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汉皇刘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奏书到了朝廷,皇帝阅疏大怒,欲坐刘备诽谤之罪。杨赐、卢植等人力劝之。又有曹操、孙坚等人接连上疏,为刘备求情,言语之间,多有不平之意。
皇帝也知道自己这事干得不厚道。前面真正卖力死战的人,封赏甚少,而自己亲厚近侍,也难免他们心中有怨气。刘备就不说了,一方帅臣,最后只封了个都亭侯。而孙坚、曹操、傅燮等立功颇多的,也只是升迁而已。如果他们都得不到封爵,张让等人又凭什么呢?
算了,刘备也算是宗室之后,就不和他计较了,下诏斥责一番得了。真要治他的罪,刘备名声大,脾气烈,万一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不好了。皇帝虽然不怕,但也知道自己的天下再也不能遭受一次黄巾起义般的折腾了。
刘备收到皇帝斥责的诏书,什么话也没说。他知道,皇帝若是一意孤行,谁也没法阻止。除非是张让等宦官。他上疏反对,也只不过是发泄下心中的怨气罢了。发泄完了,该干嘛还是干嘛。
这(议郎傅燮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等征讨黄巾,立有殊功而未封侯,让天下人失望云云。
于是一干宦官就派了个代表,中常侍赵忠的弟弟城门校尉赵延去拜见傅燮,并游说道:“以你的声望才干,只要你以后不干涉中常侍他们的事情,就是万户侯也不是什么难事。”
傅燮强抑心中怒气,义正词严的拒绝:“我未封侯,是命运不济罢了。我绝对是不会向阉宦妥协,然后私下求官的。”
赵延悻悻而归,然后告诉他兄长赵忠。赵忠大怒,与张让等人一番商议,觉得不能让他们觉得中常侍好欺负,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了。
刚好曹操在济南国得罪了一大票人。他们见曹操在济南大力发展教育、扶持农业,严加治安。心想不能让你这么刷政绩了。挪个位置。于是征还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大怒,在他心中,济南相和东郡太守其实无所谓,能做事就行。反正都是二千石的官职。但是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半的事情你把我调职,几个意思?于是几番上疏恳求留任,却依然无济于事。曹操只好长叹一声,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济南国。这里,他留下的一切痕迹,他未竞的事业,在他离开之后,还会继续下去吗?
傅燮在朝中为议郎,喜欢议政,所言经常切中要害。张让等觉得也不能让这家伙待在京师了,弄走,弄得远一点。嗯,他不是反对弃凉州吗?看来他对凉州感情很深呐,再一看,哟,还是凉州土著!好,就你了。于是傅燮被外调,拜为凉州汉阳郡太守。
孙坚,嗯,远在凉州皇甫嵩军中,那算了。让他在那自生自灭,不然难道还要把他调回京师不成?
最后一个就是刘备了,这人,中常侍等都有些头疼。刘备身上有名士光环,又是宗室之后,牙尖嘴利不说,打仗也很猛。名士阉宦们不怕,他们不知道栽赃陷害过多少名士了。但刘备这个名士和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好面子,重清名。刘备也一样,但他更趋向于实际一些,就是实用主义。而且,刘备智计百出,又喜欢谋定而后动。所以像对付党人,对付前太尉陈蕃一般的手段,对刘备是没有用了。
把刘备抓到京师来,搞不好他还能倒打一耙。当初诣阙上书之时都没能让他吃亏,反而让他于狱中写就《正气歌》,成就此时之威名。再说了,刘备可不是一般的书生,人家十几岁就随尚书卢植平叛,于军中历练多年,多有豪杰相附。若激怒了他,虽然不至于造反,可对付自己几个,没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张让等人的胡乱猜测,毕竟刘备的过往战绩在那里摆着。前中常侍曹节和王甫也没能奈刘备如何,他们心中又岂能不重视?再说了,他们能忽悠皇帝为所欲为,但无故逮捕一个有功之臣,再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这事,就是皇帝也不敢胡来。于是张让等悲哀的发现,没有朝臣的支持,他们竟然有好多事情是做不成的……
对于刘备自荐去凉州,皇帝还是很欢喜的。有忠直的臣子愿意为他的帝国效力,他又不是傻子,如何不喜?
不过张让等人却...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奏书到了朝廷,皇帝阅疏大怒,欲坐刘备诽谤之罪。杨赐、卢植等人力劝之。又有曹操、孙坚等人接连上疏,为刘备求情,言语之间,多有不平之意。
皇帝也知道自己这事干得不厚道。前面真正卖力死战的人,封赏甚少,而自己亲厚近侍,也难免他们心中有怨气。刘备就不说了,一方帅臣,最后只封了个都亭侯。而孙坚、曹操、傅燮等立功颇多的,也只是升迁而已。如果他们都得不到封爵,张让等人又凭什么呢?
算了,刘备也算是宗室之后,就不和他计较了,下诏斥责一番得了。真要治他的罪,刘备名声大,脾气烈,万一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不好了。皇帝虽然不怕,但也知道自己的天下再也不能遭受一次黄巾起义般的折腾了。
刘备收到皇帝斥责的诏书,什么话也没说。他知道,皇帝若是一意孤行,谁也没法阻止。除非是张让等宦官。他上疏反对,也只不过是发泄下心中的怨气罢了。发泄完了,该干嘛还是干嘛。
这(议郎傅燮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等征讨黄巾,立有殊功而未封侯,让天下人失望云云。
于是一干宦官就派了个代表,中常侍赵忠的弟弟城门校尉赵延去拜见傅燮,并游说道:“以你的声望才干,只要你以后不干涉中常侍他们的事情,就是万户侯也不是什么难事。”
傅燮强抑心中怒气,义正词严的拒绝:“我未封侯,是命运不济罢了。我绝对是不会向阉宦妥协,然后私下求官的。”
赵延悻悻而归,然后告诉他兄长赵忠。赵忠大怒,与张让等人一番商议,觉得不能让他们觉得中常侍好欺负,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了。
刚好曹操在济南国得罪了一大票人。他们见曹操在济南大力发展教育、扶持农业,严加治安。心想不能让你这么刷政绩了。挪个位置。于是征还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大怒,在他心中,济南相和东郡太守其实无所谓,能做事就行。反正都是二千石的官职。但是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半的事情你把我调职,几个意思?于是几番上疏恳求留任,却依然无济于事。曹操只好长叹一声,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济南国。这里,他留下的一切痕迹,他未竞的事业,在他离开之后,还会继续下去吗?
傅燮在朝中为议郎,喜欢议政,所言经常切中要害。张让等觉得也不能让这家伙待在京师了,弄走,弄得远一点。嗯,他不是反对弃凉州吗?看来他对凉州感情很深呐,再一看,哟,还是凉州土著!好,就你了。于是傅燮被外调,拜为凉州汉阳郡太守。
孙坚,嗯,远在凉州皇甫嵩军中,那算了。让他在那自生自灭,不然难道还要把他调回京师不成?
最后一个就是刘备了,这人,中常侍等都有些头疼。刘备身上有名士光环,又是宗室之后,牙尖嘴利不说,打仗也很猛。名士阉宦们不怕,他们不知道栽赃陷害过多少名士了。但刘备这个名士和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好面子,重清名。刘备也一样,但他更趋向于实际一些,就是实用主义。而且,刘备智计百出,又喜欢谋定而后动。所以像对付党人,对付前太尉陈蕃一般的手段,对刘备是没有用了。
把刘备抓到京师来,搞不好他还能倒打一耙。当初诣阙上书之时都没能让他吃亏,反而让他于狱中写就《正气歌》,成就此时之威名。再说了,刘备可不是一般的书生,人家十几岁就随尚书卢植平叛,于军中历练多年,多有豪杰相附。若激怒了他,虽然不至于造反,可对付自己几个,没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张让等人的胡乱猜测,毕竟刘备的过往战绩在那里摆着。前中常侍曹节和王甫也没能奈刘备如何,他们心中又岂能不重视?再说了,他们能忽悠皇帝为所欲为,但无故逮捕一个有功之臣,再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这事,就是皇帝也不敢胡来。于是张让等悲哀的发现,没有朝臣的支持,他们竟然有好多事情是做不成的……
对于刘备自荐去凉州,皇帝还是很欢喜的。有忠直的臣子愿意为他的帝国效力,他又不是傻子,如何不喜?
不过张让等人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