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生命邀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初七、一周年忌日、三周年忌日等,本来就是儒教经学,确切说是经书记载的远古的习俗。这些习俗后来随着佛教仪式的普及,也得到普及,或者说即使现实不是那样,欧阳修等儒教改革派却认为这些习俗已经成了佛教的仪式,另外遗体埋葬方法之一的火葬基本上就是佛教普及的。
儒者依据经学理念,认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把自己父母的遗体用火烧,这个行为本身作为一个孝子是绝对不允许的。为了对抗这些歪门邪道,儒教开始编制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葬送仪礼指南书,进行普及。其代表作就是被看作朱熹编著的《家礼》。这是一篇说明各种冠婚葬祭仪式的短文。文章记载的仪式引用经书记载,并结合了当时的民间风俗。
朱熹名字有一定品牌效应,在南宋末期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对明清时代的礼制体系形成贡献极大。这些仪礼作为理念上应当尊奉的规范,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具备了强固的制约力。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儒教新学,也曾经通过人性说探究人们的心性问题。但是因为新学是一个重心放在作为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教”上的学说体系,所以没有能够提出超过禅(佛教)的有魅力的学说。取代他们积极参与这个问题的是道学。道学把自己定位于一方面对抗儒教内部偏重政治的倾向(新学),另一方面取代佛教的心性学说(禅)。道学同时还关注着道教作为身体论推行的内丹道,并随之不断深入到南宋的士大夫阶层。
道学使孟子的性善说脱胎换骨,使之不是作为王者的教化的言说,而是作为个人自己修养的学说,置于人性说议论的中心,一般称之为心性论。这正是“哲学”性的,近代以来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野。
北宋庆历年改革领袖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能够确切的表现宋代士大夫的理念。但是先忧后乐精神作为理念发挥作用,这个事实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士大夫,生存的使命就是正确教导民众,而只有完成这个使命后,才能想到自己的快乐。那么这个使命他们是如何完成的呢?
范仲淹有一个朋友,有时候也被看作他的门人,名叫张载。张载与程氏兄弟是亲戚,对程氏兄弟的道学形成贡献巨大。其实他也是被朱熹捧成道学创始者之一的人物,朱熹说张载曾说过这样的话:“为万世开太平。”
“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士大夫们表明自己的一种面向未来,治理现在的气概。宋代士大夫们的心里一直有这么一种家国天下的责任(可能避免不了美化的嫌疑)。
他们能这么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宋朝大好的经济形势分不开。告别迄今为止的黑暗时代,再现太古的黄金时代这种气概,不仅是程氏兄弟创始的道学,也是王安石父子的新学和苏氏兄弟的蜀学共有的精神。在此意义上摆脱大唐帝国桎梏的庆历年间(1041~1048)是划时代的时期。
新学有新学的,道学有道学的“复古”构想。最先出现的是新学的构想,后来道学参考新学的规划,有时赞同有时批判,从而创造出了自己的学说。
我们先看新学,即新法党政权的政治构想。
王安石改革的特征是滴水不漏的严密的制度设计。其基础是他对于《周礼》等儒家经典的独到的深刻理解。在以相传为周代的各种政治制度和财政机构为模范的基础上,他结合宋代的社会现实构筑... -->>
初七、一周年忌日、三周年忌日等,本来就是儒教经学,确切说是经书记载的远古的习俗。这些习俗后来随着佛教仪式的普及,也得到普及,或者说即使现实不是那样,欧阳修等儒教改革派却认为这些习俗已经成了佛教的仪式,另外遗体埋葬方法之一的火葬基本上就是佛教普及的。
儒者依据经学理念,认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把自己父母的遗体用火烧,这个行为本身作为一个孝子是绝对不允许的。为了对抗这些歪门邪道,儒教开始编制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葬送仪礼指南书,进行普及。其代表作就是被看作朱熹编著的《家礼》。这是一篇说明各种冠婚葬祭仪式的短文。文章记载的仪式引用经书记载,并结合了当时的民间风俗。
朱熹名字有一定品牌效应,在南宋末期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对明清时代的礼制体系形成贡献极大。这些仪礼作为理念上应当尊奉的规范,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具备了强固的制约力。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儒教新学,也曾经通过人性说探究人们的心性问题。但是因为新学是一个重心放在作为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教”上的学说体系,所以没有能够提出超过禅(佛教)的有魅力的学说。取代他们积极参与这个问题的是道学。道学把自己定位于一方面对抗儒教内部偏重政治的倾向(新学),另一方面取代佛教的心性学说(禅)。道学同时还关注着道教作为身体论推行的内丹道,并随之不断深入到南宋的士大夫阶层。
道学使孟子的性善说脱胎换骨,使之不是作为王者的教化的言说,而是作为个人自己修养的学说,置于人性说议论的中心,一般称之为心性论。这正是“哲学”性的,近代以来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野。
北宋庆历年改革领袖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能够确切的表现宋代士大夫的理念。但是先忧后乐精神作为理念发挥作用,这个事实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士大夫,生存的使命就是正确教导民众,而只有完成这个使命后,才能想到自己的快乐。那么这个使命他们是如何完成的呢?
范仲淹有一个朋友,有时候也被看作他的门人,名叫张载。张载与程氏兄弟是亲戚,对程氏兄弟的道学形成贡献巨大。其实他也是被朱熹捧成道学创始者之一的人物,朱熹说张载曾说过这样的话:“为万世开太平。”
“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士大夫们表明自己的一种面向未来,治理现在的气概。宋代士大夫们的心里一直有这么一种家国天下的责任(可能避免不了美化的嫌疑)。
他们能这么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宋朝大好的经济形势分不开。告别迄今为止的黑暗时代,再现太古的黄金时代这种气概,不仅是程氏兄弟创始的道学,也是王安石父子的新学和苏氏兄弟的蜀学共有的精神。在此意义上摆脱大唐帝国桎梏的庆历年间(1041~1048)是划时代的时期。
新学有新学的,道学有道学的“复古”构想。最先出现的是新学的构想,后来道学参考新学的规划,有时赞同有时批判,从而创造出了自己的学说。
我们先看新学,即新法党政权的政治构想。
王安石改革的特征是滴水不漏的严密的制度设计。其基础是他对于《周礼》等儒家经典的独到的深刻理解。在以相传为周代的各种政治制度和财政机构为模范的基础上,他结合宋代的社会现实构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