最终成为梦幻泡影,而赵瑗也灰心失望,早早退位,最后抑郁而终。
萧山是决不希望看到历史上这种情况重演的,如果现在的情形和历史上没有任何改变,他一定会竭力反对北伐。
但现在的局面和历史上的情形又略有不同。
第一点就是赵瑗已经登基两三年,在他登基的这几年中,南宋军队和官场的风气已经有所改变。
第二则是当年负责北伐的两位将领:李显忠和邵宏渊现在已经有了改变,历史上兵溃的关键人物邵宏渊现在已经成了自己的部属,如果北伐,肯定是自己和李显忠领兵,兵溃的事件即便发生,也不会如历史上那般“钱粮财务尽数散落于道,人马践踏被金人收拾殆尽”的情况。
第三就是完颜亮比历史上早死了约莫十年,且他所带的兵力不是溃散后继续投奔金国效力,而是基本上被歼灭收编。
两相权衡,宋朝的综合实力并未全面胜过金国,但也相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如果这时候北伐,胜负很难说清楚。但萧山认为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无论胜利失败,赵瑗都必须做好准备,而不能够像历史上那样因为宋军的全面溃败而在战与和之间犹豫摇摆,使得朝局动荡,目标不坚定。物质和实力是可以改变和互相消长的,但人的内心必须坚定壮大,矢志不移,任何困难都不能够动摇其决心。
主战和主和派在庭上辩论,在双方歇息的时候,赵瑗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萧山:“萧相公怎么看?”
萧山被这个称呼搞的虎躯一震,心中有些旖旎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只是一瞬,萧山便将自己的心思拉回来,躬身道:“臣以为,完颜亮新败,金主完颜雍刚刚登基,金国局势动荡,是个千载难逢的北伐好机会!”
这话一说,张浚等人立刻对萧山投来赞许的目光,萧山并没有理会这些目光,接着说道:“但是我军的实力,却仍不足以支撑全面北伐。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因为完颜亮南侵,赋税非但没有减免反而有所增加,百姓负担沉重。钱粮只是一方面的考虑,军队的素质则是另外一方面,在大胜的时候固然会士气高涨,但是臣很怀疑我军是否能够承受大败而依旧士气高昂。”
史浩忙不迭的插口:“萧相公所见甚是,不当北伐!”
赵瑗心中暗想:这不是说了跟没说一个样么?萧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圆滑,两边都不得罪了?
萧山接着往下道:“臣以为,陛下要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都不为多,若是陛下决心北伐,当排除一切困难,这些年间一切行事,所有的政令,都当以北伐为唯一的目标,而不能胜时则想战,败了就想和。”
这话一说出来,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主战派则是在强调一定会胜,而主和派一直强调必败,并没有人想过要长期抗战。
萧山感觉到赵瑗的目光盯在自己身上,他亦抬头,看着赵瑗,四目相较,萧山一字一句的道:“陛下要做好败的准备,不论是钱粮兵力还是心里,只有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才可能尝试北伐!”
赵瑗的唇紧紧的抿了起来,这些天连日的大胜,的确使得他的头脑有些发昏,多半想的都是北伐胜利后的情形,却很少想过兵败之后要怎么样。
现在听了萧山的一席话后,他开始认真的思考起这个问题了。
殿中都是沉默,几乎是一片死寂。直到夕阳西下,残阳透过窗棂,将大殿中画成斑驳的光影时,赵瑗才道:“萧正平所言甚是,朕当认真考虑,三日后再议!”
在第三天的晚上,一直坐在殿中,反复思量的赵瑗终于抬起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面对着空无一人的大殿,声音前所未有的坚定:“朕已经准备好了,哪怕十年不能成功,朕也绝不会动摇北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