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魏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祖已下三世九丧,倾 尽资业,不假于人,哀感毁悴,有过初丧。有司奏闻,标闾复役,以彰孝义。
时有齐州人崔承宗,其父于宋世仕汉中,母丧,因殡彼。后青徐归国,遂为隔 绝。承宗性至孝,万里投险,偷路负丧还京师。黄门侍郎孙惠蔚闻之曰:“吾于斯 人见廉范之情矣。”于是吊赠尽礼,如旧相识。
王续生,荥阳京县人也。遭继母忧,居丧杖而后起。及终礼制,鬓发尽落。有 司奏闻,世宗诏标旌门闾,甄其徭役。
李显达,颍川阳翟人也。父丧,水浆不入口七日,鬓发堕落,形体枯悴。六年 庐于墓侧,哭不绝声,殆于灭性。州牧、高阳王雍以状奏,灵太后诏表其门闾。
张升,荥阳人。居父母丧,鬓发坠落,水浆不入口,吐血数升。诏表门闾。
仓跋,荥阳京县人也。丧母,水浆不入口五日,吐血数升,居忧毁瘠,见称州 里。有司奏闻,出帝诏标门闾。
王崇,字乾邕,阳夏雍丘人也。兄弟并以孝称。身勤稼穑,以养二亲。仕梁州 镇南府主簿。母亡,杖而后起,鬓发坠落。未及葬,权殡宅西。崇庐于殡所,昼夜 哭泣,鸠鸽群至。有一小鸟,素质墨眸,形大如雀,栖于崇庐,朝夕不去,母丧始 阕,复丁父忧,哀毁过礼。是年,阳夏风雹,所过之处,禽兽暴死,草木摧折。至 崇田畔,风雹便止,禾麦十顷,竟无损落,及过崇地,风雹如初。咸称至行所感。 崇虽除服,仍居墓侧。于其室前生草一根,茎叶甚茂,人莫能识。至冬中,复有鸟 巢于崇屋,乳养三子,毛羽成长,驯而不惊。守令闻之,亲自临视。州以闻奏,标 其门闾。
郭文恭,太原平遥人也。仕为太平县令。年逾七十,父母丧亡。文恭孝慕罔极, 乃居祖父墓次,晨夕拜跪。跣足负土,培祖父二墓,寒暑竭力,积年不已,见者莫 不哀叹。尚书闻奏,标其门闾。
史臣曰:“塞天地而横四海者,唯孝而已矣。然则始敦孝敬之方,终极哀思之 道,厥亦多绪,其心一焉。盖上智禀自然之质,中庸有企及之义,及其成名,其美 一也。赵琰等或出公卿之绪,籍礼教以资;或出茅檐之下,非奖劝所得。乃有负土 成坟,致毁灭性,虽乖先王之典制,亦观过而知仁矣。
<b>部分译文</b>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父温为杨难当司马。当初,苻氏叛乱,赵琰被奶妈带着奔逃到寿春,长到十四岁才回到老家。精心奉养父母,茶水饭食,必亲自调弄。皇兴年间(467~471),京城缺粮,奴婢碾粟筛出瘪谷,赵琰看见狠狠把她教训了一顿,责令她留下轻谷。曾送儿子赵应到冀州订亲,随从的人在路上偶然得到一只羊,走了三十里后,赵琰知道了,责令仆人送还原处。又在经过的路边,主人准备了羊肉汤,赵琰查知这是偷杀的羊,始终不愿就餐。派人购买耒吕刀,发现多了六把,立即让人送还主人。刀主为他所感动,坚决不收,赵琰命人把刀放下就走。开始赵琰任兖州司马,转任团城镇的副将。归还京城,任淮南王元他幕府长史。当时禁制很严,不让大臣越关葬于故乡。赵琰不能归葬双亲达三十年之久。到祭祀拜献的时候,总是不能不想归葬双亲的事。每每逢年过节,总不接受子孙的庆贺。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他感叹岁月推移,而迁坟无期,于是不吃盐粟,断除众味,只吃麦食。八十多岁时去世。后魏迁都洛阳,儿子赵应等还乡葬祖与赵琰。
赵琰弟赵煦,字宾育。爱好音律,以擅长歌唱著称于世。官至秦州刺史。
王崇,字乾邕,阳夏雍丘人。兄弟两人都以孝顺著称于世。勤于耕种,以奉养双亲。任梁州镇南府主簿。母亲去世,他哀伤过度,倚杖才能起身,毛发也脱落了。未及下葬,权且停柩房舍西面。王崇在停柩的地方结庐而住,昼夜啼哭,引得鸠与鸽成群飞来。有一只小鸟,白色羽毛,乌黑的眼睛,形如麻雀大小,栖息在王崇房上,早晚不飞走,与他为伴。母亲丧期刚满,又遭父丧,哀伤悲痛过于礼仪规定。这一年,阳夏遭风雹袭击,风雹所经过的地方,禽兽都横遭死亡,草木摧坏折断。但风雹到了王崇田边,便停止了,十顷禾麦,竟完好无损,过了崇地,风雹又如原来一样。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王崇虽然脱去丧服,但仍住在父母墓旁。在他房前长出一根草来,草干草叶都很茂盛,人们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到了冬天,又有鸟在王崇房内做窝,喂养三只小鸟,小鸟羽毛渐丰,性情温驯,从不惊飞。守令等地方官听说,亲自前往观看。于是州里上奏朝廷,以孝标其门庭。
祖已下三世九丧,倾 尽资业,不假于人,哀感毁悴,有过初丧。有司奏闻,标闾复役,以彰孝义。
时有齐州人崔承宗,其父于宋世仕汉中,母丧,因殡彼。后青徐归国,遂为隔 绝。承宗性至孝,万里投险,偷路负丧还京师。黄门侍郎孙惠蔚闻之曰:“吾于斯 人见廉范之情矣。”于是吊赠尽礼,如旧相识。
王续生,荥阳京县人也。遭继母忧,居丧杖而后起。及终礼制,鬓发尽落。有 司奏闻,世宗诏标旌门闾,甄其徭役。
李显达,颍川阳翟人也。父丧,水浆不入口七日,鬓发堕落,形体枯悴。六年 庐于墓侧,哭不绝声,殆于灭性。州牧、高阳王雍以状奏,灵太后诏表其门闾。
张升,荥阳人。居父母丧,鬓发坠落,水浆不入口,吐血数升。诏表门闾。
仓跋,荥阳京县人也。丧母,水浆不入口五日,吐血数升,居忧毁瘠,见称州 里。有司奏闻,出帝诏标门闾。
王崇,字乾邕,阳夏雍丘人也。兄弟并以孝称。身勤稼穑,以养二亲。仕梁州 镇南府主簿。母亡,杖而后起,鬓发坠落。未及葬,权殡宅西。崇庐于殡所,昼夜 哭泣,鸠鸽群至。有一小鸟,素质墨眸,形大如雀,栖于崇庐,朝夕不去,母丧始 阕,复丁父忧,哀毁过礼。是年,阳夏风雹,所过之处,禽兽暴死,草木摧折。至 崇田畔,风雹便止,禾麦十顷,竟无损落,及过崇地,风雹如初。咸称至行所感。 崇虽除服,仍居墓侧。于其室前生草一根,茎叶甚茂,人莫能识。至冬中,复有鸟 巢于崇屋,乳养三子,毛羽成长,驯而不惊。守令闻之,亲自临视。州以闻奏,标 其门闾。
郭文恭,太原平遥人也。仕为太平县令。年逾七十,父母丧亡。文恭孝慕罔极, 乃居祖父墓次,晨夕拜跪。跣足负土,培祖父二墓,寒暑竭力,积年不已,见者莫 不哀叹。尚书闻奏,标其门闾。
史臣曰:“塞天地而横四海者,唯孝而已矣。然则始敦孝敬之方,终极哀思之 道,厥亦多绪,其心一焉。盖上智禀自然之质,中庸有企及之义,及其成名,其美 一也。赵琰等或出公卿之绪,籍礼教以资;或出茅檐之下,非奖劝所得。乃有负土 成坟,致毁灭性,虽乖先王之典制,亦观过而知仁矣。
<b>部分译文</b>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父温为杨难当司马。当初,苻氏叛乱,赵琰被奶妈带着奔逃到寿春,长到十四岁才回到老家。精心奉养父母,茶水饭食,必亲自调弄。皇兴年间(467~471),京城缺粮,奴婢碾粟筛出瘪谷,赵琰看见狠狠把她教训了一顿,责令她留下轻谷。曾送儿子赵应到冀州订亲,随从的人在路上偶然得到一只羊,走了三十里后,赵琰知道了,责令仆人送还原处。又在经过的路边,主人准备了羊肉汤,赵琰查知这是偷杀的羊,始终不愿就餐。派人购买耒吕刀,发现多了六把,立即让人送还主人。刀主为他所感动,坚决不收,赵琰命人把刀放下就走。开始赵琰任兖州司马,转任团城镇的副将。归还京城,任淮南王元他幕府长史。当时禁制很严,不让大臣越关葬于故乡。赵琰不能归葬双亲达三十年之久。到祭祀拜献的时候,总是不能不想归葬双亲的事。每每逢年过节,总不接受子孙的庆贺。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他感叹岁月推移,而迁坟无期,于是不吃盐粟,断除众味,只吃麦食。八十多岁时去世。后魏迁都洛阳,儿子赵应等还乡葬祖与赵琰。
赵琰弟赵煦,字宾育。爱好音律,以擅长歌唱著称于世。官至秦州刺史。
王崇,字乾邕,阳夏雍丘人。兄弟两人都以孝顺著称于世。勤于耕种,以奉养双亲。任梁州镇南府主簿。母亲去世,他哀伤过度,倚杖才能起身,毛发也脱落了。未及下葬,权且停柩房舍西面。王崇在停柩的地方结庐而住,昼夜啼哭,引得鸠与鸽成群飞来。有一只小鸟,白色羽毛,乌黑的眼睛,形如麻雀大小,栖息在王崇房上,早晚不飞走,与他为伴。母亲丧期刚满,又遭父丧,哀伤悲痛过于礼仪规定。这一年,阳夏遭风雹袭击,风雹所经过的地方,禽兽都横遭死亡,草木摧坏折断。但风雹到了王崇田边,便停止了,十顷禾麦,竟完好无损,过了崇地,风雹又如原来一样。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王崇虽然脱去丧服,但仍住在父母墓旁。在他房前长出一根草来,草干草叶都很茂盛,人们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到了冬天,又有鸟在王崇房内做窝,喂养三只小鸟,小鸟羽毛渐丰,性情温驯,从不惊飞。守令等地方官听说,亲自前往观看。于是州里上奏朝廷,以孝标其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