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八回苏日东北战后谋和
德波但泽争端激化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一直在试探苏联红军的实力。这段时间,由于慕尼黑危机和德意法西斯加紧扩军备战,苏联似乎专心应付欧洲事态。为了取得德意法西斯势力的援助,以便在征服中国后回头进攻苏联,日本法西斯经过谈判,于197年11月6日同德意法西斯签订了《日本、意大利和德国议定书》。通过这个议定书,日本开始对苏联进行战略试探。
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出于自身安全和战略考虑,对日本采取了左右摇摆的态度。日本在北上还是南进问题上也摇摆不定。作为日本自身及东北的稳定,它的首选是北上进攻苏联。
早在198年6月,日本关东军不断在苏联与伪满洲国边境寻衅滋事,妄图挑起武装冲突,转移国际视听。7月初,苏军士兵0余人为抵制日军侵入苏联边境骚扰,来到中苏蒙交界的张鼓峰地区构筑工事,引起了日“满”方面的抗议。要求苏联从张鼓峰迅速撤回苏军。日本军部还扬言,如果苏联不肯让步,日本当不惜与苏联一战。
7月1日,日驻苏大使重光葵拜访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季维诺夫。季维诺夫依据1869年《中俄珲春条约》所附之地图,指出张鼓峰属苏联领土,苏联政府决不以重光葵毫无根据之要求,而变更苏联军队之驻扎地点。此后,日军调集兵力,准备发动进攻。
198年7月0日,日本驻朝鲜第19师团向张鼓峰苏军阵地发起进攻,战争突然爆发。苏联边防军当即将日军驱逐出境。同时令驻东京苏联代办,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
7月1日,日军又于哈桑湖西山地区侵入苏联边境,突然袭击苏联边防军。8月1日晚时,日军在炮火掩护下,猛攻苏联边境哨所,占领张鼓峰和沙革峰。同日,日军炮兵轰击邻近高地及苏军背后公路,阻止苏军增援部队。
数小时后,苏军增援部队赶到,将日军赶出苏联边境之外。8月日清晨,日军再度向张鼓峰进攻。据日方统计,在这次冲突中,苏军伤亡400至600人,炸毁坦克17辆;日军死45人,伤15人。
此后,苏日双方积极准备新一轮军事行动。苏联百万红军向西伯利亚推进,西伯利亚军队向边境指定地点开拨,以防日军大规模入侵。8月日,苏军发动猛烈攻势;8月4日,苏联边防军司令在张鼓峰顶亲自主持了升旗礼。
日军在军事上失利,被迫坐到谈判桌上。8月4日上午,日本外务省次官崛内,向苏联驻日代办斯墨达宁建议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当天晚上,重光葵与季维诺夫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会谈。重光葵表示,日本政府愿和平解决张鼓峰事件,以外交谈判结束纷争。
季维诺夫提出:如果日军停止进攻苏联领土,并如数撤回军队,苏联自无继续军事行动之必要。在此基础上,才能举行外交谈判。日本政府必须以中苏所订条约为根据,尊重苏联边疆。如日军一日不撤退,则苏联保留行动之自由。
正当双方停战谈判之机,日军调集重兵向苏军大举进攻。苏军在做好军事准备的基础上,利用日军星期六疏于防守的有利战机,于8月6日以步兵第40师和机械化第旅所属坦克营,在重炮及00架重型轰炸机配合下,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张鼓峰和沙革峰发动猛烈进攻,经5天激战,至8月10日将日军逐出张鼓峰和沙革峰。
8月10日,季维诺夫代表苏联政府提议:苏日两军于8月11日正午(张鼓峰时间)起,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苏联与日本军队各驻留10日午夜(张鼓峰时间)双方据有界限,由苏联代表人,日“满”代表人组成混合委员会,实行重勘边境纠纷区域;重勘委员会工作,以具有中俄全权代表签字之条约地图为根据。当天午夜,双方正式以苏联提议的方案签订停战协定。
1日,双方交换遗尸。日军死亡600人,伤500人。苏军死亡6人,伤611人。至此,张鼓峰事件和平解决。
日军在张鼓峰事件受挫后,一直不放松对苏联的试探性进攻。结果演成了苏蒙军与日“满”军冲突的诺门坎事件。
诺门坎在中国内蒙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西部,和外蒙古交界线附近。东北距海拉尔180公里,东南距阿尔山50公里,是海拉尔河支流胡拉斯台河夹岸的一片高地,与外蒙古塔姆察格布拉克地区毗邻。
外蒙古于中国军阀混战期间,在苏联支持下进行革命,并建立了政权,此时虽然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但已经在苏联支持下处于半独立状态,自称“蒙古国”。伪满洲国成立后,“满”、“蒙”在诺门坎地区边境划分上存在纠纷。
199年4月,日本关东军制定《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主张用武力解决纠纷:如果要突袭并歼灭越境苏蒙军,则可以暂时进入苏联境内;在边境线不明确地区,各地防卫司令官可以按自己的判断划定边境线;一旦发生纠纷,要求前线部队断然采取坚决果敢的行动。根据这一《纲要》,使日“满”军可以肆无忌惮地进攻苏“蒙”军。为武装冲突埋下了隐患。
从199年4月下旬开始,伪满洲国军队与蒙古军在诺门坎地区发生了几次零星的军事冲突。5月11日,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大炮、坦克,向苏联和外蒙古军队发起进攻,战线长达五六十公里。并在中国东北地区集结关东军主力,准备得手后闪击苏联的海参崴、伯力、乌苏里斯克等地。
外国舆论分析,日本进攻诺门坎的目的在于:使英、法看出苏蒙边境战争不断,由此破坏苏、法、英反侵略阵线;极右军人企图通过此举,早日加入德意同盟。
战事发生后,日本关东军第师团于5月15日,将苏蒙军打回哈拉哈河西岸。17日,外蒙军再次进入海拉尔河东岸。8日,日军000余人在海拉尔河东岸发起进攻,被苏蒙军击退。次日,苏蒙军转而反击,双方形成对峙。
此后,交战双方均集结重兵。
苏联方面,调朱可夫为总指挥,统一指挥苏蒙军,至6月末,集结在塔木察格布拉克附近的苏军部队有第11坦克旅、第7、第8、第9装甲旅、步兵第6师大部,1个重炮营,战斗机100架以上。外蒙古军有骑兵第8师。苏蒙军还加强了在海拉尔河两岸的部署,装备了0门大炮,0辆坦克和装甲车及500多辆载重汽车。
与此同时,日军组建第6军,集结了两个师团数万步兵,并得到15辆坦克、10辆装甲车和5架飞机支援。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亲自参与指挥作战。
6月7日,日军出动119架飞机,突然袭击塔木察格布拉克地区机场群。7月日夜,日军第师团主力渡过海拉尔河。与此同时,日军另一部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向苏军正面战场发动猛烈进攻,遭苏蒙军猛烈反击,损失惨重。从7月初至8月中旬,冲突双方进行猛烈的炮战和阵地拉锯战。并调集兵力,准备发动新一轮攻势。
8月0日上午,苏蒙军以5个步兵营,16门野炮、498辆坦克、46辆装甲车、150架轰炸机和100架战斗机,分南、中、北三路,全线对日“满”军发动围攻。当天,三路部队即完成战略展开。
8月4日,日军为免遭被包围,曾对南路苏军发动反攻,但未能达到预定目标。8月6日傍晚,苏蒙军进一步缩小包围圈。
9日凌晨,日军被迫撤退。1日,日军000余人突出包围圈,苏军停止进攻。
苏军这次反攻作战,致使日军伤亡万多人,击毁日本飞机180余架。日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后,被迫寻求通过外交途径收拾残局。
9月日,日军被迫停止原定发动攻势的计划。16日,日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分别代表日“满”和苏“蒙”,在莫斯科签订了诺门坎停战协定,规定莫斯科时间9月16日中午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各派代表人组成委员会,勘定“满”蒙发生冲突地带的界线。
日军在诺门坎的惨败,使日军不敢轻易北犯,对于日本的整体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对于苏联来说,是取得了战略性胜利。
但泽(今称格但斯克)位于波兰西北部,南扼维斯瓦河口,北濒波罗的海,是一个战略重镇。它早在1世纪就属波兰管辖。波兰三次遭到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但泽也屡经战事,归属几经改变。民族构成渐渐以日耳曼人为主。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被列强瓜分了近150年的波兰终于复国。根据凡尔赛和约,但泽被划为国联保护和监督下的“自由市”,其关税和外部隶属波兰,允许波兰使用港口设施,内政保持独立。该地区的东边和西边都是德国的领土,波兰只得到一条狭长地带,作为出海口,直通波罗的海。这一地带叫但泽走廊或波兰走廊。
到0年代,但泽的纳粹分子逐步掌握内政大权。但此时希特勒德国羽翼未丰,采取了安抚波兰的政策,多次保证尊重波兰在但泽现有的民族权利。波兰觉得法国不太可靠,决定调整亲法的外交方针,于194年与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中,波兰当局在希特勒的拉拢下,竟然趁火打劫,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特申地区,波德关系达到“高峰”。
经过德奥合并和慕尼黑交易,希特勒德国占据了中欧战略要地,实力大增,战略地位明显增强。波兰既是东侵苏联的必经之路,又是西攻法国的战略后方,具有重要价值。但泽是波兰... -->>
第二十八回苏日东北战后谋和
德波但泽争端激化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一直在试探苏联红军的实力。这段时间,由于慕尼黑危机和德意法西斯加紧扩军备战,苏联似乎专心应付欧洲事态。为了取得德意法西斯势力的援助,以便在征服中国后回头进攻苏联,日本法西斯经过谈判,于197年11月6日同德意法西斯签订了《日本、意大利和德国议定书》。通过这个议定书,日本开始对苏联进行战略试探。
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出于自身安全和战略考虑,对日本采取了左右摇摆的态度。日本在北上还是南进问题上也摇摆不定。作为日本自身及东北的稳定,它的首选是北上进攻苏联。
早在198年6月,日本关东军不断在苏联与伪满洲国边境寻衅滋事,妄图挑起武装冲突,转移国际视听。7月初,苏军士兵0余人为抵制日军侵入苏联边境骚扰,来到中苏蒙交界的张鼓峰地区构筑工事,引起了日“满”方面的抗议。要求苏联从张鼓峰迅速撤回苏军。日本军部还扬言,如果苏联不肯让步,日本当不惜与苏联一战。
7月1日,日驻苏大使重光葵拜访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季维诺夫。季维诺夫依据1869年《中俄珲春条约》所附之地图,指出张鼓峰属苏联领土,苏联政府决不以重光葵毫无根据之要求,而变更苏联军队之驻扎地点。此后,日军调集兵力,准备发动进攻。
198年7月0日,日本驻朝鲜第19师团向张鼓峰苏军阵地发起进攻,战争突然爆发。苏联边防军当即将日军驱逐出境。同时令驻东京苏联代办,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
7月1日,日军又于哈桑湖西山地区侵入苏联边境,突然袭击苏联边防军。8月1日晚时,日军在炮火掩护下,猛攻苏联边境哨所,占领张鼓峰和沙革峰。同日,日军炮兵轰击邻近高地及苏军背后公路,阻止苏军增援部队。
数小时后,苏军增援部队赶到,将日军赶出苏联边境之外。8月日清晨,日军再度向张鼓峰进攻。据日方统计,在这次冲突中,苏军伤亡400至600人,炸毁坦克17辆;日军死45人,伤15人。
此后,苏日双方积极准备新一轮军事行动。苏联百万红军向西伯利亚推进,西伯利亚军队向边境指定地点开拨,以防日军大规模入侵。8月日,苏军发动猛烈攻势;8月4日,苏联边防军司令在张鼓峰顶亲自主持了升旗礼。
日军在军事上失利,被迫坐到谈判桌上。8月4日上午,日本外务省次官崛内,向苏联驻日代办斯墨达宁建议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当天晚上,重光葵与季维诺夫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会谈。重光葵表示,日本政府愿和平解决张鼓峰事件,以外交谈判结束纷争。
季维诺夫提出:如果日军停止进攻苏联领土,并如数撤回军队,苏联自无继续军事行动之必要。在此基础上,才能举行外交谈判。日本政府必须以中苏所订条约为根据,尊重苏联边疆。如日军一日不撤退,则苏联保留行动之自由。
正当双方停战谈判之机,日军调集重兵向苏军大举进攻。苏军在做好军事准备的基础上,利用日军星期六疏于防守的有利战机,于8月6日以步兵第40师和机械化第旅所属坦克营,在重炮及00架重型轰炸机配合下,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张鼓峰和沙革峰发动猛烈进攻,经5天激战,至8月10日将日军逐出张鼓峰和沙革峰。
8月10日,季维诺夫代表苏联政府提议:苏日两军于8月11日正午(张鼓峰时间)起,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苏联与日本军队各驻留10日午夜(张鼓峰时间)双方据有界限,由苏联代表人,日“满”代表人组成混合委员会,实行重勘边境纠纷区域;重勘委员会工作,以具有中俄全权代表签字之条约地图为根据。当天午夜,双方正式以苏联提议的方案签订停战协定。
1日,双方交换遗尸。日军死亡600人,伤500人。苏军死亡6人,伤611人。至此,张鼓峰事件和平解决。
日军在张鼓峰事件受挫后,一直不放松对苏联的试探性进攻。结果演成了苏蒙军与日“满”军冲突的诺门坎事件。
诺门坎在中国内蒙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西部,和外蒙古交界线附近。东北距海拉尔180公里,东南距阿尔山50公里,是海拉尔河支流胡拉斯台河夹岸的一片高地,与外蒙古塔姆察格布拉克地区毗邻。
外蒙古于中国军阀混战期间,在苏联支持下进行革命,并建立了政权,此时虽然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但已经在苏联支持下处于半独立状态,自称“蒙古国”。伪满洲国成立后,“满”、“蒙”在诺门坎地区边境划分上存在纠纷。
199年4月,日本关东军制定《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主张用武力解决纠纷:如果要突袭并歼灭越境苏蒙军,则可以暂时进入苏联境内;在边境线不明确地区,各地防卫司令官可以按自己的判断划定边境线;一旦发生纠纷,要求前线部队断然采取坚决果敢的行动。根据这一《纲要》,使日“满”军可以肆无忌惮地进攻苏“蒙”军。为武装冲突埋下了隐患。
从199年4月下旬开始,伪满洲国军队与蒙古军在诺门坎地区发生了几次零星的军事冲突。5月11日,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大炮、坦克,向苏联和外蒙古军队发起进攻,战线长达五六十公里。并在中国东北地区集结关东军主力,准备得手后闪击苏联的海参崴、伯力、乌苏里斯克等地。
外国舆论分析,日本进攻诺门坎的目的在于:使英、法看出苏蒙边境战争不断,由此破坏苏、法、英反侵略阵线;极右军人企图通过此举,早日加入德意同盟。
战事发生后,日本关东军第师团于5月15日,将苏蒙军打回哈拉哈河西岸。17日,外蒙军再次进入海拉尔河东岸。8日,日军000余人在海拉尔河东岸发起进攻,被苏蒙军击退。次日,苏蒙军转而反击,双方形成对峙。
此后,交战双方均集结重兵。
苏联方面,调朱可夫为总指挥,统一指挥苏蒙军,至6月末,集结在塔木察格布拉克附近的苏军部队有第11坦克旅、第7、第8、第9装甲旅、步兵第6师大部,1个重炮营,战斗机100架以上。外蒙古军有骑兵第8师。苏蒙军还加强了在海拉尔河两岸的部署,装备了0门大炮,0辆坦克和装甲车及500多辆载重汽车。
与此同时,日军组建第6军,集结了两个师团数万步兵,并得到15辆坦克、10辆装甲车和5架飞机支援。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亲自参与指挥作战。
6月7日,日军出动119架飞机,突然袭击塔木察格布拉克地区机场群。7月日夜,日军第师团主力渡过海拉尔河。与此同时,日军另一部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向苏军正面战场发动猛烈进攻,遭苏蒙军猛烈反击,损失惨重。从7月初至8月中旬,冲突双方进行猛烈的炮战和阵地拉锯战。并调集兵力,准备发动新一轮攻势。
8月0日上午,苏蒙军以5个步兵营,16门野炮、498辆坦克、46辆装甲车、150架轰炸机和100架战斗机,分南、中、北三路,全线对日“满”军发动围攻。当天,三路部队即完成战略展开。
8月4日,日军为免遭被包围,曾对南路苏军发动反攻,但未能达到预定目标。8月6日傍晚,苏蒙军进一步缩小包围圈。
9日凌晨,日军被迫撤退。1日,日军000余人突出包围圈,苏军停止进攻。
苏军这次反攻作战,致使日军伤亡万多人,击毁日本飞机180余架。日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后,被迫寻求通过外交途径收拾残局。
9月日,日军被迫停止原定发动攻势的计划。16日,日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分别代表日“满”和苏“蒙”,在莫斯科签订了诺门坎停战协定,规定莫斯科时间9月16日中午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各派代表人组成委员会,勘定“满”蒙发生冲突地带的界线。
日军在诺门坎的惨败,使日军不敢轻易北犯,对于日本的整体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对于苏联来说,是取得了战略性胜利。
但泽(今称格但斯克)位于波兰西北部,南扼维斯瓦河口,北濒波罗的海,是一个战略重镇。它早在1世纪就属波兰管辖。波兰三次遭到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但泽也屡经战事,归属几经改变。民族构成渐渐以日耳曼人为主。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被列强瓜分了近150年的波兰终于复国。根据凡尔赛和约,但泽被划为国联保护和监督下的“自由市”,其关税和外部隶属波兰,允许波兰使用港口设施,内政保持独立。该地区的东边和西边都是德国的领土,波兰只得到一条狭长地带,作为出海口,直通波罗的海。这一地带叫但泽走廊或波兰走廊。
到0年代,但泽的纳粹分子逐步掌握内政大权。但此时希特勒德国羽翼未丰,采取了安抚波兰的政策,多次保证尊重波兰在但泽现有的民族权利。波兰觉得法国不太可靠,决定调整亲法的外交方针,于194年与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中,波兰当局在希特勒的拉拢下,竟然趁火打劫,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特申地区,波德关系达到“高峰”。
经过德奥合并和慕尼黑交易,希特勒德国占据了中欧战略要地,实力大增,战略地位明显增强。波兰既是东侵苏联的必经之路,又是西攻法国的战略后方,具有重要价值。但泽是波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