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重生之喜相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谢瑾华,自号未名居士,随着这份报纸的推行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作者有话要说:读者哎呦,咪的留言:怀瑾握瑜,子有是古时尊称,所以叫子瑜吧。又有烂柯人这一说,烂柯人是砍柴人,可以姓柴。柴子瑜怎么样?作为花花的别名~(≧▽≦)/~
这别名很好,留着备用。
——————
身为取名废的我本来想让母上帮忙起字的。旧文里,有位叫沈灵的,字拙耕,大巧(灵)若拙嘛,这字是母上想的,嘿嘿嘿。母上这两天有点上火,脸上长了个痘。她信誓旦旦地对我说:这是青春痘,懂?
第108章
为了在普通民众中推行报纸,第四版上的连载故事肯定是重中之重。
第一个故事叫《从戎记》,这故事不是柯祺主笔的,但大纲却是他提供的,简单地说是个废柴升级流故事。主角是个叫邢大的普通农家汉子,生母早逝,继母不慈,先遭退婚,又遭村人污蔑,因走投无路不得不背井离乡投奔在军中当伙头兵的表舅,然后一路升级,一路打脸,最终走向人生颠覆。
这样的爽文套路在后世的网络小说中不知道有多少,可在这个时代就显得很新颖了。
虽说悲剧更容易成为经典,但其实人人都爱爽文。
因为,人们在听故事时,总会下意识地站在主角儿的立场,并把自己的感情代入进去。
在《从戎记》之前,不是没有说书先生讲过金戈铁马和大漠孤烟,但那些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主角们一开始就已经站在了普通人所不能及的高度,虽然故事够曲折,内容也够爽,但听众不会把自己代入主角。而现在,《从戎记》的主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户,他没有了不起的家世背景,只能从一个小兵开始奋斗。这样的主角太适合让贩夫走卒们代入自身了。
主角够接地气!故事又虐中带爽!《从戎记》绝对是能火起来的。
在创造《从戎记》大纲的过程中,柯祺尝试着把小胖墩于志约了出来。因庆阳侯府和镇国大将军府间已经达成默契,很愿意让小辈们加深联系,再加上小胖墩对“羊肉汤”很有好感,于是欣然赴约。
待于志得知柯祺想要写一本和戍边军有关的小说后,于老将军就亲自和柯祺进行对话了。
身为于家人,老将军自十二岁时亲上战场,一直到了开瑞年间才不得不选择回京中荣养,这一生中有五十多年的时间都在军队中度过。他的父兄、祖父、曾祖等,他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老将军见过了太多的胜利,也见过了太多的死亡。他见过了太多的舍生取义,也见过了太多的背叛。
他是经历者,他也是见证者。
听过了柯祺的计划后,老将军坐在院子里擦了一夜的长-枪。
《从戎记》不是柯祺一人的作品。提供素材的人是于老将军,准备大纲的人是柯祺,写作小说的人则是冯良。没办法,比起每日请安时都要□□练一回但还是锲而不舍长成了胖墩的于家主和于志,自小在于老将军身边长大的冯良对戍边军有着更深的感情。他虽未见过战场,但他能懂老将军的心。
在第一期的《秋林文报》上,《从戎记》的情节只堪堪进展到了刑大被迫投奔表舅这一地方,他的军旅生活还未来得及展开。不过,完整的故事大纲早已经借着德亲王家二公子李旭的手被呈到了龙案上,叫开瑞帝看过了。而这也是柯祺创造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目的。他在用这种方式向上位者卖好。
报纸能操控舆论。如果没有上位者的扶持,那么等到上位者反应过来后,主创者就危险了。
这不是言论自由的后世,别说什么文人风骨。报纸宣扬的价值观必须是符合上位者心意的主流价值观。当然,夫夫俩用不着去吹捧开瑞帝,用不着去吹捧李氏王朝,但他们必须要保证政治正确性。
前朝余孽的存在已经暴露,在这种时候,开瑞帝急需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皇权天授”,好将前朝势力彻底打成乱臣贼子。《从戎记》虽然主要讲的是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但故事的社会背景会真实还原燕朝末年至安朝初年时的情况,站在戍边军的角度揭露燕朝的黑暗,将李氏的行为正义化。
这也不算是拍李氏的马屁。
对于戍边军来说,对于那些被压迫的老百姓来说,如今的日子确实比当初好过多了。
其实,《从戎记》的出现本就是柯祺从春阳门那里得到的启发。
谢瑾华,自号未名居士,随着这份报纸的推行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作者有话要说:读者哎呦,咪的留言:怀瑾握瑜,子有是古时尊称,所以叫子瑜吧。又有烂柯人这一说,烂柯人是砍柴人,可以姓柴。柴子瑜怎么样?作为花花的别名~(≧▽≦)/~
这别名很好,留着备用。
——————
身为取名废的我本来想让母上帮忙起字的。旧文里,有位叫沈灵的,字拙耕,大巧(灵)若拙嘛,这字是母上想的,嘿嘿嘿。母上这两天有点上火,脸上长了个痘。她信誓旦旦地对我说:这是青春痘,懂?
第108章
为了在普通民众中推行报纸,第四版上的连载故事肯定是重中之重。
第一个故事叫《从戎记》,这故事不是柯祺主笔的,但大纲却是他提供的,简单地说是个废柴升级流故事。主角是个叫邢大的普通农家汉子,生母早逝,继母不慈,先遭退婚,又遭村人污蔑,因走投无路不得不背井离乡投奔在军中当伙头兵的表舅,然后一路升级,一路打脸,最终走向人生颠覆。
这样的爽文套路在后世的网络小说中不知道有多少,可在这个时代就显得很新颖了。
虽说悲剧更容易成为经典,但其实人人都爱爽文。
因为,人们在听故事时,总会下意识地站在主角儿的立场,并把自己的感情代入进去。
在《从戎记》之前,不是没有说书先生讲过金戈铁马和大漠孤烟,但那些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主角们一开始就已经站在了普通人所不能及的高度,虽然故事够曲折,内容也够爽,但听众不会把自己代入主角。而现在,《从戎记》的主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户,他没有了不起的家世背景,只能从一个小兵开始奋斗。这样的主角太适合让贩夫走卒们代入自身了。
主角够接地气!故事又虐中带爽!《从戎记》绝对是能火起来的。
在创造《从戎记》大纲的过程中,柯祺尝试着把小胖墩于志约了出来。因庆阳侯府和镇国大将军府间已经达成默契,很愿意让小辈们加深联系,再加上小胖墩对“羊肉汤”很有好感,于是欣然赴约。
待于志得知柯祺想要写一本和戍边军有关的小说后,于老将军就亲自和柯祺进行对话了。
身为于家人,老将军自十二岁时亲上战场,一直到了开瑞年间才不得不选择回京中荣养,这一生中有五十多年的时间都在军队中度过。他的父兄、祖父、曾祖等,他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老将军见过了太多的胜利,也见过了太多的死亡。他见过了太多的舍生取义,也见过了太多的背叛。
他是经历者,他也是见证者。
听过了柯祺的计划后,老将军坐在院子里擦了一夜的长-枪。
《从戎记》不是柯祺一人的作品。提供素材的人是于老将军,准备大纲的人是柯祺,写作小说的人则是冯良。没办法,比起每日请安时都要□□练一回但还是锲而不舍长成了胖墩的于家主和于志,自小在于老将军身边长大的冯良对戍边军有着更深的感情。他虽未见过战场,但他能懂老将军的心。
在第一期的《秋林文报》上,《从戎记》的情节只堪堪进展到了刑大被迫投奔表舅这一地方,他的军旅生活还未来得及展开。不过,完整的故事大纲早已经借着德亲王家二公子李旭的手被呈到了龙案上,叫开瑞帝看过了。而这也是柯祺创造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目的。他在用这种方式向上位者卖好。
报纸能操控舆论。如果没有上位者的扶持,那么等到上位者反应过来后,主创者就危险了。
这不是言论自由的后世,别说什么文人风骨。报纸宣扬的价值观必须是符合上位者心意的主流价值观。当然,夫夫俩用不着去吹捧开瑞帝,用不着去吹捧李氏王朝,但他们必须要保证政治正确性。
前朝余孽的存在已经暴露,在这种时候,开瑞帝急需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皇权天授”,好将前朝势力彻底打成乱臣贼子。《从戎记》虽然主要讲的是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但故事的社会背景会真实还原燕朝末年至安朝初年时的情况,站在戍边军的角度揭露燕朝的黑暗,将李氏的行为正义化。
这也不算是拍李氏的马屁。
对于戍边军来说,对于那些被压迫的老百姓来说,如今的日子确实比当初好过多了。
其实,《从戎记》的出现本就是柯祺从春阳门那里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